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全球芯片戰已成定局,華為、台積電分道揚鑣!

2024-05-30台海

半導體戰火燃起,華為台積電漸行漸遠,產業新格局將現?

芯片作為現代科技產業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芯片產業一直處於白熱化競爭之中,巨頭企業在這場戰役中展開了殊死搏鬥。華為和台積電曾是親密無間的合作夥伴,兩家公司的命運曾緊緊相系。近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令這對曾經的"好基友"漸行漸遠,芯片產業新格局正在醞釀之中。

說起華為和台積電,兩家公司可謂是陸路與海路的好搭檔。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通訊器材制造商,一直依賴台積電提供先進的芯片制造服務。而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芯片代工廠,華為又是其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兩家公司在過去十多年中建立了極為密切的合作關系。

這種合作關系對雙方都至關重要。對華為而言,台積電提供的芯片制造服務是其保持產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沒有台積電先進的制程工藝,華為的手機和通訊器材將無法與蘋果、三星等競爭對手一較高下。而對台積電來說,華為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無疑將對其業績造成重創。

兩家公司的命運就這樣緊緊地捆綁在了一起。好景不長,2019年5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了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芯片等產品。這一決定無疑是對華為的沈重打擊,也給華為和台積電的合作關系帶來了極大沖擊。

雖然台積電是台灣企業,但由於使用了美國的器材和技術,因此也受到了美國出口管制的影響。一時間,台積電似乎陷入了兩難境地:是繼為華為代工,冒著被美國制裁的風險;還是切斷與華為的合作,保全自身利益?

經過一番權衡,台積電最終選擇了後者。2020年5月,台積電正式宣布,將不再為華為的新產品提供芯片制造服務。這無疑是一記重擊,華為不得不尋求其他替代方案,以確保未來產品的持供應。

雙方的決裂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走向僵局的結果。早在2018年,美國就開始對華為發起打壓,多次阻撓華為在海外市場的擴張。華為內部有訊息人士透露,公司高層當時就有了危機意識,開始謀求在芯片供應方面的多元化。

不過,由於工藝水平的限制,國內芯片制造企業尚無法完全取代台積電。華為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了其他海外芯片制造商,比如三星電子、格羅方德等。這些公司的產能和工藝水平都無法完全滿足華為的需求,給華為的發展帶來了極大阻力。

面對如此困境,華為開始加大自主研發芯片的力度。 透過多年的努力,華為終於在2022年推出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旗艦手機芯片"昆侖" 由於制程工藝的限制,這款芯片的效能與當前主流產品仍有一定差距

華為與台積電的關系轉折,源於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打壓。2019年5月,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芯片等產品。這一決定無疑是對華為的沈重打擊,也給華為和台積電的合作關系帶來了極大沖擊。

面對美國的制裁,台積電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繼為華為代工將冒著被美國制裁的風險;另一方面,切斷與華為的合作也將失去一個重要客戶。經過權衡,台積電最終選擇了後者,宣布不再為華為的新產品提供芯片制造服務。

這無疑是一記重擊,華為不得不尋求其他替代方案。早在2018年,美國就開始對華為發起打壓,華為內部就有了危機意識,開始謀求在芯片供應方面的多元化。由於工藝水平的限制,國內芯片制造企業尚無法完全取代台積電。

華為將目光投向了其他海外芯片制造商,如三星電子、格羅方德等。但這些公司的產能和工藝水平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給華為的發展帶來了極大阻力。面對困境,華為開始加大自主研發芯片的力度,終於在2022年推出首款自主芯片"昆侖"。

"昆侖"芯片的效能與當前主流產品仍有差距。這凸顯了華為在制程工藝方面的短板,也反映出中國芯片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要實作自主可控,中國芯片企業仍需努力。

華為與台積電的分道揚鑣,標誌著全球芯片產業格局的重大變革。芯片產業將呈現多極化發展趨勢,美國、中國、歐洲和台灣等地區都將形成自己的產業集群。

在這場競爭中,美國無疑將繼保持主導地位。憑借英特爾、AMD等本土企業的技術優勢,以及對台積電等海外企業的掌控力,美國在芯片產業上將繼占據制高點。

中國的崛起也不容忽視。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扶持本土芯片企業發展,企業如華為海思、長江儲存等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芯片產業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作突破。

歐洲方面,雖然在芯片制造領域一直落後於美國和亞洲,但近期也在加大投資力度。荷蘭半導體器材制造商ASML就是歐洲芯片產業的代表力量。

至於台灣地區,除了台積電之外,還擁有聯華電子、世界先進等一批芯片制造企業。憑借先進的制程工藝,台灣地區在全球芯片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