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角色球員千千萬,為什麽只有他如此成功?

2024-10-14體育

丹尼·格林在社交媒體上宣布自己退役了。我看了一眼他寫的小作文,無甚高論,有點像在三流電影節上拿到獎的三流演員能夠作出來的三流發言:「感謝所有幫過我的人。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什麽樣的「今天」?等了差不多一年新賽季行將開始無人問津終於認清現實下定決心退役的「今天」嗎?如果是這種「今天」,那他是不是在陰陽「所有人」?

當然不是。據我了解,丹尼·格林是有點幽默感在身上的,但不多,還不止於拿這個日子開玩笑。雖然確實沒很多人還關註他的動態,雖然這個決定客觀因素占了大頭,但從主觀角度看過去,這一天毫無疑問是他人生的大日子:2009屆總第46順位新秀丹尼·格林結束了他15年NBA職業生涯。關於那些客觀因素是什麽,格林在自己的播客裏講的話比他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小作文要誠懇很多,他說自己已經1年沒打球了,肉體上能不能恢復另說,主要現在快37歲了,已經失去了激情和動力,那些證明自己還行的想法已經消失殆盡了,聽起來很像一個寫球寫了15年都沒有發財而且漸漸無人約稿的中年寫手能夠說出來的大實話。

15年來,格林輾轉6支球隊(騎士、馬刺、速龍、湖人、費城、灰熊),作為球隊絕對的先發主力為3支不同的球隊各拿了1個總冠軍(馬刺、速龍、湖人),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件事情的只有4個人,除了格林另外3人分別是:約翰·舒利、羅拔·荷莉和勒邦·占士。和冠軍相關的紀錄還有:籃球名校北卡歷史上只有3個人同時拿到過NCAA和NBA總冠軍,丹尼·格林是其中一位,另外兩位是占士·禾菲和邁克爾·喬丹。以及:馬刺沒有兩連冠,但格林有。

15年來,身高1米98的格林為所有3D球員樹立了一個標桿,生涯7.3次出手中有4.2個三分,三分命中率40%,1次搶截,0.8次封阻。

三分好理解,防守不太好形容,在後衛中,格林的搶截數據相當平庸,封阻可以算是個亮點,生涯封阻總數在後衛歷史前十。但後衛封阻多是不是就是防守好,這個事情就值得商榷,卡特職業生涯總共蓋了888次封阻,如果沒記錯應該是歷史後衛前五水平,但沒聽說有人稱贊他防守一流。

而且格林有防守的名聲,卻沒有防守的榮譽,生涯只進過一次最佳防守二陣,看起來評委自有其品味。這其實是有點蹊蹺的,因為最佳防守陣容在NBA大數據流行起來之前,是一個更接近印象流的獎項,也就是如果你有防守口碑,你就會更容易進入這套陣容。對於他的防守水準,我見過最委婉的形容大概是:「他防不住球星,但他不會輕易放棄,而這一點非常可貴。」這個說法我看下來就有點犯迷糊,想起了很多領域的明星選手在他們的粉絲中得到的評價,但格林並非明星,在此也就不再擴充套件了。

當然其實除了高階數據可以在某些特殊年份裏真實解釋格林的防守外,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從業者的評價中側面得到一些結論。2019年占士得到格林之後,說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防守者」,波波維奇則說他「防守基本功好,能夠作出正確的防守判斷」,李奧拿德說格林在幹擾投手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當我有意逼迫對手突破時,他往往能及時參與補位」,禪師菲爾-積遜說格林在防守端「具備高效的執行力」,居里說格林是「我生涯面對過最棘手的外線防守者之一……善於透過觀察對手的習慣動作來提前判斷」。

諸如此類防守評價,指向性實際上非常明確,完整而優秀的防守體系,和進攻體系不太一樣,每一環的執行都非常重要,格林具備在優秀防守體系中擔當關鍵一環的能力。在馬刺前期,格林是鄧肯-李奧拿德防守軸線中的外線補位者,在馬刺後期,格林是李奧拿德-緩慢內線群防守體系下的籃下補位者,在2019年總決賽Box-1防守體系,和2020年湖人雙塔防守體系中,格林的功能不盡相同,但都能完美嵌入,因為最終這4次都拿到冠軍了,可以稍微擡高一點評價。

但如果球隊的防守體系本身就有缺陷多多,往裏面放一個格林,就不大容易顯出格林的好處,譬如2020-21賽季去費城,主教練道格·李華士給格林搭配的陣容中隊友往往是恩比德/西蒙斯/托哈/小居里或者西蒙斯/史葛/托哈/小居里,格林作為費城鐵打正選,有他的前4套陣容中,全部配置了小居里和托哈,李華士的想法我是能理解的,只能說格林在這種體系配置中,即便完美執行,也無法對團隊防守有本質提升。

至於格林在三分方面的表現,相對防守要容易理解得多,生涯以三分出手為主,而且在大多數賽季裏,他的三分受助攻率都要超過90%乃至95%。有時候我看黃思靜的投籃會想起格林,但黃思靜偶爾都有持球後撤步三分的操作,格林則幾乎沒有什麽持球操作,當然我猜馬刺或者其他他所在母隊的球迷也不希望他有。

