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台海

台灣25年來最大地震,震央花蓮的一所女中逃生範本

2024-04-10台海

文圖丨王煥熔 林夢晴 呂一含 孫毓澤 吳柯沁 駱嘉怡 代傲青

編輯丨杜雯雯

台灣地區在劇烈的晃動中開啟了一日晨間。

4月3日早上7點58分左右,住在花蓮縣太魯閣山下民宿的遊客王先生,與家人在睡夢中被搖醒。反應了短短5秒,一家六口人逃向門外的草地。

他們來不及穿鞋,光腳站立目睹了眼前的一切。先是三座棕色木質尖頂房的窗戶,在草坪上看有輕微振幅的晃動,緊接著,遠處的青山也跟著震動,發出轟鳴聲。隨之緩緩升起的,是淡灰色和黃色混合的煙塵。

另一位花蓮的旅客站在一個賞鯨的碼頭,註視著倒流回來的海水,聽船員說到更令人驚駭的一幕,「剛震的時候,海水被吸回去了,他們目測海平面一下下降了一米左右。」

在持續不斷的余震央,所有人得知了這場地震的更多資訊:震級高達黎克特制7.3級,震源深度12千米。據台灣地區消防部門統計,截至4月3日22時,突發的地震造成9人死亡、1011人受傷,另有百余人受困。

這是台灣地區自1999年「9·21地震」後,近25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震央,就位於旅遊勝地花蓮縣。

搖晃、逃離與「9·21記憶」

屋齡38年的天王星大樓,是新聞畫面中出現較多的建築之一。這棟9層高的赤紅色大樓,位於花蓮市軒轅路,整體傾斜已逾60度,像個即將碎裂在地的紅酒瓶。花蓮消防部門表示,大樓從早上傾倒到晚上八點為止,傾斜位移又增加了5厘米。

地震來臨時,底部酒行等商鋪化為廢墟,部份玻璃破碎。道路右側,一位戴著棕色漁夫帽和墨鏡的女士匆忙逃出駕駛位,邊回望身後倒塌的建築,邊逃離受災區。

傾斜的天王星大樓(圖源網絡)

距天王星大樓450米外的花蓮北濱街,一處民宅底部的早午餐店也在晃動中坍塌。三四層樓之下,用白磚方柱支撐的店面已消失不見,只剩「幸福時刻早午餐」的招牌懸掛在紅色屋檐,石塊與碎渣散落一地。

4月3日臨近8點,花蓮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花蓮女中」)的秘書長何山正在學校一層的視聽教室,地面左右晃動,周圍的盆栽掉到了地上。起初,他沒有過度驚慌。因為花蓮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面上,屬於地震帶,4到5級小地震經常不斷。在沒有接到任何預警,也沒有任何現象和征兆的情況下,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只是一般的小地震。

搖晃停頓了幾秒,又繼續了,震動振幅也越來越大。辦公室內的櫃子倒塌、教學用書墜落、飲水機也掉了下來,何山很快意識到不對勁了,「地震的量級跟我們想象的不一樣。」

花蓮火車站附近的民宿裏,第一次來台灣旅遊的張昕是從床上被顛起來的。她下床,沒法走路,裹著被子蹲在墻邊,感覺自己和樓隨著震波一起搖晃,「有點像小時候玩彈床,旁邊一個人拼命跳,沒有那種樓房和地面抵抗的感覺,能感覺樓體是很軟的。」

盡管震央在花蓮海域,但全台灣地區都有明顯震感。

地板和燈開始晃動時,遊客妮娜正在酒店裏收拾行李——她正準備從台北出發前往花蓮。妮娜的手機彈出白光警報,手表也跟著震動,螢幕上顯示「地震速報」,台灣地區氣象部門提示,就近避難——「趴下、掩護、穩住」。門外傳來尖叫聲,妮娜感到害怕,跑了出去,看到大家也都出了門。

