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青黃不接!為何中國體操隊平均年齡越來越大?

2024-09-09體育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引言

蘇煒德 一場倆 失誤上熱搜 原冠軍怒斥教練組不作為 ,但 丟金 背後, 年齡 最大 隱憂

昨天結束的 體操男團決賽 中國隊 以微弱分差 憾負日本 ,替補出場的 蘇煒德接連兩次掉杠 ,讓本來奪冠有望的 中國隊丟金摘銀

賽後老將 肖若滕 傷心 落淚 ,這是他最後一屆奧運會,只差一塊金牌就能圓滿退役。

網絡輿論 戾氣很重,對小將蘇煒德都是 指責 之聲,但前世界冠軍 李小雙 ,卻 力挺蘇煒德 ,稱:

兩屆 (東京奧運中國摘銅) 奧運會團體都失敗,什麽問題?教練組的問題!

為什麽他說失金是教練組責任,一是 賽訓原因 ,二是 年齡原因

我去查了下近幾屆 男子體操平均年齡 ,才發現 中國體操 真是 青黃不接 ,一屆比一屆老!

年齡成最大隱憂

要說 男子體操全盛時期 ,肯定要算 08年北京奧運

當時 既有楊威(28歲)、李小鵬(27) 兩個巔峰期選手, 也有肖欽(23)、鄒凱(20) 這樣的年輕新秀,平均年齡才24,卻以碾壓姿態 輕松奪冠

08年體操「夢幻隊」

上屆東京中國隊 雖有點落日余暉的味道, 平均年齡 也才 25歲

可到了巴黎奧運會,好家夥, 劉洋30歲、孫煒29歲、肖若騰28歲 ,算上 鄒敬園 張博恒 平均年齡 高達 27.4歲 ,破歷史記錄了!

怪不得新華社要發文「 痛失男團金牌,並非一人之責 」,實是我們的 賽訓出了 問題

人人都在責怪蘇煒德 失誤,可 人家 本來就 是「臨場救火」

賽前 老將孫煒 訓練 受傷 ,才讓蘇煒德替補出戰,可 近期 狀態 一直 不佳 ,外圍賽時就出現過脫杠失誤,又是 第一次參加奧運 ,不緊張才有鬼!

體操運動受傷在所難免,可 為何 我們的 替補席 這麽 薄弱

肖若滕胳膊都出血了,可 教練組 還是 不能換人 替補席 除了侍聰是全能型新秀,其他要不就只會吊環、要不就只會雙杠,楞是 沒有一個單杠專精

侍聰單杠奪冠

究其原因,還是中國體操昔日輝煌太盛,讓 教練組 求穩 ,只敢用老人,可 運動員的成長 ,離不開 大賽的磨練

上世紀 「李家軍」時代 ,哪屆奧運會不是 年輕人打頭

李小鵬 率領中國隊悉尼 奪冠時 ,自己 才19歲 ,而這之前,他在國際賽場上已經鍛煉了3年。

還有 楊威、程菲 ,在那一代人印象裏,體操就是青少年運動,因為他們骨骼柔軟,更容易做出 高難度動作

如今我們 不搞舉國體制 ,體操 成績 反倒 一落千丈 ,問題出在哪呢?我認為 落後的運動理念 難辭其咎。

日本為何後來居上

過去的 日本體操 並不突出,堪稱世界賽場小透明,可 這屆奧運會 上,人家 展現 出的就是世 界一流水平

日本體操隊

為什麽日本一個 彈丸小國 ,人口是我們13分之一,卻能把 體操發展的這麽好 呢?

其實日本體操崛起,在 2013年 就有苗頭,那屆 世錦賽 上, 日本 破天荒 連摘四金 ,而中國隊成績卻是最差的一屆。

當時年僅17歲的 白井健三 ,以16:00的高分 奪得自由體操冠軍 ,而日本其他年輕選手也是井噴式的取得好成績。

白井健三

日本 湧現 年輕體操 人才 ,和他們實行的 中小學體育教學制度 分不開:

人家 小學體育館 裏,普遍擁有 單雙杠、跳箱、體操墊 等專業器材,體育課也不像中國一樣隨便,每個小學生必須掌握 10項體操技術 ,專業程度相當之高。

他們的 小學生 為了完成學業,需要熟練掌握 頭手翻跳箱、側手翻 等動作,其教學內容之豐富、技術難度之大,是中國廣大中小學無法想像的。

中國 以前體操出色,靠的是 舉國體制 ,以十三億人口的基數去找天才,可這套終究行不通:

2013年體操世錦賽,日本隊 奪冠 的最大 倚仗 ,就是 全能型人才 特別多,而 中國隊 楊威之後 ,選手都是 專研單項 ,想著拿 單人冠軍 ,沒欲望拓展技術。

楊威

楊威 這樣能 帶領團隊 的全能型大師,也根本 不可能 在現今選拔體制下 出現

現在 體校選拔制度 ,不公開不透明, 還不如舉國選拔 ,哪家孩子讀書讀的進去的,會把他送去讀體操?

說難聽點,就是腦袋不好使,家裏又有錢,想著搞體育混口年輕飯,才去當體育生——可體操是只靠身體就行嘛?

李小鵬、程菲 創造新動作 ,改變體操原有格局, 靠的是腦子 好使,而不單純是身體技術。

你想讓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選手全面發展,幾乎是天方夜譚。

除此之外,中國 體操 痼疾 就是 過於追求成績 ,而忽視運動員的科學發展。

過於追求成績

中國體操過去輝煌,離不開努力拼搏,可「 拼搏 不是體操的全部

我們要接受從為國爭光到職業化的轉變,一個運動員,可以專項突出取得成績,也可以綜合化發展生存下來。

運動員 職業壽命 肯定會 越來越長 ,以往透支生命,想著拼一槍管一輩子的思想要不得:

體育有其社會作用,無論是 中小學教育,還是健身、骨骼醫療 運動員 即使 不拿金牌 也可以進一步發展

當年馬拉松冠軍 艾冬梅 ,在奪冠後卻只能 賣菜 ,甚至靠 變賣金牌 過活,這便是「唯成績論」的弊端;

透支運動員天賦 ,讓年輕運動員變成謀錢謀名的工具,等他們有傷病,身體下降了,就把他們一腳踢開, 讓他們自生自滅

這樣的冠軍,真的值得榮耀嘛

何況現在互聯網這麽發達,運動員也不是傻瓜, 職業化 是唯一出路 —— 要讓運動員安心拼成績,就得給他們鋪好退役後的路

為啥 老將肖若滕 那麽 想要這塊金牌 ,以至於失聲痛哭,說「 自己發揮的不夠好 。」

那麽多沒金牌運動員的前車之鑒啊! 蘇煒德 還年輕, 還有機會 ,可 他是 沒機會 了。

28歲 對體操是老齡,對 人生 才是 剛開始 ,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在社會上同樣有競爭力,本不應該為未來悲傷。

所以不要因責任歸咎於某個運動員,「 要改變我們的訓練方式跟選材方式 」,這比奪冠要重要得多。

#

大家對體操失利有何想法?歡迎留言區進行討論!

參考文獻:

  1. 【第44屆體操世錦賽日本男隊崛起給中國隊的啟示】,陶武超,淡昭珍

2.【痛失男團金牌,並非一人之責】,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