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延遲退休的一代,強烈推薦你們去看這個小品!

2024-08-12綜藝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小品,一個由幾位年輕人自編自演,功底深厚的 絕妙 作品。


出自綜藝節目【喜人奇妙夜】。說【喜人奇妙夜】您可能不知道,但它前兩季是叫【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這您應該就聽說過了。


小品名叫 【八十一難】




【八十一難】,聽名字就知道,這是個新編西遊記的作品了。


故事線非常的 精巧 ——


取經四人組一路西行,終於完成了前八十難,還差一難就可以 修仙成佛


可一路上的妖怪,早被大師兄滅完了。悟空說: 「都怪我前面哢哢幹太猛!」 導致如今再無妖怪可打。八十一難差一難,這可取不到西經啊。怎麽辦?


師兄弟三人就想到一計: 大不了,從他們三個裏面出一個妖怪嘛!


這仨,一個猴,一個豬,一個流沙河前妖怪,反正誰看著都不像個正經人,誰都能本色扮演妖怪。


三選一倒黴蛋, 犧牲小我,成全集體 ,豈不是最快的解決方案?



於是這仨就開始爭論了,從團隊貢獻,到個人能力,從背景,到名氣。孫悟空和豬八戒的態度既統一又明確: 就讓老實、平凡、人善的沙師弟作為妖怪被拿下,完成這最後一難吧。


沙悟凈當然不幹。


起初,師父也不同意,還告訴他們, 「絕對不能內訌」。


但隨著問題無休止的拖延,師父也坐不住了,從 「絕對不能內訌」 ,悄悄改口為 「盡量不要內訌」 。


到後來,唐僧居然和一猴一豬同流合汙,又是說沙僧偷袈裟,又是說沙僧要煮人。沙悟凈百口莫辯: 師父,你純栽贓啊!


無數番拉扯下來,矛盾始終存在。


不得已,唐僧作為師父站出來表態了,他按下爭執,說, 「那不然,就讓為師來做這個妖怪吧」。 說著,就想讓徒弟們來「降服」自己。



可這何嘗不是另一個 陷阱


對師父舉起降妖寶杖的沙悟凈很快回過味來了。明擺著,這一杖打下去,自己就從「沙僧」變成了「殺僧」,到頭來,還是自己當妖怪啊。


可這一次,他糾結的點卻不是當不當妖怪了。


沙悟凈說: 師父,我可以當妖怪,可是,我不能傷害你啊。


其余三人面面相覷。


沒想到就在此時,如來佛祖被沙僧的言行徹底感動了。隨著一道舞台金光落下,畫外音提示: 沙悟凈,成佛了。他被封為金身羅漢。



你以為小品到此就結束了嗎?


並沒有。


沙悟凈最先飛升後,整個故事最大的反轉來了——原來這從頭到尾都是一出戲,是師徒三人為沙僧一人專門打造的「成佛劇情」。


要知道, 「成佛的名額,是有限的呀!」 ,如果他們三個不這樣演一出,那麽沒能力、沒背景、普普通通的沙悟凈,這輩子都很難成佛啊。


和猴哥八戒相比,沙僧什麽都比不過。等他們全都功德圓滿,沙師弟一個人要怎麽辦呢?


唯一能比過兩位師兄的,是他 人善


那也是個優點。


那就 讓他的善,被上頭看見


其中還有諸多包袱,我就不在這劇透了。總之整個作品不強行上價值、不尬笑玩爛梗、不過分煽情,我真的很推薦大家一看,尤其是要推薦給必然要面臨 延遲退休 問題的打工人們。


因為, 這就是一個隱喻就業環境的小品 啊。




在【八十一難】裏,有這樣一場對白:


唐僧大聲說道: 「一定要八十一難嗎?我覺得未必是死規定。」


沙悟凈肯定地說: 「是死規定。」


唐僧: 「他還能讓我一輩子都取不到真經嗎?」


沙悟凈再次肯定地說: 「他們能。」


「成佛的名額是有限的」 是這個小品的基本設定,也是問題的 核心 所在。



都說 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這句話也正是整個小品最大的悲劇內核,100%現實向的那種。


原作【西遊記】可沒有限制成佛人數。取經小隊是一個Team,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付出越多功德越多。沙僧沒存在感又怎麽了,最後論功行賞,金身羅漢來得理所應當。連白龍馬都修得圓滿,獲封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只要你出力了,佛祖都會記得。


為什麽到了小品裏,成佛的名額就成了有限的了呢?


