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灣37名死囚主張「死刑侵害生命權」,「廢除死刑」論戰牽動藍綠攻防

2024-04-26台海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37名死囚申請大法官解釋「死刑是否違憲」牽動島內,這在台灣是個具有高度沖突性的公共議題。23日,台「憲法法庭」舉行長達5小時的激烈辯論,3個月後將公布的結果或影響台灣死刑制度存廢。幾十年來,廢除死刑問題不僅引發藍綠激烈攻防,也導致島內社會的嚴重分歧。

37名死刑犯,「留給賴清德的坑」?

據台灣【聯合報】4月24日報道,23日的「憲法法庭」由12名大法官組成,主要辯論兩大爭議問題,包括「死刑是否違憲?死刑除剝奪生命權外,是否還幹預其他憲法上的權利?死刑制度追求目的有哪些?憲法是否允許以死刑作為達成該目的之手段?如認為死刑違憲,有何足以取代死刑的刑事制裁手段或配套措施?」

申請「釋憲」的死囚未出席,委托由律師團作為訴訟代理人。有律師表示,「不要用暴力回復暴力」「人人平等,法官也沒有殺害他人的權利」。也有律師認為,所謂八成民意反對「廢死」是「民調偏差」。台「法務部」則主張「死刑合憲」,強調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透過立法或「修憲」程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死刑違憲」可謂少之又少。而且對於死刑存廢問題,台灣「立法」及行政機關還無共識,反對「廢死」的民意也遠遠超過支持者,「不該透過違憲審查方式來廢死」。台「法務部」還稱,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仍有死刑,亞洲也普遍存在死刑制度。雙方辯論結束後,台「司法院長」許宗力稱3個月內判決,必要時延長2個月。台媒稱,12名法官中只要有7票就能認定「死刑是否違憲」。

這場辯論的直接原因是以王信福為首的37名死囚主張「死刑侵害生命權」,申請大法官解釋。據台灣【中國時報】披露,72歲的王信福是目前島內年齡最大的死囚,1990年8月10日,他被控教唆手下槍殺2名警察,是台灣史上第一起殺警案。台「最高法院」2011年7月判其死刑,但迄今未執行槍決。37人中有一名女死囚叫林於如,涉嫌將親生母親從2樓推下樓梯後逃逸致其死亡,以及毒殺婆婆和丈夫。她也是近30年來全台第一名女死刑犯。調查顯示,這些死囚多半涉嫌蓄意搶劫或綁架殺人,或謀殺直系血親等重大刑案。他們平均年齡為30.7歲,最年輕的為19歲犯案,入獄最久的已關押35年。英國廣播公司稱,這是台灣司法機關首次針對死刑存廢展開司法辯論,「預料成為台灣司法制度變遷的重要一頁」。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23日表示,37名未執行的死刑犯都罪大惡極,「廢死」團體強調加害人的人權,卻不想被害人人權如何保障。他擔心,大法官的任命全都來自蔡英文,「綠油油」一片,「作出‘死刑違憲’的解釋極可能發生,這是獻給蔡英文的卸任禮物」。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他個人認為「台灣目前沒有廢除死刑的條件」。警察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用5個字表達立場,「我反對廢死」。一些民進黨人也不支持「廢死」,該黨「立委」王世堅23日稱,若一個罪犯達到要處以極刑的程度,該做就要做,還被害人公道,「廢除死刑根本是在慷被害人之慨」。「台灣犯罪被害人人權服務協會」理事長趙惟漢質疑,加害人有什麽權利剝奪被害人的生命?若不堅決反「廢死」,司法正義即將瀕臨死亡。還有分析認為,民進黨不敢直接站出來說「廢死」,蔡英文等於留了37個死刑犯給賴清德處理。前「立委」郭正亮直言,死刑相關議題是蔡英文和「司法院長」許宗力留給賴清德的坑。

幾十年爭論起起伏伏

島內討論「廢死」始於陳水扁時期,時任「法務部長」陳定南2001年公開宣示推動廢除死刑,次年公布有關廢除死刑的政策說帖。2005年12月,時任「法務部長」施茂林下令,在高雄第二監獄槍決林盟凱、林信宏,此後便拒絕簽署死刑執行令,其任內留下29名死刑犯。國民黨2008年重新執政後,時任「法務部長」王清峰主張廢除死刑,並公開表示「任內絕對不會批準死刑」,也不簽署執行已死刑定讞的44名死刑犯的處決。此舉引發巨大爭議,王2010年3月被迫辭職,繼任的曾勇夫同年4月重新開機死刑執行。2016年,時任「法務部長」羅瑩雪在卸任前9天,批準對捷運殺人犯鄭捷的死刑,之後再未執行。

