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綜藝

【甄嬛傳】留下的遺憾被彌補,我卻笑不出來了

2024-08-16綜藝

千呼萬喚,【甄嬛傳】的團綜終於上線。

主創們重聚,轉眼已時隔14年。

剪秋來了,蔡少芬驚聲尖叫,手足無措。

圖源:【煥新環遊記】,下同

流朱一出場就淚崩,浣碧抱著她也紅了眼。

沈眉莊和溫實初這對意難平CP,在眾人見證下大婚。

他們終於在平行時空裏有了新的結局。

歡喜的歡喜,落淚的落淚。

只是可惜,這波主創重聚的情懷殺,並非所有人都買賬。

關於節目「無聊」「尷尬」「節奏稀爛」的差評,占領前排。

圖源:豆瓣

因為這旅行團綜除了賣情懷,只剩無聊的景區打卡。

寫字、剪紙、學傳統禮儀、逛商業古城......

官方請來一眾劇中人親自下場搞同人,令人失望。

眾所周知,人類對【甄嬛傳】的開發還不足5%,細思極恐的細節不斷被扒出。

而再一次回溯它的來路,確實,它又狠狠打了2024年國產劇的臉。

視覺誌

,贊1.6萬

生命力

到今天,【甄嬛傳】依然熱搜不斷。

其旺盛的生命力,制造了無數賽博景點,連奧運期間也有熱梗出圈:

「人人都有牌子,為何偏偏本宮不能有。」

「太醫說那是一個已經成了形的銀牌。」

圖源:小紅書

甄嬛的AI世界,也被調教得光怪陸離。

滴血驗親的現場,祺貴人戴上了墨鏡,拽姐葉瀾依搖晃起了紅酒杯。

圖源:小紅書

【甄嬛傳】的生命力,確實可以跨越時間的長河。

它定格了28歲的孫儷,25歲的陶昕然,27歲的蔣欣和斕曦,24歲的熱依紮,21歲的唐藝昕......

都是那樣好的年紀,放在現在,好比95花決勝橫店。

當然,那代女演員的心氣和演技,遠不是這代95花可以相比。

【甄嬛傳】中經得起推敲的細節,也不是如今的國產劇能復刻。

它句句台詞暗藏玄機,一朵花、一場雨、一副對聯,乃至角色看似隨機的站位,都有寓意。

連一面不起眼的鏡子,也能照出世事變遷,人物的心境更叠。

比如甄嬛意氣風發之時,在鏡中眉目舒展,「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待她經歷了愛欲萌生復又寂滅,27歲的熹妃鬢邊已生白發。

深宮爭鬥奪走韶華,你看鏡中美人,只剩滿目蒼涼。

細看安陵容對鏡描眉的前後之差,同樣心驚。

同一張臉,曾經也是天真的少女,轉眼再看,她已化身遇神殺神的倀鬼。

細枝末節,都經得起一品再品。

再比如,甄嬛一次次經歷死亡和失去後截然不同的眼淚。

眉莊離世之時,劇本只寫下四個字:淚如雨下。

摯友難產而死,甄嬛從雙眼空洞的失神,到步履蹣跚的慟哭,伴著一曲【菩薩蠻】,一氣呵成。

到了送安陵容最後一程,她眼中那滴淚終究沒有落下來。

一閉眼一蹙眉之間,好姐妹成死對頭的半生纏結,才得解脫。

允禮之死。

她為愛人哭到撕心裂肺,也哭「不能在人前為他痛哭一場」的遺憾。

皇帝之死。

她一邊「惡心」一邊攤牌,到最後那一刻,還是兩行淚滾落下來。

【甄嬛傳】所容納的,從來不只是劇中人物幾百年前的悲喜。

它貴在,到了2024年依然毫不過時,且能與當下的時代情緒共振。

安陵容和甄嬛的利益角逐、愛恨交織,寫滿了女性關系的復雜與張力。

懂了大火的「鳥嬛文學」,才懂真正的蘭因絮果。

安陵容的清醒和悲苦,也足以讓人共情。

一句「我又豈不知,皇上何曾愛過我,可在這後宮之中,哪有什麽真心可言」,便道出了女性如玩物的命運、宮廷噬人的冰冷和帝王的無情。

說什麽「過情關」,被「情」這一字困住的,是甄嬛、宜修、年世蘭,但不會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皇權之下,踏碎的皆是命不由己的螻蟻罷了。

