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喜人奇妙夜丨新解【水滸】,幼稚鬼們把「少年氣」留在舞台

2024-08-19綜藝

最近幾期【喜人奇妙夜】的作品,似乎都沒有那麽好笑了,可即便如此,我依然很喜歡看。

我覺得,演員們結合輕松表達,來諷刺一些社會現象,給我帶來了情緒按摩的舒適體驗。喜劇雖然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但能夠讓我們以更輕松的心態,來應對生活的考驗。

不過,不能讓觀眾持續大笑的作品,還能被稱為喜劇嗎?

最近一期喜人奇妙夜的節目裏,由松天碩、劉旸、王建華、李治良主創的【越獄的夏天】,就重新讓喜劇回歸了本來的樣子。作品成功制造了大量笑料,一下拉高了節目的熱度。

說老實話,看第一遍【越獄的夏天】,我根本笑得停不下來,但是笑過之後又覺得特別羞恥。

我覺得這種刻意制造的段子,雖然激發了我笑的沖動,但是笑過之後又感覺自己特別膚淺。

倒也不是我自作多情,在當代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裏,無論是影片導演還是文藝節目的創作者,都習慣了「直給」,為了流量,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曲徑通幽、百轉千回。

段子是很精彩,也能夠直接快速地讓觀眾笑出聲來,但是我總感覺這種綿密的笑點和炸點,不是水到渠成的,它們突兀地出現,只有逗人發笑的作用,卻不能給觀眾帶來啟發。

而且這些橫空出世、刻意為之的段子,對故事講述和故事邏輯構建,是很大的傷害。

以前我們看喜人奇妙夜的節目,看的是大戲,聽的是完整的故事,而現在我們看的,更像是段子的堆砌。

它們不夠深刻,難以經受我們的反復回味,更像是「一次性作品」。

但當優秀的平台變得稀缺,優秀的節目變得稀少,我就忍不住把一些本以為差強人意的作品,看了一遍又一遍。

反復觀摩【越獄的夏天】後,我品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我覺得這個作品雖然沒有【八十一難】那麽精致,但是這群演員對經典作品【水滸傳】的改編,其實還是用了很多巧思。

這些刻意誇張表演的年輕演員,只不過是造了一個大夢,他讓觀眾先看到荒唐,再讓有心的觀眾在重溫作品時,得到深度思考的機會。

【越獄的夏天】帶著「新」意而來。

喜劇作品裏第一個登場的,從來都是絕對的主角,在「四士同堂」這個喜劇小隊裏,劉旸和松天碩經常要擔負起開場的重擔。

【越獄的夏天】安排劉旸率先登場,為了讓觀眾把所有註意力都集中在劉旸身上,導演讓扮演宋江的王建華背對觀眾說台詞,讓今年炙手可熱的劉思維飾演面無表情、說話生硬的獄卒。不得不說,這樣的安排真的很巧妙。

我看到劉旸又一次收起了秀出發達肌肉的沖動,他穿著寬松的獄袍,和獄卒劉思維吐槽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原來啊,這個牢房裏關著王建華和劉旸兩個犯人,劉旸只能吃最簡單粗陋的飯,王建華卻可以享受八菜一湯,並加上名貴白酒。

輕巧的幾句台詞,就展現出了劉旸和王建華身份的懸殊,還特意帶出了他們不同的性格和人設,這種表達真的巧妙。

導演和演員不拖泥帶水,用最快的速度展開新版本的【水滸傳】。

【越獄的夏天】帶著「趣」味而來。

【越獄的夏天】充滿了不同層級的趣味,簡單一篇小作文根本說不透徹。

首先,是作品裏大量的致敬和「call back」,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獄卒劉思維致敬【八十一難】。

劉思維在這個作品裏一直低調內斂,他安心扮演自己工具人的角色,但是當花榮將軍把三支弓箭射到他帽子的頂部後,劉思維的情緒一步步走高。

他頭頂三支弓箭來到牢房,看到劉旸手裏拿著另外兩支弓箭,就直接認為是劉旸對他射了三箭。

劉旸當然不願意被冤枉,他辯解了一句「我只有箭,都沒有用來發射的弓」,劉思維馬上提高了聲調,說「手裏劍啊,沙師弟」。

這個台詞一下點燃了觀眾,這種毫無征兆地致敬【八十一難】,真的是恰如其分地好笑,又著實很突兀。

【越獄的夏天】還有很多趣味,而深得我心的,倒不是「劉歡」的出現,而是李治良對「行者武松」的全新刻畫。

我看過很多版本的【水滸傳】電視劇,我發現無論導演怎麽創新,對於武松的形象刻畫都很雷同。

這也不怪導演,畢竟中國文學史上,武松、關羽、諸葛亮這三個人物實在太深入人心了,如果創新表達,很容易讓觀眾出戲。

但是在【越獄的夏天】,我看到扮演武松的李治良,就出色的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任務。

