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軍不敢說的秘密:兵都招不夠,台灣買再多武器也無用

2024-10-09台海

台灣花錢買武器沒用,台當局心中一直有一個不敢說的秘密:那就是台灣實際上更缺人,準確地說是兵。島內人口增長率越來越低,而年輕人普遍不想當兵,更不要說服兵役,即使台當局花大價錢從美國采購很多武器,但武器終究需要人操作,沒有足夠的人,這些武器都是擺設。台軍的實力究竟如何,其實不用觀察太多,僅僅看人數就能夠一窺端倪;台灣社會究竟想不想打仗,現在對於台海局勢究竟是一個什麽態度,只需看台灣民眾想不想服兵役,有沒有足夠的人服兵役就能夠知曉答案。

買武器再多也沒用?與缺武器相比,台軍更缺人

(一)台軍缺人,兵力不滿額,缺額數量很大

日前台灣「風傳媒」網站刊登了島內軍事專家李誌堯的一篇專欄文章,核心觀點就一個:台灣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文章內容是這麽說的:台立法機構的預算中心釋出一個提醒,台軍誌願役官兵的人數已經跌至近年來軍中的新低,包括外島步兵、本島裝騎、裝甲、陸戰隊、艦艇等部隊都有嚴重的缺員。同一時間華盛頓突然傳出拜登政府即將批準一項對台軍售,總金額達183億元新台幣之多,這一大單軍售讓民進黨當局感到很興奮,在他們看來,有了武器,就能夠增強自身實力,更重要的是,這代表著拜登政府對自己的支持。但在高額大單軍售的背後,台軍到底有沒有足夠的官兵操作新擴編的武器裝備?換言之,「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這恐怕才是當下台軍所遇到的最嚴重問題。

台軍是否滿額,缺額有多少,能夠作戰的人數有多少始終都是外界關註台灣防務的焦點,而這也成了台軍方高層不可說,甚至難以啟齒的秘密。先前曾有媒體一直追問台軍的人數現狀,而台防務部門則一直在說配合一年期義務役實際入營人數和受訓、服役需求,會彈性捲動檢討編制,試圖逃避這一問題,如果媒體追問太緊,幹脆直接回答「目前沒有固定數碼」。

軍隊編制就是組編軍隊的方式。軍隊是由軍官、士官和士兵組成的戰鬥集體,要組編為一個單位,才容易指揮調動,並且可以計算兵力及所構成的聯合火力打擊效果,台防務部門有關「會彈性捲動檢討編制」的說法過於牽強。

如果單論軍隊戰力的話,數量大小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最基本標準,但如果連這一基本標準都無法滿足的話,至於說行軍打仗,一切都要免談。

此外,如果單論台軍編制人數究竟為多少,這中間可能要牽扯到一個「度」的問題,即軍隊服役的人數並非越多越好,因為這中間需要考慮台灣社會的財力以及台灣社會其他領域的發展。如果一股腦地把大部份人都投入到軍事領域,恐怕不用打仗,台灣社會自己就會崩潰。

台軍現在很缺人,兵力經常招不夠,部隊單位經常有大空額

所以李誌堯認為,從最基本的條件看,台軍應該滿足最低的「兵力適當需求」。從實際情況看,以台軍當下的兵力單位配置,台軍平時大約需要保持編制數90%之兵力。即一個團的兵力整編額度,台軍的實際兵力至少要滿足90%。等到戰時再以動員方式,如編實、擴編、戰耗補充等來滿足所需兵力遂行作戰。而保持90%兵力主要著眼於平時能正常實施部隊行政運作,例如領錢糧、彈藥、油料、站衛哨、值戰備等。如果到了實際執行戰時任務時必須迅速動員編足兵力。

但最糟糕的情況是台軍連基本的90%兵力都無法滿足,現在台軍的兵力編制比例其實在80%以下。

這可就有意思了,原本和解放軍相比,台軍的兵力就處於極大劣勢,現在兵力編制又這麽低,如果真要打的話,台軍完全沒有任何勝算,只有落敗的份。

說到底,李誌堯的核心意思就一個:當下台灣面對的最大問題並不是缺武器,而是缺兵,缺人。盡管台軍方對此難以啟齒,甚至把它當成不能說的秘密,但事實上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有關台軍缺兵,人數不足的新聞在近年來堪稱是甚囂塵上。