因為原著是神話,凡人在凡間安居樂業,神仙在仙界各顯神通,沒有那麽多人擠破腦袋要成佛成仙。這時候,取經是一種 情懷 ,取經小隊是為理想而奮鬥,自願接受考驗。佛祖們也慈悲為懷,考驗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收編上岸,沒有必要卡死名額。



而小品演的是 現實


現實最殘酷的是什麽?


資源的稀缺性


展開來想象一下,如果成佛已經如此困難,那麽很有可能,在職的各位神仙日子也沒有那麽好過了——每年要拯救多少蒼生,回收幾只孽畜,做多少好人好事?達不到指標會不會影響晉升?甚至,會不會有 末位淘汰制 ,達不到指標會不會被貶下凡?


在凡間,這種資源的爭奪只會更加激烈。


經濟越是下行,資源的稀缺性越是凸顯 ,凡人在凡界生存壓力越大,就越發覺得仙界待遇好,擠破腦袋想要成佛成仙。


這個時候,取經就 從理想主義轉變成了現實主義 ,名額限制就出現了。



既然名額是卡死的,那麽八十一難的死規定,也就成了必須的。


但這真的合理嗎?


前面哢哢幹太猛,導致後面沒有妖怪了——那豈不更好嗎?


寧可搖人假扮,也要湊足八十一個關卡——這不 多此一舉 嗎?


為了彰顯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不惜制造問題——難道不是 形式主義 嗎?


所以你瞧,這個死規定它本身十分的 草率 ,拉低效率,徒增內耗,吃力不討好,草率得完全不像是一個神佛的試煉。


你如果非要說它像什麽,它更像是 人為的OKR


是否切合實際不重要,是否能產生收益也不重要。只要它被領導提出來了,師徒四人就得靠自己的各種努力,弄虛作假也好,浪費資源也好,來成全。


繼續卷啊,惡性競爭的危害,可見一斑。



而面對明顯不合理的OKR,【八十一難】裏,師徒四人的態度也是很耐人尋味的。


悟空說: 「五百年前,也有一個人想挑戰規則。他先是大鬧龍宮,打敗了蝦兵蟹將。再大鬧天宮,打敗那些神兵神將。可最後呢,他還是失敗了…………這個人就是哪咤。哪咤的命太苦了,我不能像他那樣!」


怎麽會這樣,你可是猴哥啊。


規則強壓現實 ,師徒四人不再想去、也不敢再去挑戰。


所以在和師父告別時,悟空說的是: 「那我回我的五指山去了。」


註意,不是花果山哦。




作為國民度最高的文學IP,【西遊記】被改編的版本數不勝數。師徒四人的精神狀態,也直觀反映著 時代的情緒


1995年,【大話西遊】橫空出世,電影中最出名的台詞是: 「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至尊寶把錯過愛情當做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能引發當年那個時代的共鳴。



2005年最火的網文是【悟空傳】,小說裏有這樣一段話: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又成了無數年輕人倒背如流的經典。


再緊接著,越來越多的創作人開始發現豬八戒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那就是 隨遇而安 。活著嘛,開心就夠了,主流文學的創作重點逐漸發生了變化。


電視上熱播的豬八戒三部曲【春光燦爛豬八戒】【福星高照豬八戒】【喜氣洋洋豬八戒】,很多人心底裏想的,就像片頭曲裏唱得那樣, 「好春光,不如夢一場」。


大家代入的物件發生了轉移,逐漸從孫悟空,轉到了豬八戒身上。



而在近兩年,終於有創作人開始將目光聚焦到最沒有存在感的沙悟凈身上了。


比如林長治寫的【沙悟凈日記】,再比如中島敦寫的【悟凈出世】,以及在這次【喜人奇妙夜】的舞台上,沒有專屬BGM、沒什麽台詞,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沙悟凈,也終於變成了主角。


隨著主角位置的輪換,悄然改變的,還有「規則」在主線中的立意。


從悟空視角的 挑戰規則、破壞規則


到八戒視角的 無視規則、避讓規則


再到三喜舞台上,師徒四人 對規則的絕對順從


【哪咤之魔童降世】都把明確的「反抗父權」「切割孝道」,改為模糊的「抗爭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了。 遵守規則,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



並不是人這種生物失去了對抗規則的血性,而是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 人本能地趨利避害 ,選擇了代價更小的解決辦法。