目前島內支持廢除死刑的團體主要是「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簡稱「廢死聯盟」,於2003年成立。他們認為,「死刑違反人權」「死刑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等,而最重要的支持「廢死」理由,是台灣透過了兩份聯合國人權公約【公民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其中前者第6條規定,「本公約締約方不得援引本條,而延緩或阻止死刑之廢除」。與此同時,「廢死」對台灣當局而言還有「政治作用」——歐盟曾多次公開批評台灣的死刑判決及執行,稱「死刑存在是歐盟考慮是否繼續提供台灣免簽入境的關鍵條件之一」。比如2011年夏天,島內執行死刑就引發歐盟不滿,傳出有歐盟議員提案要取消台灣人赴歐免簽。

此外,民進黨黨綱中「行動綱領」第26條寫道,「尊重生命,嚴防冤獄,研議廢止死刑的可行性」。蔡英文2016年上台後,台灣只執行了2次死刑,還是因為這兩人不願接受人權團體的協助提起法律救濟或「憲法解釋」。據台媒去年5月報道,多年來台「法務部」和「司法院」互踢皮球,前者稱「因為死囚都申請釋憲,憲法法庭審理中,所以無法執行槍決」;「司法院」則稱,「是法務部訂有‘執行死刑規則’,導致無法執行死刑」。

實際上,除了死刑執行外,在台灣仍有死刑制度的情況下,自2020年3月沈文賓殺人案被判死刑確定迄今,幾年沒有判決死刑定讞的案件。湯景華縱火把6名無辜民眾活活燒死,雖幾度判死,但2021年台「最高法院」認為不是故意燒死人,「非情節最重大之罪」,改判無期徒刑定讞。島內輿論質疑,台灣猶如「實質廢死」,民進黨應該被稱為「廢死黨」。

超八成島內民眾不贊成「廢死」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的一些做法多次掀起討論。2022年8月,台南警察曹瑞傑、塗明誠因公殉職,時任「立法院長」遊錫堃到靈堂上香時,塗明誠二姐當著他的面拿鑰匙比劃猛割左手掌,哭吼道「看到沒有,他們就是這樣血流光死掉的」。曹瑞傑叔叔說,兩方家屬都支持也捍衛死刑,如果判兇徒死刑,不要拖,要盡快執行。國民黨黨團發表書面聲明稱,惡性重大案件兇徒「有廢死護身,有民進黨做後盾,不論怎麽殺人都不會被判死,因此這些年治安嚴重敗壞」。

同年9月,蔡英文在回答學生提問時稱,「廢死爭議」雖讓很多人心裏不安,但台灣制度能提供足夠安全,不需要依賴非常嚴厲的刑罰來嚇阻犯罪。時任「中廣」董事長趙少康連發七問,質疑如果制度已經提供足夠安全,為什麽還有這麽多的殘忍暴力兇殺案件,殺警案不就是明顯的惡例?去年年底,新北市某中學發生割頸案。「廢死聯盟」在臉書發文稱,以暴制暴無法讓社會更安全,謾罵亦無法撫慰傷痛。受害學生家屬悲憤發聲,堅決反對廢除死刑,但當時還是民進黨候選人的賴清德竟宣稱,特定臉書協同使用賬號將新北割頸案與「廢死」聯結,「是中國介選」。

島內多數民意反對「廢死」。台灣「中研院」在上世紀90年代做的社會意向調查顯示,有75%的民眾反對「廢死」,僅9%支持。30多年過去了趨勢仍未變,據【聯合報】24日報道,「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調查了3年內開案的重大案件被害者家屬後發現,高達96.7%反對廢除死刑。「啟思民本基金會」2022年的民調顯示,86.9%反對「廢死」。2023年台灣東森新聞的民調顯示,73.5%反對「廢死」。有學者分析,每執行1個死刑,可以阻止18個死刑刑案發生。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吳威誌表示,台灣在刑罰上配套不足,比如沒有終身監禁、累計刑度等,民眾期待死刑能作為最終防線。他透露,根據他們長期研究死刑民調,發現民意變動確實不大,且越年輕的族群越支持死刑,可能與台灣重大案件發生的影響有關。國民黨「立委」洪孟楷痛批,民進黨當局蓄意「廢死」就是執意與高達八成的民意對著幹。

台灣【新新聞】認為,無論2024年的「死刑釋憲」判決結果如何、死刑是否廢除,都不會改變台灣司法已對判決死刑設下重重門檻、步步走向零死刑的道路,「即便做出‘死刑合憲’結論,死刑亦勢必受到限縮」。【聯合報】24日稱,逾八成民眾不贊成取消死刑,但蔡英文當局認為「廢死」是普世價值,卻不敢明講「廢死」是政策目標;不過從提名贊成「廢死」的大法官、「終審法院」為判死設下嚴苛門檻來看,不難看出當局的態度。文章說,若「廢死」是政策未來走向,民進黨當局應該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後,再透過行政、「立法」程式「廢死」,「不敢承擔廢死的政治責任就甩鍋給司法,絕對逃不過人民的罵聲」。【中國時報】24日稱,民眾不是嗜血想看兇犯伏法,而是想留有遏制重大犯罪的警示作用,為了安心也為了正義。貿然「廢死」肯定會在台灣社會引起劇烈反彈,甚至造成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