早在2022年底,美國的有線電視新聞網就曾明確指出:現在台軍正面臨兵員來源日漸稀缺的壓力,這一問題無法透過大批次的武器采購解決。

造成兵源日益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台灣地區的低出生率。從2020年開始,台灣的人口增長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從人口數據方面角度分析,為了維持人口總量不變,出生率要達到2.1,低於這個出生率的國家和地區人口增長將放緩並最終變為負增長;而台灣地區的人口出生率為0.98。人口增長減速乃至收縮會造成各種問題,其中包括養老問題、教育問題(學校難以招到合格的學生只能降低招收標準)、經濟問題(勞動力和消費者缺乏)和防務問題。而在防務方面,台軍已經開始體會到困境,當下台軍招兵很難,更糟糕的是,大部份台灣年輕人並不想服兵役。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台軍服役的人數只會越來越少

如果單論麻煩程度的話,對台當局而言最棘手的就是年輕人不想服兵役。台灣地區經濟發達,好日子過得時間長了,有誰願意去太陽底下暴曬訓練。此外台灣的年輕族群更講究以自我為中心,比起台海局勢,他們其實更關心的是台灣的房價和自己的就業。

美國【華盛頓郵報】曾指出:蔡英文當局在美國的影響下做出了延長兵役的艱難決定,為了讓台灣社會能夠理解這一決定,蔡英文特別強調台海局勢的危險程度,同時還把服役的薪資進行提高。但從後續的表現看,台灣的年輕人似乎並不買賬,而且蔡英文的這一決定也是把年輕族群推到柯文哲一邊的重要原因。

進入2024年後,對台當局而言,兵力問題似乎變得更加嚴重,更加突出。台灣【聯合報】日前曾報道稱:民進黨當局推動「強化全民防務兵力結構調整方案」,今年恢復1年期義務役,目前已完成首批役男入伍訓練,並分發陸軍步兵守備旅,最快9月起就要陸續隨部隊接受13周「基地訓練」。但率領這些兵役男的四位步兵營領導幹部日前具名共同向台立法機構遞出書面說明,集體表示當下的台軍既缺人,也缺裝備,無法進行正常訓練,這一訊息驚動了台灣政壇。

台軍內部很缺人,尤其是經常出現基層幹部不足的現象。其中中尉、少尉與上士班長最缺。據了解,即使經過之前台軍方的補充,幹部現在平均的編役比也不過7成左右,因此台軍內部的缺額非常大,甚至有些難以想象。

據悉,今年底準備陸續下基地4個台軍步兵營級單位,因營上裝備、領導幹部不足,部隊戰訓難以運作,若進入基地勢必鎩羽而歸。四位步兵營長在軍中四處陳請上級支援解決無果下,他們決定聯名向台立法機構陳述部隊裝備現況根本無法執行基地訓練。

據了解,這幾名台軍幹部還反映,在台軍營級、連級單位中普遍缺乏指揮部隊所需的通訊機,兵員機動的中型戰術輪車、防災用的消防車等裝備。而這些裝備的缺乏,導致這些兵役男的政策訓練受阻。

更有意思的是,台軍方雖然知道當下台軍內部既缺人,又缺武器,但他們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即使台立法機構作出一些質詢後,台陸軍也僅僅表示自己很關註,然後就沒了下文。

台軍缺人折射出一個很重要的戰力問題:其實他的實力非常薄弱

(二)台軍戰力很弱

台立法機構的預算中心發出了最新報告,除了提到台軍作戰單位不滿額,現役比低於80%外,誌願役人數更是急劇下降。台軍誌願役人數在2021年達到高峰之後,連續兩年都驟減,且都減少4700多人;截至今年6月,總體人數已經降低至15萬2885人,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低。

台防務部門前官員盧德允明確表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第一線台軍作戰部隊缺人狀況嚴重,制空、制海、反登陸方面都有這現象,它意味著台軍戰力大打折扣。現在解放軍正在台海持續練兵備戰,而台軍卻出現如此捉襟見肘的現象,如果不是台立法機構公布,整個台灣社會恐怕還都被台軍方以及台當局蒙在鼓裏。

