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軍導彈武器大盤點

2024-09-23台海

台軍的空對地導彈

①「小鬥犬」空對地導彈。1975年以來,台灣先後采購了1239枚「小鬥犬」空對地導彈。「小鬥犬」是美國空軍的第一代空對地導彈,50 年代研制、6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曾用於越南戰場。「小鬥犬」導彈攻擊的目標主要有炮兵陣地、交通樞紐、橋梁和海上目標。

「小鬥犬」現有6種型號,具體技術指標是(AGM-12B/C/D):射程11.3- 16.5 公裏;彈重259/812/327 公斤;速度2.0 -2.4 馬赫;彈徑305/440/330 毫米;精度(圓概率誤差)200-300米;彈頭重113/454/公斤;發動機使用液體火箭推進劑;制導方式為無線電指令制導。

②「小牛」空對地導彈(AGM-65)。台灣於1979年10月訂購了總價值為3300萬美元的500枚A、B型「小牛」導彈和100具發射裝置。據報道,最近台灣又訂購了大量的D、E、F型「小牛」導彈。

「小牛」空對地導彈是美國休斯公司20世紀60年代研制,70年代和80年代裝備其空軍和海軍的空對地(艦)導彈,用於攻擊地面車輛、工事、橋梁、飛機和海上艦艇。目前美國已發展了6種型號的「小牛」導彈,戰術技術指標為:發射重量,A、B、D型210公斤,G、E型299公斤,F型306公斤;制導方式,A、B型為電視制導,C、E型為半主動激光制導,D、F型為紅外成像制導;彈頭重,A、B、D型58.7公斤(爆破型),C、E、F型135公斤(爆破-破片型);發動機為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為48公裏;速度為1馬赫。

台灣又從美國購得39套安裝在F-16戰鬥機上的具有地形辨識、尋的功能的瞄準吊艙,可以在夜間引導「小牛」攻擊目標,此舉提高了這種導彈的攻擊能力。

③AS3L空對地導彈。AS3L是法國航空航天公司和湯姆遜無線電公司聯合研制的第三代超音速多用途空對地導彈。該導彈於1988年進入法國空軍服役,1991年在海灣戰爭中發射了60枚。AS3L采用中段慣性導航加末段半主動激光制導體制,圓概率誤差小於1米,最大射程10公裏,最大速度1.5馬赫,全彈重520公斤,彈頭重240公斤,采用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

台軍的空對空導彈

①AIM-9「響尾蛇」近程空對空導彈。響尾蛇空對空導彈經過四五十年的發展,現有十多種型號,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空對空導彈。1992年美國售給台灣600枚「響尾蛇」。目前,台灣使用的「響尾蛇」空對空導彈主要有:AIM-9B/C/D/H/G/J/L等型號。

「響尾蛇」導彈采用鴨式布局,舵面在導彈的頭部,彈翼在尾部,舵、翼在同一平面,呈X-X形布局。從彈頭到彈尾依次為:制導控制艙、舵機艙、彈頭艙、光學引信艙和發動機艙。該導彈的空中格鬥能力有限,美國正在對其進行改進。

②AIM-7F「麻雀」中距空對空導彈。「麻雀」導彈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中距空對空導彈,1992年當美國向台灣出售150架F-16戰鬥機的同時,向台出售了900枚「麻雀」導彈。AIM-7F是「麻雀」導彈的Ⅲ型,屬第三代空對空導彈,它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和全固態微小型化電子路線、半主動雷達制導。能抗地雜波幹擾,可用於攻擊低空目標。這種導彈可以裝備海軍和空軍,1980年服役,曾於1982年和1984年在中東地區使用,擊落過米格-25和F-4、F-104S等戰鬥機。

③「米卡」空對空導彈。「米卡」導彈是法國瑪特拉公司於80年代初開發的一種近距格鬥和中距攔射空對空導彈,是世界上惟一兼顧空中格鬥與中距攔截的空對空導彈,現有雷達制導型和紅外制異型兩種,分別於1996年和1998年裝備部隊。1992年台灣空軍為其購買的「幻影」2000戰鬥機訂購了400枚「米卡」導彈。該導彈的特點是集中距攔截和近距格鬥於一身,采用可互換主動雷達尋的頭和被動紅外尋的頭,使用主動雷達引信和12公斤的高爆殺傷彈頭。

