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賴清德新人事安排增加島內疑慮

2024-04-14台海

本報特約記者 陳立非
繼日前台灣地區當選領導人賴清德公布前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出任「行政院長」、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後,卓榮泰4月12日又公布了新「內閣」第二批人事安排。但島內仍存在諸多疑慮,對台灣民眾來說,一方面希望未來4年台海能夠和平,同時希望新當局能務實發展經濟、解決能源危機,新傳出的人事安排在他們看來根本無法滿足社會期待。
台媒:令人「無任何期待」
4月12日,台灣準「行政院長」卓榮泰宣布第二批「內閣」名單,包括「內政部長」劉世芳、「交通部長」李孟諺、「法務部長」鄭銘謙、「教育部長」鄭英耀以及「文化部長」李遠(作家小野)。針對傳聞「司法院長」人選為台北「駐日代表」謝長廷,卓榮泰回應稱,未做任何討論和計劃。台灣聯合新聞網12日稱,李遠過去曾在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手下工作。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表示,他在台北市最重要「政績」就是台北影音學校校長,但直到現在招生一落千丈,是一個失敗的案例,「把這些人全部撿到一個籃子裏,真是悲哀」。
雖然第二批名單出爐,但島內議論最多的其實是與兩岸關系密切的幾個傳聞中的人選。據台灣【聯合報】12日報道,現任「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已同意出任「外交部長」,陸委會主委則可能由綠營中生代、海基會副董事長邱垂正接任。報道稱,林佳龍屬於民進黨派系中的「正國會」,賴清德大約一周前和林佳龍談到希望他出任「外交部長」,被拒絕後又直白告訴林不希望其「脫隊」,林終於點頭同意。
出生於1964年的林佳龍2006年出任民進黨秘書長,2007年卓榮泰接任民進黨主席。2014年,林佳龍參選台中市長,擊敗國民黨的胡誌強當選,但2018年輸給國民黨的盧秀燕約21萬票。然而,次年1月林佳龍就出任「交通部長」,2022年1月受蔡英文特聘為「無任所大使」,專責「數碼新南向」,2023年初接替李大維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台灣【工商時報】稱,林佳龍點頭接任「外交部長」的關鍵,是蔡英文出馬說服了他。
另一方面,邱垂正曾任陸委會副主委。民進黨內部認為,邱是綠營少數在兩岸事務上歷練完整的中生代,過去他在兩岸問題上態度務實,「若由邱掌陸委會,是向大陸和美國傳達賴清德與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具有一致性」。
前「立委」郭正亮分析稱,林佳龍願意接任「外交部長」,全因「正國會」的「豬隊友」引爆綠營派系紛爭,為了平息黨內爭端他才答應。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稱,林佳龍能當「外交部長」是因為他是「正國會」掌門人,而不是他熟悉外事,「根本就是賴清德新內閣的官場現形記,只問政治酬庸、派系平衡,不問專業」。邱垂正接陸委會,正顯示民進黨兩岸路線與人才的捉襟見肘,「換來換去都是同一批人,從陸委會到海基會再回陸委會,然而兩岸關系還是處理得一團糟」。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稱,林佳龍政治意識形態明顯,傳達給世界的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兩岸關系,而是隱含更多沖突。「立委」賴士葆還說,邱垂正本是學者出身,當了陸委會副主委後越來越政治化,陸委會定位是要與大陸溝通、負責來往事務,結果變成跟大陸吵架的委員會,「等於沒有功能,也無任何期待」。
蔡英文給賴清德留下了什麽?