晃動在幾十秒後停止了,台北的街道上恢復了平靜,妮娜也準備按照原計劃,前往花蓮。到達車站後,她從新聞播報中看到了花蓮地震的訊息,畫面中有兩棟樓已經傾斜,從花蓮北上的列車停運了。

在花蓮北部的新北市,45歲的薛女士先感覺到上下震動,接著是左右搖晃,且越發劇烈,房間的抽屜也被震出來了。薛女士的母親和母親的護工也住在新北,她給母親打了兩三通電話,老人都沒接著。後來,薛女士的兒子給外婆發了條訊息,「還好嗎」,後來老人家回復,「有點被嚇到了」。

晃動瞬間喚起了薛女士對1999年「9·21地震」的回憶。在那場台灣20世紀下半葉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中,薛女士的朋友遭遇了痛苦的經歷。據介紹,她朋友在台東市建了一座7層的房屋,地震來臨時,朋友的母親正準備在主臥房睡覺,父親則在廁所,屋裏傳來一陣母親的驚呼,整個房子以父親所在的廁所為界,裂成兩半倒下,父親直接墜樓。

「後來救援人員清除土堆找遇難者屍體時,他的家人是最後被挖出來的。」薛女士說。

一所女子高中的逃生範本

對花蓮女中的師生們來說,地震並不陌生。

晃動最開始的時候,老師們和學生已經開始準備上課,大家立刻躲在桌子底下避難。秘書長何山也兼學校英文教師,他在接受【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時說,花蓮女中每年有固定三到四次的災難逃生演習,讓學生們習慣逃生路線和逃生方式,大家都明確知道——地震來臨的當下不要隨便移動,躲在桌子下面是最安全的。

震動停頓幾秒的間隙,校園的廣播聲立刻響起,「地震來襲。請快到指定地點集合疏散。」每個班的班長和老師帶領同學們開始往外撤離。大家集體用書包護住頭。

在校園的地震應急撤離中,重點是保護頭部。在花蓮北部一所社區小學裏,孩子們也是頭頂著防災頭套,跑出教室;台北市中正區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的操場上,學生們坐在中間,同樣頭頂著一本厚厚的書,老師和衣著寫有「安全防護組」制服的工作人員,戴著頭盔圍在外圈。

花蓮北部社區小學的一名女教師告訴【鳳凰周刊】記者,孩子進小學就人手一個免費的防災頭套,頭套平時放在座位旁,可以當椅墊或靠背,也可以當成午睡枕。如果地震發生在其他專科教室,手邊沒有頭套,就拿課本或桌墊、畫板來保護頭部。學校每學期都會進行一次防震預警訓練,對學生和老師來說,逃難這一套「要當成直覺反應」。

花蓮女中一共有1100名學生,33個班級,60間左右教室,84名老師,學生都是16到18歲的高中生。秘書長何山稱,所有人員都在一兩分鐘內就疏散到操場,期間沒有人員傷亡。

"全體師生迅速至操場中央避難,全體師生人員狀況平安"。台北市中正區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的家長陳怡也收到老師傳來的簡訊。

室外陽光熾熱,花蓮4月3日溫度在27度到30度,花蓮女中的老師擔心學生們中暑,帶著大家去操場樹蔭下休息。學生們神色緊張,有的學生流下了眼淚。護理人員在人群中陪伴著孩子們,同時提醒大家,不要隨意移動,遠離建築體。

為了安撫學生,每個班的導師用捎帶幽默的口吻說,「地震來了,就不用考試啦。大家不用擔心,在操場空曠的地方是很安全的。我們要跟家長報個平安,讓家長也放心。」

上午9點左右,花蓮縣縣長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因本縣地震不斷發生,從現在起停班停課。上午10點半到11點左右,花蓮女中的家長陸續趕來學校,每個班的老師帶領學生到達校門,交到家長手裏。隨後就是四天的清明連假。到了下周一,花蓮女中的學生們還會如期上課。

花蓮女子高中辦公室內墜落的物品(圖源受訪者)