④「魔術」Ⅱ空對空導彈。1992年台灣從法國購買了1000多枚「魔術」導彈。該導彈是以60年代開發的「魔術」550導彈為基礎改造而成的,並於1985年服役,曾用於海灣戰爭和波黑戰爭。

「魔術」Ⅱ導彈采用四元陣列紅外尋的頭,可對多個目標進行角度選擇,迎頭攻擊目標的距離達4-5米,具有抗電子幹擾和抗紅外幹擾的能力,以及較高的目標分辨能力。射程範圍在500-10000米之間,最大速度可達3馬赫,彈重89公斤,破片式彈頭重13公斤。

⑤「西北風」空對空導彈。據報導,台灣還購買了法國瑪特拉公司的「西北風」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是1986年在「西北風」地對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91年曾用於海灣戰爭,1994年正式裝備法國陸軍航空兵。

「西北風」空對空導彈采用2台固體火箭發動機、預制破片型彈頭。最大射程為5公裏,全重17公斤,彈徑90毫米,可裝備「小羚羊」、「海豚」、「黑豹」等直升機。

⑥「天劍」空對空導彈。該導彈是台灣自行研制開發的產品,用於裝備從美國購買的F-5E、F-16戰鬥機和法國的「幻影」2000-5及台灣的「經國」號戰鬥機。

「天劍」I型采用與美國AIM-9「響尾蛇」導彈相同的氣動布局和彈體艙段,主要部件引進專利生產,其作戰效能與AIM-9L「響尾蛇」導彈相當。射程為17公裏,全彈重90公斤,采用被動紅外制導方式。「天劍」型采用與美國AIM-7「麻雀」導彈相同的氣動外形布局,主要部件也是采用專利技術生產,作戰效能與AIM-7M「麻雀」導彈相當。射程為40公裏,全彈重190公斤,彈頭重30公斤,采用半主動雷達制導和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天劍」II型導彈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攻擊能力和較強的抗幹擾能力,且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可同時對付多個目標。

台軍的反坦克導彈

目前台軍的反坦克導彈主要有「陶」式、「昆吾」和「海爾法」幾種。

「陶」式反坦克導彈是美國60年代研制、70年代裝備部隊的車載和機載反坦克導彈,可用於裝備UH-1B和AH=1G武裝直升機。台灣自1977年到1986年先後從美國訂購了2846枚「陶」式導彈。1997年台灣又拿出8000萬美元訂購了1786枚「陶」2A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采用串聯彈頭,可以有效地對付爆炸反應式裝甲。

「陶」式導彈的制導方式為: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三點法導引、紅外半主動制導。

據報道,美國曾於1995年和1999年分別向台灣出售684枚和240枚「海爾法」2型導彈,用以裝備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和OH-58H武裝偵察直升機。

「海爾法」導彈是美國70年代開始研制的一種直升機載、激光半主動制導的重型反坦克導彈。1990年3月美國開始研制「海爾法」最佳化導彈系統,後稱「海爾法」2(美國陸軍將其命名為AGM-114K)。該導彈與現役「海爾法」發射裝置和艦載、車載及固定翼和旋翼機載射控系統相相容。「海爾法」2導彈專案的重點是為模組化導彈提供激光尋的頭抗幹擾裝置、殺傷效能進一步增強的彈頭、電子引信、軟件控制的數碼化尋的共和自動駕駛儀等電子器材,以及與未來新一代導彈尋的頭相容的尾部,導彈的射程增至8公裏。

首枚「海爾法」2導彈於1995年年初交付,到1999年9月,美國庫存的成品總數將達到9000枚。「海爾法」2導彈的生產持續到2000年,有關國家和地區總計訂購了3500枚「海爾法」2導彈。

