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北京海澱的學生到底有多牛?

2024-02-05綜藝

此前有一條影片,是個綜藝節目的剪輯——

一個面容稚嫩的小孩做客串嘉賓,對著一堆搞設計的名校畢業生甚至包括碩士的建築設計方案點評。不僅邏輯清晰,表達流暢,而且懂UI和建模並提出實際的建議。

建築類名詞信手拈來,什麽二級分類、光輝城市建模,圖片渲染、路徑跟蹤,還有TOC使用者思維…

一群參賽選手目瞪口呆,這怕不是人類滿級小孩吧?李雪琴甚至脫口而出:讓10後來上班吧!

要知道這可是一個求職節目,十來個00後參賽選手各個實力可都不容小覷。

從倫敦大學學院到清華、同濟、哈工大都是金光閃閃的學歷,為了爭奪北京建築院的實習工作,人人都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領,結果遇到了10後小學生,被犀利點評…

不僅如此,這個只有十來歲的小孩還是高情商「端水大師」,總結哥哥姐姐們的作品,說沒有優劣各有特色,只是設計的出發點不一樣。

而且話從他嘴裏說出來,感覺特別真誠流暢,就好像事實原本就是那樣,絲毫沒有「刻意造作」的油膩感。

之前節目裏有個清華研一的小哥,從面試到合作各種擰巴,幾百個網友排隊去微博吐槽他低情商。不僅被提前淘汰,心態還崩掉…

小付同學的表現讓螢幕內外的人徹底驚了:這就是現在10後的小學生?

面對圍觀的小付同學也淡然自若:之所以會用到建模軟件,是因為學校做專案的時候,自己選的方向就是對北京市內傳統四合院進行改造…

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長這麽大,連四合院都沒有去過。

於是這所能改造四合院的學校被扒了出來,中學部位列海澱六小強。小升初面向海澱全區只招50人(不含對口和派位),花錢都沒用,只接受綜素成績排名。意思就是說,語數英門門過硬,還要有市三好、各類競賽傍身。

去年一部紀錄片講學校裏的情況,高中作業是寫物理化學的論文,而我們這些人讀書的時候,大學畢業才寫論文,很多人一輩子就寫過那一篇…

有人表示,小付的優秀在海澱也就普通水平。爹媽都是優秀的建築師,每天耳濡目染也都會了,培養個興趣特長只算沒瞎了家長的資源優勢。

還有人覺得: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外甥女的爹媽都是外科醫生,她8歲開始一邊吃飯一邊翻解剖圖鑒,交流頭頭是道。然而最後沒有當醫生,只是成了普通人…

是。

未來的事兒不好說,被雞出來的娃泯然眾生的故事,這兩年我們看了太多。人生再彪悍,你也逃逸不出這個地球去。幾年前朋友報名了馬斯克火星移民計劃,思想鬥爭了半天決心豁出一切,最後被拒了…優秀的競爭者太多。

但我還是有一種強烈的感覺,現在小孩越來越聰明了。這波後浪會把前浪輕輕松地拍死在沙灘上。

弟弟6歲跟我討論的問題是:爸媽愛我還是愛工作?藍色天空是真實的顏色還是我們以為的顏色?人為什麽要賺錢?自己以後養小孩嗎?

有人說這有什麽嘛?10後的優秀不過是打了個資訊差。

但是你要知道,資訊差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現在的小孩小學已經寫程式碼玩轉電腦、思考人生,從古生物到人工智能都如數家珍,懂的比大部份成人還多。