不過時

【甄嬛傳】不是一部一次就能看完全貌的劇。

它的劇情在14年前已定格,但它任觀眾品味的生命力,至今還在奔騰。

它也確實再難復制。

【甄嬛傳】之前,宮廷劇早已泛濫。

但那時的宮廷裏,只有歌頌絕美愛情的俊男美女,吃人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人為愛癡狂,可笑又瑪麗蘇。

【甄嬛傳】之後,癡情專一的皇帝幻想被撕破,古代皇家的女性被卸下瑪麗蘇光環,還原成生下更多男孩以保皇權得以被繼承的工具人。

這群被萬民供養的人上人,過得錦衣玉食,卻互相吞食,活得空洞又戰戰兢兢。

才是封建社會的真相。

要重構一種女性視角的宮廷敘事,【甄嬛傳】一開始就面臨巨大的工作量。

七十套戲服,孫儷從天亮試到天黑,直到嘔吐。

鄭曉龍在一旁看她試裝,累到吞速效救心丸。

為了全片講究的真實和邏輯,鄭曉龍請專家帶自己前後去了5次故宮,一一核查宮中的空間場景、寢殿家具。

造型團隊每天悶在房間裏敲護甲、穿珠子。

手鐲、項鏈、耳環、簪子無一不用心,方有嬪妃行走時環佩叮當的華貴與靈動。

重中之重的劇本,更是力求紮實。

編劇王小平是鄭曉龍的妻子,拍攝時她人在美國,兩夫妻時常半夜打越洋電話修改劇本,直至天光大亮,接著開拍。

如此之下,演員自是沒有絲毫怠惰。

進組之前,孫儷每天穿花盆底盯著鏡子苦練台詞,劇本開啟,密密麻麻全是她標出來的問號。

鄭曉龍說,劇組聚餐,就沒見孫儷吃過一頓完整的飯,每次都是半路開溜回去背詞。

九百多場戲,兩個替身閑置,孫儷把自己全然交給了甄嬛。

甄嬛屠龍的那場戲,孫儷喝了幾口紅酒才上場。

一個毀了甄嬛的男人終於死在眼前,她原本以為自己會覺過癮。

但看到皇帝閉眼的那一瞬,她意識到原來深刻的恨意裏,竟然還是有一絲愛尚存。

如此復雜的心境一條過,成就名場面。

演員演得過癮,等劇播出,觀眾也入戲得不可理喻。

不討喜的角色們,都上了國民黑名單。

藍盈瑩被人當眾扔雞蛋,陶昕然被警告走在路上最好小心,「大家都想掐死你」。

這是一個封建得不能再封建的後宮故事,同時也講「一個不屈的靈魂,一個柔弱的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