「昆吾」反坦克導彈是台灣70年代研制的,於50年代開始裝備部隊,屬第一代反坦克導彈。該導彈仿俄羅斯的AT-3,射程在500-3000米之間,全重15公斤,可車載、個人攜帶或直升機載。據稱,台灣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昆吾」反坦克導彈。

台軍艦對艦導彈

①AGM-84「魚叉」反艦導彈。台灣1997年耗資2.34億美元購買了32架直升機和54枚「魚叉」反艦導彈。「魚叉」導彈是美國麥道公司為其海軍研制的一種全天候高亞音速飛航式艦對艦導彈,最大射程為110公裏。制導方式為:中段采用慣性導航,末段采用主動雷達。

②「迦伯列」艦對艦導彈。台灣自70年代初就開始進口以色列的「迦伯列」MkIⅡ艦對艦導彈,目前「迦伯列」導彈已成為台灣海軍的制式導彈,即「雄風」導彈。「迦伯列」是以色列於60年代研制並裝備的一種亞音速飛航式導彈,該導彈的最大射程為18公裏,彈頭重100公斤。「迦伯列」MkⅡ采用雙模導引頭,即半主動反輻射和全主動雷達導引頭,射程增至36公裏,定價為35萬美元(1987年)。到現在,「迦伯列」已發展到Ⅴ型,但目前服役的仍主要是「迦伯列」Ⅲ型。「迦伯列」Ⅳ型做為一種全新的艦對艦導彈,不僅攻擊威力大,而且具有較好的抗幹擾能力,以色列雖於20世紀90年代投入使用,但現在還未服役。由於其出色的效能,台灣軍方正謀求獲得這一型導彈。

③「雄風」艦對艦導彈。台灣裝備的「雄風」I導彈原本是以色列「迦伯列」的特許生產型,於1984年投入使用。台灣以「迦伯列」導彈為基礎研制了一系列的「雄風」導彈。「雄風」導彈重500公斤,彈頭重180公斤;「雄風」I射程為35公裏,「雄風」Ⅱ射程為160公裏。「雄風」I采用半主動雷達尋的頭;「雄風」Ⅱ的中段制導采用慣性參考系統,末段制導采用主動雷達尋的頭。改進後的「雄風」Ⅱ於1993年部署台灣。

雄風-2E是遠端、亞音速、對陸攻擊巡航導彈,2001年以「雄風-2」反艦導彈為基礎,參考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構型而研發的。2004-2005年,「雄風-2E」導彈在台灣東南部的九鵬導彈靶場進行多次試射。2005年,最初型號完成作戰評估(OPEVAL),並於當年7月進入低速生產階段。2007年2月,CSIST在瑞鵬導彈靶場測試了改進型的「雄風-2E」導彈。2008年,馬英九批準了300枚「雄風-2E」導彈的生產計劃。2011年,「雄風-2E」導彈進入量產階段。2017年,台灣啟動對「雄風-2E」導彈的升級計劃。

台軍的地(面)對空導彈

台灣的地(面)對空導彈整個一個「大雜燴」,型號、品種都不少,不過你還別說,還真有些「好東西」。現將以下幾種的戰技術效能羅列如下:

①「天弓」地對空導彈。其共有3種型號,「天弓」I型導彈是台灣自行研制的全天候中低空近程地對空導彈,射程為60公裏,全重900公斤。速度可達3.5馬赫,采用一台火箭發動機,其技術主要來自美國雷西昂公司。1982年開始研制,1992年正式投入批次生產,1993年開始部署台灣地區。「天弓」Ⅱ型是1985年在「天弓」Ⅱ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天候中高空、中遠端地對空導彈,1992年開始小批次生產。該型導彈射程為80公裏,速度為4.5馬赫,導彈全重1100公斤,動力裝置是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和1台助推器。「天弓」Ⅲ在「天弓」Ⅱ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級沖壓火箭發動機,使之具有攔截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射程可達100公裏,原計劃於2000年前後裝備部隊。

②「天劍」近程地對空導彈。台灣自行研制的「天劍」導彈除了空對空型外,還有一種低空近程地對空型,射程為9公裏,全重90公斤,采用紅外被動尋的頭。效能與「天劍」空對空導彈基本相同。