建築也一樣。

歐美的很多幼稚園,中小學都開設了建築課程。芬蘭基礎教育標配3000小時的建築課,德國政府不僅強調了兒童建築教育的重要性,還在2006年將建築學列入小學課程。

同一個領域大學資源反而非常有限,名校00後如果不熱衷自己所學專業孜孜不倦,真不會比刻意「熏陶」出興趣的小學生懂得更多。

不過,如今家長一個比一個強悍,10後想出類拔萃只有資源也是不夠的。

這兩天家長群裏瘋傳一份申請海澱六小強失敗簡歷——

這份簡歷去年就有了。可憐的小孩,每年小升初都要被拿出來在帝都的家長群裏刷一遍。

今年有個據知情人說,這是自己西城實驗二小的學妹,最後去了不太好的初中。

這裏必須提一下「實驗二小」,站在帝都頂端的小學,史家都要排後。因為它不僅位全北京最強學區西城,升學對口校是八中、四中、三帆中學。

隨便拿出一個,升學都能橫掃。東城比不過,海澱沒這麽集中火力。

幼升小的朋友問我,這樣都進不了好的學校嗎?

我說,是。

就拿她讀學校的學校來說,幾乎人人履歷都這樣,不是一堆藝術特長,就是參加各種競賽,要麽就是從小公益支教…

而這份簡歷只是看著唬人,專案列表很豐富,但仔細研究一下沒什麽硬通貨。

六年級才考美國數學大聯盟,應該是理科很一般無優勢,小升初需要數學成績單所以臨時抱佛腳。繞開國內證書說明實力有限,而AMC的8%水平相當於奧數沒有基礎。

五年級小托865、B2,英文也就是平均水平,按部就班的學習沒什麽值得說的。需要說明的一點,英文成績就算再好,沒有數學成績簡歷也相當於白交。

因為英文拼時間不拼智商,只要夠刻苦耗得起時間,基本都不會太差。

數學英文之外其他的都是邊角料,如果不是申專業的音樂附中,那聲樂、鋼琴還可以提,不然對結果都沒「決定性影響」。赫赫有名的楊團領唱也沒用,還只是個預備隊…

別人是成績爆表,拿音樂輔助;這份簡歷拿音樂主申請,其他方面應該不太行。所以這份簡歷註定不可能成功。

但我們從這份簡歷上,能看到這屆小學生的家長是有多麽的努力!

每當提到北京海澱,大家總是和 「雞娃天花板」 聯系起來。

因為前有5歲孩子1500詞匯量在美國可以,但是在海澱不行,後有谷愛淩每到暑假遠赴海澱補習課業。

不知從何時起, 海澱已經成為雞娃和高學術標準的代名詞。歷來海澱區學生「卷」的程度,甚至連大學生都自愧不如。

那麽,北京海澱區的學生到底有多牛呢?

01

一場街頭采訪

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天花板

最近有一個街頭存取在留學圈特別火,一名博主隨機對海澱上學的中小學生們進行的隨機街頭采訪。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海澱的孩子很優秀,但是卻不知道竟然優秀到如此程度!

海澱學生在起跑線上

「搶先一步」

有的同學基本每吃都是年級第一,每科的成績也是第一, 不僅英語好,德語法語也好,各種等級都有考。

有的初中孩子,在別人還在備考中考的時候, 早早就刷過了高考的真題。

有的孩子走國際路線, 初中的時候就已經把雅思考到了8分。

有的孩子小學學完了初中的課程, 初一開始接觸高等數學。

有的孩子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下課的時間在做題,做操的時間背單詞,就連在爸爸媽媽接送上學放學的車上都在看書。

海澱學生的拓寬眼界

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當記者問到,你出過國嗎? 海澱學生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

有同學說自己出過國但不太多,泰國、美國、日本...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 有已開發國家也有未開發國家,主打就是一個長見識!

有的同學每到寒暑假必然會進行一次出國旅行, 在前幾年疫情回不來的時候,幹脆就在美國讀書。

雖然出國的年齡比較小, 但是他依然可以感受到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差異, 這也讓他們對不過的國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海澱學生的標配

十八般武藝

當記者問這些孩子都上過什麽樣的興趣班?同學們如數家珍,真的數都數不完...