這是由波波維奇定下的基調:進攻端三分,或者上籃,別的事情不做。這個話聽起來就很魔球,不像是此生最恨三分線的波波老帥能夠說出來的,但其實波波是我們見過體系變化最豐富的主帥之一,他從未拒絕擁抱時代潮流,早在勇士之前,馬刺就曾從德安東尼的太陽身上汲取過不少養分,格林可稱是波波治下馬刺轉變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對於格林個人而言,他的個人職業生涯高光也正發生在這段時期,具體來說就是2013年總決賽前5場比賽。前5場球下來,格林仍是馬刺每場平均得分第一人,投進了25個三分,超過雷·阿倫在2008年用6場球才投進的22個三分,創造了新的總決賽三分球記錄。而且格林這5場球三分球命中率達到了驚悚的65.8%,遠超雷·阿倫當年的52.4%。

如果這個系列賽是5場3勝制,或者如果沒有G6的最後5.2秒和雷阿倫那個三分球,很多歷史就會被覆寫,關於熱火三巨頭抱團效果的評價肯定會改變,我們在今日寫下一篇關於格林退役的文章時也會多出一句「他拿過FMVP」,多拿幾個字的稿費。

但首先沒有如果,其次一句稿費就是一句稿費,你很難從中挖掘出更多意義,最大的意義大概只能是降低FMVP的意義,讓2022年前的居里粉絲們得到另一個安慰的證據。即便這件事情成真,也很難改變我們在多年以後對格林的總體評價:他仍然是一個典型的配角。

事實沒有讓如果成真,它只是無情地證明了這個總體評價。2013年總決賽最後2場球之前,保殊對著媒體發誓:「我們不會再給格林這麽多空位出手的機會。」

G6加時賽最後1.9秒,馬刺落後3分,輪到馬刺有人站出來出手這挽回比賽的一次投籃。戰術為格林布置,然後他在三分線外被保殊蓋掉了。

這一年最後2場總決賽,格林的輸出分別是7投1中3分和12投1中5分。

典型的配角,承受不了太多針對性的防守布置。格林雖然生涯達到了射手標準的4成三分命中率,但在某個賽季中觀察,或者跨賽季比較,或者在季後賽不同的輪次裏討論,格林並不是一個絕對穩定到冷酷的射手。名字可能起錯,但綽號不會,中文球迷將他的綽號從鐵林變化到張鐵林再變化到張繼科,是有一點道理在裏面的。

然而,NBA迄今歷史上只有不足9%的球員能夠擁有15年及以上職業生涯,很顯然這個生涯長度意味著足夠的能力和幸運。丹尼的能力我們已經清楚了,現在要說他的幸運。最大的幸運當然是健康,15年間他第一次膝蓋受傷,是在2022年,他35歲前一個月,被隊友恩比德壓到左腿,前十字韌帶和外側十字韌帶斷掉了。

為了精進自己在各種情況下接球投籃的準確性,格林曾經花費大量時間訓練平衡能力,據說甚至用上了體操運動員訓練的那套技巧,細節到任何位置、任何跑動角度後雙腳的方向、軀幹的擺動、手臂的擺動,都需要平衡能力。問題在於,他不知道自己苦練平衡的時候,他的隊友會苦練摔角,練習如何安全地摔上一跤以便要到哨子。當然練摔角的人有沒有考慮過自己這個體格沒事兒去擦地板會不會壓到什麽,就不是很清楚了。

從上面的平衡性訓練上你可以看出格林為投籃這項技藝科學性訓練了多少。作為一個次輪秀,他在聯盟的前兩個賽季被騎士裁了1次,被馬刺裁了2次,三分命中率也就30%出頭,你看不出來他有成為頂級3D的潛質,甚至一度已經流落歐洲。但到了2011-12賽季,他將自己的三分命中率提升到了43.6%,開始進入馬刺正選陣容,他過去兩年,為發展聯盟球隊打球時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可以想象的:每天提前2到3個小時去訓練館練球,完整練習的前後都要花費大量時間練習三分,高中時期格林就有每天投1000個三分的練習量,到了職業階段這個數碼只會多不會少。

然後是格林的性格和渴望。據他自己回憶,第一次去馬刺的時候,「我或許表現得太冷靜了。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展現出饑渴的一面。」

於是在第二次被馬刺裁掉之後,他給波波維奇打了一個電話,懇求他再給自己一次機會:「我願意為球隊做一切,即便遞水、遞毛巾也好……」

我不知道格林是在什麽情況下回憶這句話的,有沒有眼含熱淚。但說實在的,我貓三也願意,如果「我願意」就可以讓我成為百萬富翁,我真的願意,現在就等誰給我一個波波維奇的電話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願意」只是一個敲門磚,你手裏拿著這塊磚,有些人可能會被你打動,有些人則不會,但如果你不去拿這塊磚,沒人會給你開門。另一次機會只是一個起點,格林在後面做到更多的事情,才是讓他這段職業生涯得以延續的主體原因。我見過職場上很多姿勢擺的非常漂亮的人,如果你給他們機會,有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只是做了一個假動作而已。

所以格林說了:「你不必成為最偉大、最強的球員,但只要持續努力,好事自然會發生。就像你雖然可能無法去月球,但只要努力,你能夠達到的高度也不會太差,我就是最好的案例。」

對於不諳世事的中學生們而言,這段話就足以成為一篇退役紀念文章慣常鼓舞人心的結尾了。但對於久經人事的中年讀者而言,關於這個「最好的案例」,我猜諸位多少有點心裏犯疑。畢竟在我們的廣泛認知中,持續努力之後好事也未必能夠發生。格林突破了一種可能,贏得了他當下的生活,讓我們贊美他,而如果我們做不到像他一樣,其實倒也不必太過慚愧,畢竟萬有重力是客觀定律,大多數人無論多麽努力,都無法靠月球更近一些,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地表生存,能夠在多數時間裏保持體面地站著而非匍匐,也可算是一種成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