③「愛國者」地對空導彈。1993年台灣花100億美元購買了「愛國者」導彈系統的7個火力單元,200枚「愛國者」導彈,目前,它已構成台灣主力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愛國者」導彈是美國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全地域地空導彈,可對付80年代以來的空中威脅。該武器可以在電子幹擾環境下,以強大的火力快速投入戰鬥,可對付高空、中空和低空來襲的多個飛機目標和近程彈道導彈。「愛國者」的最大射程為80-100公裏;采用高能固體火箭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5-6馬赫;制導體制為初段程式、中段指令、末段TVM(跟蹤導彈)復合制導方式;彈頭采用定向破片彈頭。重68公斤;射控部份由雷達車、指揮控制車、電源車和天線車組成。

「愛國者」導彈現已發展了3種型號,愛國者PAC-1和PAC-2已生,裝備部隊,PAC-3將用於對付射程達1000公裏的戰術彈道導彈。導彈頭部周圍的180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構成了彈體的姿態控制系統,它受制導指令控制,可以迅速改變飛行路線和飛行姿態。台灣購買的「愛國者」為PAC-2型,目前,台灣還有意購買「愛國者」最新型MC-3。

④「標準」面對空導彈。「標準」導彈是一種從艦船上發射的面空導彈,1989年台灣從美國購買了88枚「標準」導彈,該導彈是美國60年代開始研制,80年代裝備部隊的。目前,它有多種型號,I型采用半主動雷達尋的方式,Ⅱ型采用慣性+指令+半主動雷達尋的復合制導方式。它們配備了AN/SPY-1A相控陣雷達和MK99射控系統。Ⅱ型導彈還采用了先進的單脈沖導引頭和數碼式電腦控制。以及更好的雙推力發動機,具有射程遠、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等優點。I型導彈最大射程為46公裏,Ⅱ型導彈最大射程為74公裏。

⑤「霍克」防空導彈。「霍克」防空導彈是美國50年代研制的中低空防空導彈,它可以攔截飛機、飛航導彈和戰術地地導彈。70年代引入台灣,台灣購買了上百部三聯裝發射架和近千枚「霍克」導彈,構成了台灣中低空防空導彈的火力系統。該導彈全重585公斤,其中破片式彈頭重50公斤。最大射程為35公裏。采用全程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方式和1台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40多年來,「霍克」導彈經歷了多次改進,目前具有較高的機動性和自動化程度,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和作戰能力,是目前有效的中程、中低空防空武器,預計2010年以後仍是戰場上的有效武器之一。

⑥「西北風」地對空導彈。「西北風」地對空導彈有三種基本形式,第一種是個人便攜式,第二種是地面車載式,第三種是用於保護固定目標的掩體式,基本效能可參見「西北風」空對空導彈。

⑦「小槲樹」防空導彈。「小槲樹」是美國60年代研制並裝備部隊的地空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台灣70年代引入並裝備部隊,現有幾十個火力單元「小槲樹」導彈可地面車載和海面艦載,采用4聯裝發射裝置。台灣分別於1980年和1985年兩次共購買了1100多枚「小槲樹」。這種導彈現有多種型號。采用光學瞄準、紅外尋的制導方式。根據不同型號,作戰距離為5公裏、9公裏和12公裏不等。彈重約86公斤,最大速度為2.5馬赫,破片殺傷彈頭的重量約12公斤,目前,「小槲樹」導彈仍在改進之中。

⑧「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1994年台灣購買了46套「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該系統是美國80年代產品,發射載體是「悍馬」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兩個4聯裝發射箱內裝有8枚「尾刺」導彈,另有8枚備用。本來將考慮用激光駕束制導導彈取代「尾刺」導彈。「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可在行進中發射,機動效能好、有夜戰能力,可空運,且操作簡單、可靠性高、成本低、適於大最裝備和部署。

