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灣釀食安風暴 人心慌慌

2024-03-30台海

評論人 黃惠華

台灣素食餐飲業者「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不斷擴大,根據台當局衛福部門統計,已有12人到該餐廳用餐後身體不適,造成兩人死亡;其中一名死亡的楊姓男子急救七天,期間緊急洗腎、施打強心針、使用葉克膜,但仍不幸死於多重器官衰竭,病情與首例死亡個案幾乎一樣。衛福部門表示,這屬於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台衛福部門次長王必勝說,「根據疫調,中毒個案集中於3月19日至22日到寶林茶室用餐,都有食用粿條或河粉,這兩種食材以同樣原料制成,與會專家認為共通點是粿條和河粉,中毒原因最可能還是從食物本身來,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專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外界推測「米酵菌酸」肇禍。

島內外食人口多,現在就連吃個飯都能意外死亡,可見社會內在環境,連食物都無法保障安全,等同於連自己的生命能量都無法控管。生活質素取決於食物的質素,誰都希望食品有足夠的安全,吃得健康、安心,然而這次食安風暴凸顯出台灣食品與公共衛生管理,出現重大的漏洞,導致人心慌慌。

食源性疾病的範圍從輕微到非常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不安全食品構成人體威脅,主要在嬰幼兒、孕婦、老年人以及患有任何疾病的人是最脆弱的人是最危險的族群身上。這次食安風暴出現的案例癥狀相當罕見,這次受害12人之中,年齡層分布,大約在青壯年30-50幾歲之間。

台北市衛生局長陳彥源指出,病例多於3月19日22日之間前往素食餐廳「寶林茶室」吃粿仔條、河粉等,並於12小時內發病,很短時間惡化成肝衰竭、敗血性休克。這些案例是非典型的食物中毒案例,癥狀是疲倦、惡心、嘔吐,顯然是非常罕見的細菌性中毒。他說,「醫院對病人進行常見造成食品中毒的細菌及病毒培養,包含沙門氏菌、痢疾桿菌、困難梭狀桿菌等,但目前結果都是陰性,衛生局會持續追蹤檢體檢驗狀況」。

食品汙染可能發生在食品供應鏈的任何階段,確保食品安全的主要責任在於業者。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食源性疾病事件多數由於家庭、餐飲場所、市場食品處理不當造成的,食品工作人員與消費者都可能處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尤其是商家在采購、儲存、備食時基本衛生,沒做到基本的衛生管理的情況之下,不會知道如何保護自身與他人衛生與健康,這就是問題之所在。

面對這次食安風暴,行政部門的危機處理,除了事後追蹤,亡羊補牢之外,是否應重新調整政策與監管方式及建立與實施有效的食品安全體系?食源性疾病也是經濟發展障礙,可能損害民生經濟、餐飲業的損失,最重要的是,對醫療系統造成負擔。這次食安風險,不該小看對民眾健康福祉以及經濟造成沖擊,食品質素與安全問題如何嚴格把關,這才是行政部門應該有的監管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