起初,鄭曉龍其實沒信心,擔心拍出來沒人看,還是陳建斌安慰他,給他打雞血。

誰知一拍,就是長紅十多年的經典。

所謂易

【甄嬛傳】趕上了好時候。

流量時代之前,一批年華正好的演員,遇上了靠譜的導演和編劇,一起創作,彼此成就。

其實縱觀那些不過時的經典,你會發現,它們都有同一套極其簡明的方法論。

再拿經典的八七版的【紅樓夢】打個樣。

劇中演員,從全國數萬人中遴選,有學生、接線員、服務員、皮鞋廠工人......唯獨沒有大明星。

那時確實一切都很慢,文學和創作的理想也熾熱。

陳曉旭用一張背面抄有一首樸素小詩的照片,打動了導演王扶林。

1984年春天,【紅樓夢】劇組在圓明園開辦了演員培訓班。

請來曹禺、沈從文、周汝昌一眾國內頂尖的大師給演員們上課,陣容之豪華,前所未有。

王扶林導演開拍之前,向領導請假一年不再做任何工作,專門研讀原著。

劇本的打磨,前後也耗時兩年多,才算完成。

造型師楊樹雲把【紅樓夢】前後讀了七遍,對各個人物了如指掌。

劇組上下一條心,人人沈浸在紅樓夢中,又鬥誌昂揚。

一百多位演員在圓明園裏同吃同住,清晨出早課,練身段,背台詞。

學琴棋書畫,儀態舉止皆仔細揣摩。

寫人物小傳,捧劇本聚在一起,便是分析角色。

連閑時話家常,拿出一把吉他彈奏,眾人唱的都是那曲【枉凝眉】。

三年間的朝夕相處,他們已然是大觀園的夢中人。

有時連他們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活在戲中,還是身在夢裏。

【紅樓夢】劇組,不缺癡人。

得知自己可以演薛寶釵之後,張莉大年初一冒著大雪騎單車去拜訪周汝昌先生,請教他對寶釵的細致見解。

一課聽完,她又激動著騎車回家,一頭撞上了大雪中的公交車。

因冬衣厚重,她才沒受重傷。

張莉和周汝昌先生,圖源:網絡

那一年,鄧婕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東北,穿一身破襖,裹一身破席,被人在雪地之中來回拖行,凍到面無人色,當場暈厥。

王熙鳳的生前風光、死後淒涼,一場歡喜忽悲辛,如在眼前。

即便【紅樓夢】殺青了,他們依然是那個戲癡。

演晴雯的演員張靜林,後來改名為安雯。

妙玉的飾演者姬培傑,改了名叫姬玉,還延續了妙玉的命運,出家入了佛門。

晴雯和妙玉

劇組20周年重聚,陳曉旭一人站在角落看著曾經熟悉的人,無聲啜泣。

和歐陽奮強視線相交,互相躲避,可待兩人分開走下場時,又都各自潸然。

等到30年再聚首,陳曉旭已經不在。

張莉回憶起她們最後見的一面,想起那句「早知他來,我就不來了」。

她再也不會來了。

頓時淚如雨下。

似乎那時拍戲都是這樣,人人入戲,探入角色的肌理內在,有時一天就磨一兩個鏡頭。

直到最後,人戲合一。

張黎憶起拍【大明王朝1566】時,也是如此。

他自己先做三五倍的功課,隨便誰問他那段歷史,都對答如流。

所有演員提前一個月進組,讀書補課,學舉止禮儀,將台詞背到爛熟於心。

劇組兩百多人,住滿四層招待所,入夜後人人緊閉房門,鴉雀無聲,都躲在屋裏磨台詞。

且潛心且勤奮,經典如此便能成。

所謂難

看起來,成就經典之路是如此簡單明了。

只需導演、演員、編劇,每個專業的人各在其位,做專業的事,直至極致。

但你我心知肚明,放到現在,它又極難。

不專業的人做不專業的事,已將國產劇摧毀得幾乎面目全非。

流量泡沫催生的明星中心制之下,主演為了角色高光不惜顛覆敘事視角。

大女主成長魔改大男主權謀的苦果,有人搶著吃。

沒有拼演技的能力,但多的是爭番位的手段。

千萬片酬只夠為一張臉買單,戲份皆由替身包圓,文替、武替、手替、胸替、臀替、飯替、吻替......

有演員一部戲拍完,從沒見過對手戲男主。

動輒大平台、大投資、大流量,架起台子唱大戲,一扒全是草台班子。

不在創作,而在炒作。

不為作品,只掙名利。

要不然,誰能懂十幾個編劇合力,為何編不出一部及格的電視劇。

又為何有演員可以公開表態:

現在的古裝戲用不了太多演技,拿捏了顏值和人設,就大功告成。

再仔細一看,原來這批演員對人物的理解已然超脫四海八荒。

還原原作中的人物,不是分析他們的性格、內心世界,而是摳一些可笑細節。

「她是先出左手還是右手,頭是往哪個方向歪的。」

染發可吹敬業,殺青即吹爆款。

辣眼睛,秀下限。

要讓這些所謂演員去靜心磨戲鉆研,何其的難。

要把如今的國產劇一口口餵給吃過好東西的觀眾,又是何其令人難以下咽。

所以,我們總有一種時間停滯的荒誕感。

熱搜上還是那些老劇裏的故人,看劇如同考古,【紅樓夢】【三國演義】【武林外傳】【甄嬛傳】......

一部部倒背如流,盤出包漿。

前些天聽聞【紅樓夢】又要翻拍。

可嘆,又是【紅樓夢】。

可嘆, 至少庫存裏還有這些經典。

而下一部可堪細品的經典 ,誰知我們又還要等多久呢?

參考資料:

【孫儷 笨鳥】;人物

【從〈渴望〉到〈羋月傳〉,國民導演鄭曉龍的野心和困境】; 人物

【張黎在〈大明王朝〉播出後的一段訪談】

【非常靜距離】

【超級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