台軍的地對地導彈

目前台灣的地對地導彈,有兩種自行研制的地對地戰術導彈,一種是70年代末研制的射程為130公裏的「青蜂」地對地戰術導彈,另一種是射程為950公裏的「天馬」地對地彈道導彈。「青蜂」導彈已於1983年裝備部隊。

①.雄升導彈和雄隼導彈。

雄升導彈曝光於2023年的8月16日,當時台偽軍的「導彈基地」試射雄升巡航導彈被外界曝光引發全面關註。其外形對標美軍的戰斧式巡航導彈,射程600公裏。

改進型的雄隼巡航導彈,射程能達到1000公裏。增城型雄隼導彈射程達到了3000公裏,速度6馬赫。一旦發射,將對大陸東南沿海省份帶來很致命的威脅。

②.雲峰導彈。

美國智庫戰略研究中心曾經公開了台軍的雲峰導彈的部份情況,雲峰導彈屬於公路機動的巡航導彈,載重大約是220公斤。采用固體推進的沖壓引擎,發射後的射程可以達到了1200公裏,增城型的射程能達到2000公裏。

最大飛行速度是3馬赫,動力為沖壓發動機火箭助推器,等於借鑒了部份雄風導彈和天弓導彈的技術。雲峰導彈剛開始飛行是4枚火箭助推,4枚火箭助推結束後為沖壓發動機提供導彈動力。

後來,台軍又對雲峰導彈的動力做了改進,從4枚捆綁式火箭改為單個大推力火箭和沖壓發動機,此為雲峰2導彈。

1996年之後,台軍方秘密啟動了雲峰導彈的研制計劃,發射試驗隱藏在雄風3導彈的專案計劃當中,由於雄風3導彈和雲峰導彈的研制計劃重疊在一起,外界始終對台偽軍雲峰導彈的研制計劃沒有任何的了解,只能透過美國相關部門對外透露的情況去旁敲側擊。直至2012年12月才被媒體披露出來。

射程2000公裏是什麽概念?可以打到大陸中部地區的省份,這個威脅就已經是相當明顯,甚至可以說極其致命了。

③.戟峰導彈。

戟峰導彈是台軍目前研制的射程1000公裏的導彈,在天戟導彈。工作原理和原先台軍的天馬彈道導彈相當相似。天馬導彈為1982年試射成功的導彈,射程1000公裏,兩級助推器,效能和潘興1A導彈相似。所以一般認為,台偽軍的戟峰導彈和潘興2導彈效能相似,甚至在某些技術,比如導彈末端突防等技術上超過了美軍的潘興2。

台軍的航空制導炸彈

台灣空軍目前裝備的制導炸彈是 GBU-12,非制導炸彈主要有MK81、MK82、AN-M65和AN-M64,此外,還有子母炸彈MK20「巖眼」。MK81和MK82是美國50年代為高速飛機研制的一種低阻爆破炸彈,50年來,廣泛用於世界各國陸海空三軍,在近年的歷次局部戰爭中也曾多次使用,目前仍在改進之中。

GBU-12制導炸彈是在MK82炸彈的彈體上加裝制導與控制元件而構成的,其彈徑為273毫米,彈重227公斤,炸藥裝藥89公斤。在1998年的「沙漠之狐」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部隊向伊拉克和南聯盟投放了大量的該型炸彈。

MK20「巖眼」是美國於60年代研制的一種空投反裝甲子母炸彈,內含247枚MK118-2型反坦克子彈藥,1971年裝備部隊。曾在越南戰場、中東戰爭和海灣戰爭中使用,目前仍在生產和改造之中。

台軍的水下制導武器

水中制導兵器主要包括魚雷、水雷和深水炸彈。台灣現有魚雷數百枚。其中有美國的大型魚雷MK37、小型魚雷MK44、MK46和MK46-5,還有德國生產的大型魚雷SUT。

台灣使用的水雷有3種是自行研制的,它們分別是WSM-110機載空投沈底水雷、WSM-210艦載沈底水雷和M89A2淺水水雷。並從美國購買了大量其他型號的水雷。台灣反潛飛機使用的深水炸彈是從美國引進的MK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