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脫口秀大年,人們消費的是什麽?

2024-10-14綜藝

脫口秀大年,人們消費的是什麽?

脫口秀大年,我們到底在消費殊麽?——從【喜劇之王單口季】看情緒經濟

一. 笑中帶淚的共鳴:脫口秀舞台上的眾生相

於祥宇,一個頂著中山大學光環的哲學系畢業生,卻在就業市場碰壁,只能在脫口秀舞台上,以自嘲的方式,將求職的卑微、加班的無奈、offer被撕毀的憤怒,統統傾訴出來。一句「我可以加班!」,引來彈幕一片「笑著笑著哭了出來」。這不是段子,是無數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披著婚紗的小鹿,吐槽備婚的辛酸,新郎的「事不關己」,戳中了多少女性觀眾的心? 一句「憑什麽婚禮只是女孩子的幻想」,引發了多少共鳴?這不僅僅是婚戀話題,更是對社會固有觀念的挑戰。

閻鶴祥,脫下「德雲太子妃」的標簽,以「德雲type-C」的開放姿態,擁抱喜劇的融合與創新。他用「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表達著對相聲未來的期許,也引發了大眾對傳統藝術如何傳承的思考。

這些爆款段子,都出自愛奇藝的【喜劇之王單口季】,也正是這檔節目,將2024年的脫口秀推向了新的高潮。

二. 情緒的出口與消費的邏輯:時代焦慮的解藥?

這些看似輕松的段子背後,隱藏著什麽?是就業焦慮、婚戀壓力、身份認同的迷茫,是時代洪流裹挾下個體的無力感。脫口秀,恰好提供了情緒的出口,讓人們在笑聲中釋放壓力,在共鳴中找到慰藉。

而這種情緒的消費,也成為了新的商業邏輯。京都念慈菴的巧妙植入,龐博那句「有了京都念慈菴,輕舟已過萬重山」,廣告與內容的完美融合,正是對這一邏輯的印證。「錢難掙」的時代,觀眾對商業化更加理解,甚至樂見其成,只要內容足夠好。

三. 行銷的前進演化與內容的共謀:一場雙向奔赴

行銷的困境是什麽?預算縮減、好內容難求、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 脫口秀,以其天然的情緒內容和優質的創作者群體,成為了行銷的新戰場。

愛奇藝高管提出的「情緒、場景、全域」三大關鍵詞,以及「創作共謀時代」的概念,正揭示了行銷的未來方向。精準的使用者洞察、優質的內容創作、與消費者深度互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喜單】中,對家庭觀念、婚姻觀念、職場觀念的解構,正是對使用者需求的精準把握,也是其屢上熱搜的原因所在。而劉仁鋮和南瓜的故事,則更進一步,實作了「正向解構+逆向建構」,不僅讓人覺得「你懂我」,更讓人感受到「你給我力量」。

劉仁鋮講述父親騎著三輪車支持他追夢的故事,是對普通奮鬥者的贊歌,是對父愛的深情詮釋。 南瓜則用黑色幽默,將嗩吶匠人的職業和外賣騎手的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展現了小人物的樂觀與堅韌。

這些故事,不僅引發了觀眾的共鳴,也吸引了品牌方的關註,兩位選手都獲得了廣告的追投。 這再次證明,市場是最敏銳的,好的內容永遠有價值。

四. 脫口秀的未來與平台的力量:從破圈到出圈

中國脫口秀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如何讓更多人了解並接受這種藝術形式,是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線上綜藝的出現,打破了地域和場景的限制,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脫口秀,也為行業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從個別作品的破圈,到整個行業的出圈,需要線上線下共同努力。 精良的綜藝制作、碎片化的內容傳播、平台的大數據支持,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愛奇藝等互聯網平台的加入,不僅帶來了更精準的使用者洞察和更專業的制作團隊,也為脫口秀的商業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這對於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五. 一些思考與討論

脫口秀的火爆是曇花一現,還是一種文化現象?

情緒經濟的背後,是真正的需求,還是被制造出來的焦慮?

品牌與內容的融合,如何才能避免過度商業化,保持內容的純粹性?

脫口秀的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希望這篇文章能引發你對脫口秀、對情緒經濟、對內容行銷的更多思考。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