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 第四節,還剩 50 秒時,艾榮在左側 45°弧頂胯下運球,直面斯馬特。艾榮直接出手,省略了繁瑣的運控操作,僅靠對出手空間的精準把握,完成了刺客式的擊殺,將三分優勢給到籃網。這是艾榮在第四節砍下的第 18 分,他改變了劇情走向,讓北岸花園在這場恩怨局中免遭嘲諷。
艾榮要是有機會挽回風評,那打塞爾特人的 G1 第四節的第 45 秒,就是最接近這個機會的時候。艾榮進了三分後,跟杜蘭特擊了掌——其實是勾了手指——杜蘭特展開的面容,就好像在說,「他們沒戲了」,氣勢洶洶的綠軍也就是看起來厲害,關鍵時刻還得看我們這種超巨。
接下來的 45 秒,杜蘭特和艾榮的快樂時光在咱們這個宇宙裏宣告結束。積倫·布朗僅用 3 秒鐘就從中場殺到籃下,在兩人的碰撞中把球上進,隨後塔圖姆送上空切轉體絕殺,讓籃網的好運氣到頭了。要是布魯古連多給兩次犯規,他們可能有 50%的機會贏下比賽,但這種細節跟球隊的氣質不符。神奇的籃球沒發揮作用,一輪被預測要打 6-7 場的系列賽,最終打成了 4 比 0。
就輸了一場有機會贏的比賽而已!可一個半月後,金州勇士三節就打花了塞爾特人,卻被對方 12 中 9 的三分球逆轉了 40 比 16,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之後贏下系列賽。勇士>綠軍>籃網,這公式沒問題,但泰斯證明了自己首輪厲害,籃網打的是最弱綠軍,系列賽才輸了 18 分,還不到勇士在孟菲斯某場輸的一半。塞爾特人在之後的比賽證明了自己不是打關鍵球的強隊,而籃網有兩個單挑巨星。
有很多原因可以說明,籃網不該輸得這麽慘。在系列賽開打前,籃網的賬面實力看著還挺強,跟缺少羅威的塞爾特人差不多,但絕殺就像一根針,戳破了籃網的假象。這種事在勇士或熱火身上可不會發生,勇士球員能在孟菲斯大屠殺後還笑得出來,而巴特勒和夏士林在 3 月底幾乎要真人 PK。
那然後呢?
該狠的時候,他們絕不含糊。
勇士和熱火是厲害的球隊,籃網是蔡老板出錢,馬克斯團隊操作,拿殊和杜蘭特勉強粘合的手工,還不如塔圖姆轉個身,艾榮翻個身,估計就散了。其實我本以為是 502 或者 AB 膠,結果發現是二年級小朋友鉛筆盒裏的雙面膠。
這輪系列賽還有什麽意義呢?
如果一輪系列賽打成 0 比 4,而且還是年度唯一的 0 比 4,那可得好好反思一下了。杜蘭特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候,稍微一想,就有三個要點特別明顯:
字母哥、巴特勒、居里在後面的比賽中都證明了,塞爾特人的防守沒那麽厲害,真正被防得很死的超巨只有杜蘭特。
拿殊沒把陣容搭配到極致,籃網沒把體型和空間拉滿。
艾榮不折騰,籃網不至於首輪碰塞爾特人,杜蘭特也不至於在常規賽最後階段猛沖,消耗太多體力。
杜蘭特沒打好,與他有關的三大要點是:他支持的教練水平有限,他的好基友給他上房揭瓦,他還撐了腰。
還需要繼續反思嗎?
如果杜蘭特想深挖這段尷尬的經歷,或許他應該在小黑屋裏給自己來幾下狠的。
籃網這些角色球員,都把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水平拿出來了。小居里和米爾斯的三分命中率分別是 52.2%和 53.8%,布魯斯·布朗是 42.9%。達拉積全面爆發,主攻很犀利。克拉克斯頓罰球很爛,但運動戰命中率有 79.2%,每場平均 1.3 搶截和 2.3 封阻,還有艾榮,每場平均也有 1.8 搶截和 1.3 封阻。杜蘭特身邊這些人,各有各的問題,但在自己擅長的方面都沒掉鏈子。
籃網更衣室沒事,阿德和格芬對用人挺理解,阿德打綠軍挺厲害,格芬證明自己能打。達拉積和米爾斯要是選 B 計劃,今年可能拿戒指。這些老將為啥看中籃網?是蔡老板有錢還是拿殊執教經驗足?杜蘭特得想想,老將們信啥。
這次可不是什麽小貓小狗的責任。杜蘭特的大巴車開進了溝裏,他沒有組織乘客推車,反而在路邊攔了輛出租車。他就像【教父】裏的弗雷多,沒有朝殺手開槍,只是坐在馬路牙子上哭,忘記了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這些關於責任劃分的思考,能在杜蘭特腦子裏停留 20 秒以上嗎?自我保護機制會幫他遮蔽那些不愉快的記憶,直到這些記憶無孔不入地充斥他的視聽,讓他崩潰。杜蘭特想離開籃網,這可不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也不是帶著明確目標做出的決定,更像是情緒積壓後的一次釋放。
客觀來講,一些關於杜蘭特的爭議是不公平的。杜蘭特 16 年的決定影響了他之後的風評,他一直被媒體拿來和占士比較,在灣區還能感受到球迷對居里天經地義的偏愛,這讓他處在了不利的輿論環境中。過往對杜蘭特的質疑,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但程度上卻被他負面的輿論形象放大了,導致杜蘭特最終無法消化所有批評的聲音,最終選擇離開布魯古連。
但這是個正確的決定——艾榮除外。這起碼說明杜蘭特進行了深刻反思,意識到問題的根源在哪兒。顯然,他需要一個以自己為頭號招牌的展示平台,這是他扭轉風評的最佳途徑,或許也是唯一途徑。
如果杜蘭特還記得離開勇士時的感受,那麽籃網過去一年的煩心事、球隊季後賽出局的結果以及出局的方式,都能讓他輕易地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傷病毀了籃網,艾榮是自己的好友,而尊重好友的價值觀是他一直以來的原則。這兩個理由足以讓杜蘭特接受籃網的現狀——事實上,這也是杜蘭特過去幾年最喜歡做的事情。他與網友的爭辯看似毫無意義,但在這個過程中,他能找到說服自己的理由。只要能暫時說服自己,杜蘭特就能繼續堅持下去。
6 月發生的兩件事,讓杜蘭特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金州勇士奪冠,格林公式閉環,輿論風暴太猛,讓他難以說服自己。如果杜蘭特能在這個時候保持冷靜,那只剩下最後一個理由——生活比籃球更重要,籃球只是生活的一部份,如果能在布魯古連找到他想要的生活,那麽在籃球上做出一些犧牲也是值得的。至少在這裏,他說了算,他也對得起朋友。
然後艾榮續約的事又出問題了。對於一個物質極大豐富的籃球運動員來說,決定他生活質素的最大因素可能就是親情和友情,而他的好朋友,也是籃球搭檔的凱裏·艾榮,所作所為客觀上傷害了他們在布魯古連的未來。那杜蘭特該怎麽辦呢?難不成既沒了籃球,生活也沒了?