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沒有停課。陳怡的兩個孩子,一個就讀一年級,一個在二年級。地震來臨時,她沒有過多擔心孩子的安危。她表示,因為學校的管理一直很嚴格,開學第一周就是各項安全演練,包括地震、火災等災難逃生,讓小朋友熟悉使用各種逃生器械,直到第二周才開始正式上課。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有專門的生活課,課程目標是教會孩子如何生存。

因此陳怡對自己的孩子很放心,"小孩無論在哪,發生災難都會理性地做安全防範,不會緊張害怕"。

上午第一波強震結束後,台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的一年級孩子們還照常進行了考試,學校的水管爆了沒有飲用水,給學生發了一批礦泉水。傍晚,陳怡再次收到學校發來的簡訊:

「各位家長好,今天大家多少都有收到驚嚇

1.請您幫孩子準備手電筒放床邊

2.並整理家中雜物,讓逃生路線暢通。

祝大家連假平安快樂」

受損建築和騎樓

花蓮女中唯一損壞嚴重的,是一幢獨棟的綜合大樓。

社交媒體上的圖片顯示,整個樓體結構受損嚴重,墻上布滿大裂縫,灰色的水泥鋼筋裸露在外,大部份玻璃碎裂,有的連著窗框整個掉落,走廊裏滿地都是磚瓦碎石。

樓梯墻面上,碎掉一角的牌子上標明了四層樓的教室分布。何山告訴我們,這是一所特殊教學大樓,有用於支持原住民群體的原住民資料教室,有用於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的諮商室,有模擬法庭的教室,還有包含陶藝手拉胚等美術課的教室等。

四樓有一間專用教室。每周,老師都會在這裏給學生們介紹,如何面對緊急災難,包括地震來襲、空襲警報、火災等逃生知識。地震也可能會引發火災,學校平時會定期測試消防器材,進行消防演習。

花蓮女子高中受損嚴重的綜合大樓(圖源受訪者)

地震發生半小時後,學校就請來了長期合作的建築師評估危樓的情況,建築師表示,這棟綜合大樓已經很難在原來的基礎上復原,只能整體拆除重建,重建周期在一年左右,對於受損的情況,花蓮女中會申請相關經費補助,「畢竟孩子們的受教育權還是要擺第一。」何山說。

采訪中,一位花蓮居民表示,花蓮的地震頻繁,2018年還發生了「0206花蓮地震」。因此,花蓮新蓋建築的抗震系數要求就高於其他縣市,但缺點是「有點軟腳」,她說,「你看那些傾斜的建築,說明整體結構是很扛得住,就不知道底下是什麽狀況變成這樣。」

本次地震央受損嚴重的建築包括花蓮的瀚品酒店、天王星大樓和新北市的華廈,根據台灣地區媒體報道,這些建築都屬於騎樓,且天王星大樓在「0206花蓮地震」時被貼黃單,表示建築有危險,屋主有維護,如今卻仍傾斜。新北居民薛女士描述,騎樓基本都屬於台灣早期的建築,「上面蓋得滿滿的,下面只有幾根梁柱支撐」。

根據台灣地區相關部門的公開報告,1999年9月21日地震後,台灣出台了提高建築物防震性的相關規定。其中一條是,推動老舊建築耐震能力評估計劃——政府啟動了一項全面的老舊建築耐震能力評估計劃,要求評估特定年代前建造的建築物(尤其是公共建築和大型居民建築)的耐震能力,並根據評估結果實施必要的加固改造。

但在2018年台灣「0206花蓮」地震後,報告的研究團隊發現倒塌的建築物均為1999年以前建造,這些建築物在耐震細節上不符合現行的規範要求,如柱主筋在同一高度全部搭接、橫向鋼筋密度不足、90度彎鉤等。另外,低樓層的柱量和墻量不足,形成了軟弱底層,這也是倒塌的可能原因之一。

余震央的旅遊勝地

遊客麗華第一次來到台灣,她在台中旅遊了兩周,這座城市給她留下很好的印象——遍地是開了幾十年的小店,良好保護的老建築以及當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她還看了一部楊德昌的電影,並感嘆,「哇,好美!你看90年代的電影會發現跟現在的一模一樣,沒有區別。」

