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中國最硬氣的朝代:堅守尊嚴,不屈不撓

2024-04-19台海

明朝,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獨樹一幟的朝代,其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的「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外交原則,成為明朝皇室的堅定信仰。這一原則,彰顯了明朝皇帝們對於國家尊嚴的堅守與對於民族氣節的執著。

明朝中期,官員敖英在其筆記【東谷贅言】中盛贊了當朝的外交格局。他認為,明朝在處理與北虜西蕃的關系時,沒有采用漢唐的和親、宋代的納歲幣等權宜之計,而是以恩禮待之。這種態度,既體現了明朝的自信與開放,也展現了其對於和平與正義的堅定追求。

以西漢初劉邦被匈奴騎兵圍困於白登山的事件為例,劉邦最終選擇了賄賂和和親來解圍。這種權宜之計,雖然暫時緩解了危機,但也暴露了漢朝在外交上的軟肋。相比之下,明朝在面對類似危機時,卻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明英宗朱祁鎮親征被俘後,其母孫太後、其妻錢皇後雖然偷偷以金銀贖人,但在朝廷上,文武官員定下的對策卻是以硬碰硬。他們寧願皇帝的命被扼住,也不願王朝的命被扼住。這種對於國家尊嚴和民族氣節的堅守,成為了明朝硬氣的象征。

明朝的歷史上,不乏為了維護國家尊嚴而英勇鬥爭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最後一次親征韃靼,直至死在路上,他的英勇與決心,成為了明朝硬氣與骨氣的象征。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後,明朝大臣另立新君,平穩度過統治危機,這體現了明朝在面對困境時的冷靜與智慧。而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死局,在煤山上自縊身亡,留下遺詔「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他的悲壯與決絕,更是成為了明朝硬氣與骨氣的絕唱。

明朝的皇帝們各有特點,但他們在國家層面上都守住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原則。這種對於國家尊嚴的堅守與對於民族氣節的執著,成為了明朝歷史上最為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