今年的喜人舞台上,我最喜歡的男演員,就是李治良和劉思維。

劉思維勝在找到了最適合的搭檔朱美吉,踏準了他之前從未深耕的深情暖男路線,而李治良的出彩之處,在於他能夠不斷重構經典人物,他恰如其分又略帶誇張的表演,又包含了無可置疑的真誠,讓人說不明白地完全相信。

李治良在這個舞台上扮演了很多精彩角色,他們一出場都有一點蠢蠢笨笨的單純模樣,但是隨著故事深入,你會發現李治良的所有角色,無論大小,都給人大智若愚的感覺。

李治良是人間清醒,他和台上所有的角色都能很自然的區別開來,他永遠不擔當男一號,但卻能以各種配角之名,為每一個故事註入奪目又獨特的光芒。

李治良演繹的這版武松,圍繞「喝酒」這個關鍵詞不斷出梗,他幾次喝酒,帶來不同的情節演繹,狠狠地把故事向前推進,抖落了好幾層包袱。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李治良的武松不需要像劉旸那樣刻意當「捧哏」,也不用像王建華那樣刻意「裝酷」,李治良和酒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詞語,來回拉扯纏繞,自行構建了一個好笑的宇宙。

李治良進可融入和推進故事發展,退可讓角色的光芒萬丈,引人註目。

【越獄的夏天】帶著「深」情而來。

看【越獄的夏天】第三遍的時候,我在想,到底有多少玩笑,是演員帶著深情、卻看似隨意地說出。

我從沒想過體育運動員王濛會有當喜劇演員的天賦,在【越獄的夏天】,王濛初登場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出戲,我感覺她屬於任何地方,唯獨不屬於這個妙趣橫生的喜劇世界。

而且,王濛長得就很不喜劇人,哪怕她是正經的東北人。

後續看下來,發現王濛是真的遇到了好角色。

我後知後覺,發現這個史官的角色,還真的只能由王濛來詮釋。

在我們的印象裏,史官都是嚴肅的,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王濛呢,在這部喜劇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可是啊,王濛一方面在記錄歷史的時候保持公正客觀,但是另一方面,她內心的世界卻是風起雲湧的,充滿了各種幼稚的潛台詞。

王建華所飾演的宋江不過是對著高俅「哼」了兩聲,高俅不過是犯了所有男人愛吹牛的毛病,這些馬上就被王濛看在了眼裏,進而變成王濛心裏輕蔑卻主觀的潛台詞,呈現在舞台上。

這史官一本正經的「兩面三刀」行為拉滿了諷刺,王濛用最真最硬的口吻炸翻了全場。

閻鶴祥飾演高俅,扮相上恰如其分,同時,他用「玉麒麟盧俊義」這個諧音梗,對著現場【慶余年】兩個主要演員「貼臉開大」。

閻鶴祥說自己現在相聲都講不成了,就是因為田雨、張若昀把他的好搭檔郭麒麟拐到演員行當去了,以至於他「遇(玉)不到麒麟,這大夏天百無聊賴,只能來監獄轉轉」。

諧音梗還能這樣玩,真的是太讓人意外了。

吃即食麵集水滸英雄卡,了解水滸英雄故事,這個梗也在【越獄的夏天】玩了好幾次。

劉旸說自己時不時就去買即食麵,「沒少吃面」,所以對水滸傳裏的英雄如數家珍。

而扮演高俅的閻鶴祥更進一步,當他說要把「水滸反賊一個一個消滅掉」的時候,他直接拿出了一套完整的108張水滸英雄卡。

這個梗,不但被玩透徹了,還讓經歷過集卡歲月的80後觀眾饞哭了。

畢竟我們吃了那麽多箱即食麵,也沒幾個人可以把108張水滸卡集齊啊。

初看【越獄的夏天】,覺得這群演員耍狗坨子,沈迷於制造膚淺的歡笑,但是看到後來,發現這群演員是真的很用心地講一個有童趣的故事。

男人至死是少年,這群在喜劇舞台上肆意撒歡,努力留住少年幼稚氣的演員,不但新解了文學經典【水滸傳】,還狠狠地感動了我們這群能聽懂所有梗的80後觀眾。

此外,【越獄的夏天】還明目張膽地致敬【樂隊的夏天】,梗多又密,強烈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