有的孩子說自己喜歡跆拳道,從小學開始練習, 現在藍紅帶都已經考完了。

有孩子喜歡英語,課裏課外都在學習各種各樣的英語,參加各種各樣的英語競賽, 曾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的閱讀之星大賽的前十名。

有孩子已經在學習編程,等級考試已經過了4級,而且還能 熟練使用麻省理工大學開發的圖形編程工具。

還有孩子已經學習冰球7年多了,參加了大大小小幾千多場比賽。 他們隊還拿到了北京市冰球聯賽的冠軍,而他是最佳門將。

02

海澱學生英語水平5分

是凡爾賽還是謙遜

從上面的街頭存取可以看到,海澱區的孩子非常努力又非常優秀, 但是他們的優秀絕不僅僅是指這些外在的表現!

前兩年有一個非常火的影片,一位外國博主Spencer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門口進行了采訪。

在開始采訪之前, 他就已經對人大附中學生們的英語水平充滿了期待,畢竟這是全北京最好的高中!

於是他隨機找到一位名叫Natalie,在聽到Spencer問她「Can you speak English?」的時候 熱情地做出了回應,有問有答毫不怯場。

當Spencer問她會為自己的英語水平打多少分的時候,Natalie回答5分(10分滿分)。

接受采訪的第二位女生表現得更加自信,她為自己打分6-7分。

不過,Spencer還是覺得大家都太過謙虛, 他認為只要能聽明白他在說什麽,得分就不應該是5分、6分或者7分。

終於采訪到了一位叫Michael的男生,他一開口就是堪比native speaker的口音,並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not same as native speaker, but close.」

但是他僅僅給自己打了5分,Spencer忍不住發問: 為什麽大家都喜歡給自己打五分?你明明比五分要高!

是在凡爾賽?還是不自信?

Michael對此解釋說,「No, self evaluation is very essential of us and we cannot over appreciate our English skills.」

可見,優秀的人是從骨子裏體現出來的,這些海澱牛娃, 不僅自身成績就很好,而且還廣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不然自己淪為書呆子。

最難能可貴的是, 他們對自我有著清醒的認知和嚴格的自我評價,他們自知優秀,但又不止步與目前的成績。

身處於海澱區這樣競爭強度大的環境,讓他們看到優秀的同齡人是如何學習的,所以他們反而變得更加謙遜,不盲目自傲。

03

為什麽北京海澱區

「盛產牛娃」

和中國其他省市相比,北京海澱可以說是牛娃聚集之地,這句話並不誇張。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 為什麽牛娃總是來自北京海澱呢?是因為這個地方出生的孩子天生就智商高嗎?

其實這並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海澱家長對學習認知高

因為北京很多好的大學基本都在海澱區,比如清華、北大、人大、北師大、北航、北理等,這些學生會傾向於留在海澱工作和生活。

這些能夠在北京海澱紮下根的家長, 很多都是考一代,他們一定都是享受過教育帶來的紅利。

所以他們重視教育,也非常深刻地知道 教育對於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麽,他們擁有更加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其他雞娃家長進入海澱區

近些年我們都有發現,很多其他城區的家長都開始湧進了海澱,不僅有北京市其他區的,甚至還有其他省市的。

海澱區的學習氛圍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是為什麽谷愛淩在美國依然要抽時間回到海澱補習。

越來越多雞娃家長進入海澱,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北京牛娃都在海澱這樣的場景。

海澱師資、教育質素逆天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樣,北京海澱聚集了全中國最好的大學, 而且附屬中小學的師資、教育質素在全國數一數二。

海澱區學校積澱深厚,對老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好的中學更容易吸引到好的老師,而且海澱區名校林立,想要招到名校畢業的高質素老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因此, 海澱區就形成了一種教育上的「虹吸效應」,名校吸引人才,人才反哺名校。

從根本上來看,強的不僅僅是海澱的孩子,而是從環境到認知,從家長到社會的全力托舉。

(來源:Miki粥、小途留學 微信公眾號。感謝原作者,僅用於知識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