花蓮風景優美,是台灣地區著名的觀光勝地。台灣當地居民介紹,這裏居住著原住民阿美族、太魯閣族,花蓮和台東比西部區域新竹和台中發展都慢。花蓮山景海景都有,生活品質良好,從五星級酒店到民宿都有,吸引了很多歐美和亞洲的遊客前來遊玩。

臨近清明連假,很多遊客都已經到達花蓮。劉琦是花蓮火車站附近一家民宿的老板,他的客人大多來自新加坡及中國港澳地區,地震發生的這個上午,他忙著接待退訂民宿的客人,所有房間的預訂都被取消了。但下午他再度忙碌起來,「鐵路和公路全部中斷,現在又客滿了。」

地震前離開民宿的客人陸續返回,有八名旅客本打算就在4月3日當天返程,但在火車站等候許久也不見發車,他們被迫回到民宿,其中一位遊客對劉琦說,「火車還有沒有開?我們要趕快離開花蓮。」

「怎麽這麽恐怖啊!」一位匆匆趕回的新加坡女士詢問劉琦,「你們這裏經常地震嗎?」劉琦語氣輕松地應答,「花蓮經常地震,我們都習慣了。」

劉琦表示,最嚴重的一次大概是六年前那場「0206花蓮地震」,那時他是完全無法站立的狀態。

新加坡女士與丈夫的行李已經收拾好放在茶水間,但提上日程的出行卻遙遙無期。他們還告訴劉琦,他們是在前去看鯨的途中,突然聽到周邊人大喊「地震了」,隨後跟著人群緊急撤離,路上還摔了一跤。

一位來自深圳的遊客本來也計劃要出海觀鯨,早上在集合地聽註意事項的講解時,地面突然開始搖晃,觀鯨公司仍然帶領遊客去了碼頭。抵達碼頭後,現場的七名遊客臨時決定不去了,其他二三十人還是決定繼續出發。

一位來自深圳的遊客在賞鯨碼頭(圖源受訪者)

張昕原本預計4月3日早起看鯨魚,兩天前她才艱難搶到一張台北到花蓮的票,而突如其來的地震讓她的旅行計劃泡了湯。她的行李還在台北,現在她只想盡快回去。居住的民宿離火車站大約一公裏,余震一波接著一波,她不敢乘坐交通工具,徒步走到了火車站。

一路上她並未覺得有什麽異常,直到進了車站才有些慌。車站貼出告示,去台北的車全部停運了,客運和火車都取消,花蓮的交通已經癱瘓。車站內當地、外地的遊客都不少,張昕無法透過公共交通離開。

新北一位46歲的列車車長,在4月3日中午12點左右向【鳳凰周刊】記者表示,「台北的捷運環狀線高架橋梁位移,目前是中斷行駛,高鐵、捷運地鐵的鐵路都中斷了一個多小時,後續巡視鐵路安全後再執行動務。」

下午一點多,在一位台灣當地人的組織下,張昕和其他二十幾位當地市民、遊客坐上了去往台東的包車。車子避開北面,一路往南開,她不禁後怕,一面註意著路邊的狀況,一面在互聯網上重新整理即時訊息,她留意到,有網友發帖稱「台北有條地鐵線錯位了」。一度有些擁堵的路面也讓她心驚不止。直到下午近六點,抵達目的地台東,她才算是松了一口氣。

花蓮女中的何山出生於1982年,先在高雄生活,後被花蓮美麗的山景海景和生活品質吸引,到花蓮成家立業,生活了20多年。下午五點左右,他坐在3層的辦公室,余震依然不斷,還收到了海嘯的預警。雖然處境安全,他還是心有余悸,「如果(震級)大一些就肯定要趕快逃出去。」

透過學校的窗戶,他依然可以看到花蓮優美的山和海。

(文中王先生、何山、張昕、妮娜、陳怡、麗華、劉琦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鳳凰周刊冷杉RECORD,未經特許,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