盧德允表示,在台軍作戰部隊層面,這些官兵的薪水比較高,作戰任務跟訓練強度也都比較高,但是他們的人數竟然不到滿額的80%,這是很嚴重問題。盧德允稱這種現象在台軍內部非常普遍,例如駐防外島的台陸軍部隊,駐防台灣本島的旅、機械化步兵、台海軍的艦艇人員、海風大隊;還有台空軍飛行員、防空部隊,甚至居然連負責台北中樞衛戍的憲兵部隊202指揮部,都面臨這一情況,這直接反映了台軍士氣的低落。

盧德允提到一直就有人提出質疑,買了這麽多武器誰來操作?現在最直接的案例就是台空軍飛行員不夠,今年台軍方為了防止飛行員被民航公司挖墻腳,準備提供繼續服役的獎金以鼓勵飛行員留下,但即使如此,合約今年開始到期,仍然有20位飛行員不續約準備要離開。

台軍方過去曾說要補充60位元飛行員。盧德允直呼:「拜托!補充這60位元還要接受不同級別、冗長訓練,才能成為合格飛行員升空作戰,這跟離開的20位,資深的、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如何相提並論?」

台軍缺戰機,其實更缺飛行員,戰機沒有飛行員駕駛就是一個擺設

台空軍缺飛行員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去年美國【華盛頓郵報】曾披露:美國向台灣交付最新版本的「戰隼」(F-16V)並不是大問題,即使有延遲那不過是時間問題,最後終要交付。但最大問題是:即使把這些戰機現在給了台灣,他們有足夠的飛行員去駕駛嗎?

培養一個飛行員非常不容易,台海局勢日趨緊張,而台軍方一直在和民航公司爭搶飛行員,後者給飛行員開出的報酬可是非常豐厚的,利益大,風險小,很多飛行員合約到期後紛紛去飛民航,而台軍方被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招募、訓練飛行員,然後這些飛行員再被民航公司挖走,如此周而復始,台軍始終難以解決飛行員不足的難題。

說到底,台灣從美國花大價錢買那麽多戰機有什麽用呢?戰機只有在飛行員的操作下才能升空作戰。如果人數不足,沒人開的話,戰機停放到地上只是一個擺設,到了戰時也只有被摧毀的份。

除了飛行員外,盧德允還提到了台軍防空部隊和地面作戰部隊缺額嚴重的影響。他表示,防空作戰需要一天24小時時刻值班運轉,否則一旦稍有松懈,對方一枚導彈襲來就會輕松地摧毀台軍防空部隊,所以這就需要輪班。但台軍防空部隊人員不足代表排班困難,有人需要值班更久勤務,長時間會造成勞累或精神不濟,進而造成執行任務的效能低下。有時可能就在台軍因勞累松懈之時,對方導彈就會突然襲來。

在談到地面部隊的作戰單位時,盧德允表示,缺員嚴重代表台軍戰力有很大問題,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嚴重的缺員,主要是台軍方內部有人在打算盤,他們認為當下台海局勢的較量主要集中在海、空兩個領域,並不牽涉陸地,所以沒必要滿額。更沒必要進行更嚴格的訓練,這是一種松懈的心理。

兵力數量嚴重不足除了意味著台軍戰力、實力偏弱外,更會影響美國戰時是否介入台海的決定。杜林普時期的官員博明一直表示: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他們在決策美軍戰時是否介入台海時往往都會首先考量台灣的防務能力,其中兵力是一個最基本的標準。台軍經常缺人,甚至連兵都招不滿,這透露出台灣社會不想打仗,只想依靠美軍去打仗,而這恰恰會招致美國的厭煩。

美軍是否會介入台海,首先要看台軍自己是否自己夠給力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正常作戰部隊外,台當局近年來還在不斷鼓吹後備力量。不過李誌堯直接潑了一盆冷水:台當局為了安慰自己,一直對此視而不見,甚至把希望都寄托在戰時總動員上。動員成功的基礎在於能適時預警對方的軍事行動,戰史上並不缺乏由軍事演習迅速轉為實戰的例證,這往往讓對方猝不及防。如果台海真爆發戰爭的話,解放軍必然會先癱瘓島內電視傳媒系統與重要交通路線,屆時台當局動員的命令能否發出去都是一回事。縱使費一番功夫,能夠把動員命令傳達下去,但重要交通線被癱瘓的背景下,被動員的人根本無法投放到戰場。總而言之,現在台當局就是在做「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