去年8月,賴清德提及將補助勞保健保、投資台電,目的是要穩定物價,希望能夠控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在2%以下。今年1月選前,他又投擲「當選八大承諾」,包括用人唯才、不分黨派,組織最好的團隊;擦亮民進黨「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招牌等。島內作家劉心月12日發文稱,賴清德宣稱要建立一支「具有積極行動、創新思維的AI內閣」,然而這個充滿老面孔、自己人的執政團隊,給人的感覺只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台灣中時電子報稱,4月1日起島內電價平均調漲11%。台北市議員柳采葳稱,很多店家都貼上漲價公告,包括一家知名的牛肉面店,一碗面從140元漲到160元(新台幣,下同)。美發業也受創嚴重,只能縮短營業時間自救。她認為,蔡當局選前限制物價,包裝自己是「苦民所苦」的政黨,一旦當選,馬上撕掉偽裝。「立委」張嘉郡稱,說好的不漲電價,結果8年來已經調漲35%。電價調整後帶來通貨膨脹,大多數人的薪水跟不上,不僅購買力降低,生活越來越苦,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進出口也受影響。
台「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梁啟源稱,「主計處」預測今年CPI大概上漲2.21%,傳統產業如鋼鐵、水泥、石化、化學材料、塑膠制品、橡膠、印刷等產業更是首當其沖受影響。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強調,以「經濟部能源署」2022年公布的能源總電量數據,2016年再生能源占4.8%,2022年是8.3%,民進黨希望「2025年非核家園」,再生能源達到20%,但怎麽可能一年內飆升16.5%?郭正亮感嘆,「蔡英文選前不處理,選後就把垃圾通通倒出來,讓賴清德自己看著辦」。
「蔡英文留給賴清德什麽資產?」【台灣醒報】以此為題發表社論稱,蔡英文卸任在即,日前邀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會面,就「勞保年金改革」「提升防務預算」「強化社會安全網」及「政黨溝通平台」四大議題交換意見,可被視為蔡英文的「畢業感言」。其中,勞保年金制度自2009年開辦以來,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截至2023年年底,勞保基金負債達13萬億元,比前一年度增加7225億元。如今又調整電價,再刺激物價上漲,「預料今年通脹率還是不樂觀」。與此同時,島內防務預算近年屢創新高,今年已達6068億元,比去年大增716億元,增加13.9%。台灣【經濟日報】11日的社論稱,過去十年島內大量產業被迫外移,年輕族群實際薪水逐年下降,買不起房,生不起娃。如今台灣社會百廢待舉,新「內閣」面臨諸多挑戰,兩岸關系僵持致使企業投資風險提高、不務實的能源政策引發電力短缺憂慮、人才援引政策不夠開放,是過去8年台灣經濟增長「三大絆腳石」。
在兩岸關系上或埋下「未知潛雷」
島內輿論認為,未來4年在賴清德執政下,兩岸關系預計將進一步緊繃,從新「內閣」人事就可看出端倪。【聯合報】12日稱,未來兩岸外事及防務負責人大多是既有的熟面孔,其中現任「外交部長」吳釗燮大概率轉任「國安會秘書長」、現任「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出任「國防部長」、林佳龍擔任「外交部長」、蔡明彥留任「國安局長」,「幾乎相關國安人事,清一色都是蔡政府的老班底,不同的只是職務變化」。賴清德此舉是試圖向外界傳達將延續「蔡英文路線」,但吳釗燮和顧立雄向來被視為島內「反中」鷹派。文章稱,蔡英文兩度執政期間,台海已經成為國際公認「最危險的地方之一」。一些台灣媒體回顧稱,2022年8月,顧立雄等人被列入「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國民黨「立委」傅昆萁1日痛批,賴清德不斷表達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全世界的媒體都在報道台灣是「第三個火藥庫」,「為未來兩岸關系,為台灣的發展,抱以無限的憂心」。
資深媒體人徐和謙12日發文稱,可預見的是,賴清德將以「反省、聚焦歷史舊案」為借口,繼續清算國民黨,「一組至少將橫跨教育部、文化部、黨產會、檔案管理局、各公立博物館、圖書館、公營媒體及文化總會等的集體行動,預計將由鄭麗君來排程和驅動」,島內大眾出版、網絡影視音、劇場、獨立音樂、電影、遊戲、書店等,都可能在民進黨當局獎勵機制下被大舉介入,企圖使台灣地區與中國史及中華民族情感更加脫鉤,「在兩岸的方向上,也將塑造和鞏固出一套與‘中國’更加疏離、陌生和對立的新的政治正確,給兩岸關系的後續埋下未知的潛雷」。
島內學者李正修稱,顧立雄沒有軍方背景,僅有幾年的「國安會」資歷,能否穩定軍心恐有問題。最糟糕的是吳釗燮續留當局,非但不必為丟掉8個「邦交國」負責,反而高升,「仿佛在暗示官員,越煽動仇中敵意就越能得寵」。
【聯合報】1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賴當局面對大陸將有三大難題:一是如何糾正「赴陸禁團令」;二是如何應對大陸官員來台;三是如何應對大陸經貿政策,包括如何處理大陸認定台灣設定貿易障礙的後續反制,以及擴大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文章認為,上述三大難題牽涉的不僅是島內政策規劃和執行,更多的是政治層面的效應;稍一不慎,容易動輒得咎,這也是賴清德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