杜蘭特只要自己想想這件事,就會覺得特難辦。他和艾榮不一樣,艾榮是個自我意識更強的人,對於不能侵犯的那部份利益——物質和精神上的——艾榮不會妥協。
但杜蘭特自我輪廓模糊,你說他自私,他降過薪,對格林容忍度高,還冒險復出,這些都是普通人的心態,只是他情商低又敏感,管不住嘴和滑鼠。總體來說,他能吃虧。但他也有需要維護的自我,所以才離開勇士,和網友激烈交流人生。
杜蘭特更有彈性,跟艾榮相處他會吃虧,他駕馭關系的能力沒那麽厲害,既能讓對方滿意,又不傷害自己。所以他為了這份友誼付出了巨大代價,也找不到兩全的解決辦法。
籃球這事兒太亂了,我都不想去想了。
生活還是亂得很,咋在自己、艾榮和籃網之間找個平衡點,比籃球問題還難呢。
於是,杜蘭特心態崩了。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把產生問題的人和環境給解決了,直接走人最清凈。這就像是在職場上被上司和甲方虐得死去活來的社畜,回家又被老婆嘮叨了一通,終於忍不住了——離!離他個幹幹凈凈!
但是冷靜期過後,回頭想想這段關系,「離」真的是辦法嗎?
杜蘭特想追求的「家」的感覺,要是在布魯古連找不到,那別的地方就更別想了。籃網隊為了滿足杜蘭特的情緒需求,做了不少妥協,但這種建隊理念徹底失敗了。要是去更成熟的球隊,那他的自留地就更少了,他想去的太陽、熱火,都有老資歷球星,雖然沒有 73 勝勇士那麽厲害,但也是「你來之前我們就一直在贏」的情況。那重回窮人版的 73 勇,這個歸宿合適嗎?他還能感受到快樂嗎?
多倫多速龍或許是能照顧杜蘭特情緒,還能掌控全域的下家,但也會引出「杜卡」比較的話題,讓「不奪冠便成仁」這把高懸在杜蘭特頭上的劍,變得更鋒利。
杜蘭特明白,不管願不願意,他的籃球生涯都得繼續,沒得選。他的未來人生都將與籃球緊密相連。他的口碑定格在「閉環格林公式」,只能靠球場上的表現來扭轉。
誰來定義杜蘭特?當然是他自己,而不是格林、勇士或者球迷。定義杜蘭特的方式,只能是關於籃球,而不是生活或者社交媒體。杜蘭特需要開啟有關籃球的反思,找到更接近勝利的辦法,而不是草率地撂挑子。他可以離隊,但身背四年合約的他沒有主動權,不管籃網把他送到哪裏,他都會盡力掏空下一個主隊,這些回報會讓籃網這段失敗的建隊收獲足夠的安慰獎品。破罐破摔的艾榮只剩一年合約,將來也沒有歷史地位話題的煩惱,杜蘭特卻註定不會是籃球史上一個平凡的名字。此時此刻,在籃網、艾榮、杜蘭特三方關系中,杜蘭特才是壓力最大的那個,也是最需要冷靜的那個。
杜蘭特可得慶幸,他是個體育明星。甭管媒體和球迷有多少不公正評論,競技體育都有客觀標準。等流量消停、記憶沈澱後,客觀成績可比一時風評有說服力多了。是你的,終歸是你的。其實,籃球世界對他也從不吝嗇贊美。杜蘭特想想就知道,去年打公鹿那輪系列賽,他交出每場平均 35.4 分+10.6 籃板+5.4 助攻+1.6 搶截+1.1 封阻的數據單,還有像蓋世英雄般的天王山之戰,這世界給了他多大認可!他二輪出局那年,ESPN 甚至把頭把交椅的位置都給了他。
籃球世界很殘酷,但它也從不放過贊美強者的機會。以杜蘭特的實力,痛痛快快地贏一場,有何難?他需要反思自己對功成名就的幼稚想法,勇敢地面對當前復雜的局面,重新踏上征程,回歸籃球,用籃球證明自己可以奪回失去的一切。
或許還有機會,但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