以前大家會抗爭,是因為生存空間被擠壓殆盡,不抗爭就會死。


但現在大家不會再想抗爭了,是因為宏觀來看,我們目前的社會整體尚且穩定富足;微觀來看,它其實也給了大家些許的生存空間,就算沒什麽大發展,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 只要想辦法卷死別人,也是一條出路 。這可比拋頭顱灑熱血的抗爭成本低多了。


西遊記各個版本的變遷,其實就是反應了這個過程。



一定也會有人支持 卷死別人 ,比如社達主義者會告訴你: 正是因為資源稀缺,我們才要設立一個績效規則,以此來分配資源,這才公平。


誠然如此。


但現實的情況是, 理想化的績效衡定並不存在 ,更多的是借助這層外殼,完成對底層與弱勢群體的剝削和壓榨。


就像在【經營的傲慢】裏桑德爾說的那樣,在功績至上的社會裏,必然導致 對精英的過度追捧和對底層的忽視 。過分追捧個人努力,認為努力就能成功。


但事實上,影響成功的因素是不可控制的。比如家庭背景、健康狀況、性別、種族、地區、天賦等等。


因此這種功績社會,只會導致 貧富階層無限擴大 ,也導致了勝利者的傲慢。


孫悟空,他有能力。唐三藏,他有背景。就連豬八戒,他也頗有存在感,大家就喜歡寵他,這也是一種運氣。他們都是取經團隊裏面的重要角色。



而擁有老好人特質的沙悟凈,平凡,任勞任怨,但並不符合功績社會的要求,因為他的優點只有善,他的作用只有挑擔。挑擔這個活,門檻不高,是低端的工作,量化為功績社會中對集體的貢獻值,又怎麽比得過別人呢?


比不過別人,又怎麽成佛呢?


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是八戒,是師父,甚至是猴哥。但有沒有可能,和我們最像的,其實是沙僧呢?




當然,我喜歡【八十一難】,還有一個原因。


企業用各種KPI激勵員工,一方面是因為 企業自身要面對殘酷的外部競爭,有生存壓力 ;另一方面是因為 內部資源同樣具有稀缺性 ,升職加薪的永遠只可能是少數人。 當經濟下行時,這種壓力更是會被無限放大,成為打工人的噩夢。


這個問題短時間內是無法徹底解決的,但矛盾並非沒有機會緩和。



八十一難的規定明顯不合理,到底是因為位高權重的佛祖缺乏實地考察,又疏於和取經小組溝通,無法共情打工人呢?還是為了穩坐佛祖寶座,故意挑起底層的惡性競爭呢?


如果是前者,那麽只要高位者有意識地去改變思維習慣和工作方式,及時調整指標,或者 在「死規定」之外再來點靈活的加分項 ,取經小組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師徒三人放棄成佛的機會,聯手推了沙悟凈一把,讓這個普普通通的老好人第一個飛升成佛,就是一次來自群眾內部的,靈活的操作。這個價值上得太好了。


我們改變不了規則,但我們可以互相扶持;機會不是必須只能明爭暗搶,機會其實也可以拱手相讓; 成全他人,未必不是成全自己。


尤其是當我再看到 #按自願彈性原則推進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 這個新聞詞條的時候。



這條說明,該來的終於要來了,延遲退休,基本上算是定音了。


我關註的一位職場幹貨博主曾經提及一個觀點: 今後共享用工+零工+多兼職/副業+老年人打工+自由職業,將逐漸替代傳統合約工,成為未來主要的就業模式。


雖然太過細節的預言不一定準確,但她至少有兩句話我是認同的: 以後整個世界的就業邏輯,一定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最佳策略,絕對不是年輕時候就無休止的競爭,在一條道上卷生卷死。

因為後面還有好幾十年的工要打呢,你急什麽?

早早把電量透支沒了,把路走窄了,中年後怎麽辦?


正確方式是趁著年輕 多吸納,多探索 ,磨刀不誤砍柴工,別怕開始跑得慢,尤其不要盲目跟其他人對比。

從前二十年,是在同一條賽道上,比 「誰跑得快、誰拿了第一」。


但今後,是 不論在哪條賽道上 , 「誰能跑得更久、一直一直堅持跑下去」 ,才是重點。


以後我們六十歲還得出來工作呢,到那個歲數,純靠卷已經卷不贏了,因為總有比你更能卷的年輕人。或許在那個階段,拼的還就是我們每個人結下的善緣,還就是得比 「人善」


畢竟, 成佛的名額,是有限的啊



*文中部份配圖來自於【西遊記】、【喜人奇妙夜】、【哪咤之魔童降世】等影視劇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