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國足慘敗日本:換球員教練都沒用,不如問問足球是怎麽管成這樣的

2024-09-07體育

9月5日,2026年世界杯預選賽18強首輪比賽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以7-0的大比分慘敗給了日本隊,這不僅是中國隊世預賽上的最大慘敗,也創造了建隊有史以來正式比賽中與對手的最大分差。

訊息曝出後,我看到很多人在說這是中國隊的「恥辱」,其實我覺得不是,雖然央視知趣的沒有轉播這場比賽,但我想但凡在網上付費看過這場比賽的球迷朋友應該相信,比賽最後打出這樣一個比分,真的不是教練決策失誤、球員不思進取、比賽場地不適應、或者球員上場前沒看黃歷、早上吃擰了等等任何短時效因素造成的。

不是的,就是單純的實力差距而已。

整場比賽中,你對日本守門員長什麽樣子有印象麽?除了偶發的幾腳禁區外的高射炮,中國隊員殘忍地沒給人家任何表現的機會。

再看賽後統計數據,從控球、射正到有效傳球,中國隊全方位被日本隊碾壓。7:0的比分看起來不好看,但看過比賽的人都知道。就那個場面,這個比分翻一倍,打出個14:0來其實也不奇怪。

日本隊,目前世界排名第18位元,亞洲排名第一,中國隊,目前世界排名第87位,亞洲排名說了也沒多大意義,反正我們一直穩定發揮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可能性之外。

就問,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當日本隊因為之後還要碰沙特和澳洲,而對這首場比賽誌在必得、全主力正選的時候。目前這個中國隊,不說贏的機會,有小比分輸球的機會麽?你賽前到底在期待什麽?

當然有記憶的老球迷,對這場比賽還是會感到痛苦。遙想2004年的亞洲杯決賽,中國隊在北京工體以1:3的比分輸給了日本,雖然也是輸了,但看過那場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時場面並不差。日本隊先進球,中國隊追平,而本隊進的第二個球是有爭議的,賽後還因此鬧出了不小的風波。風波平息後我記得有一位球評人說的好——中國足球要知恥後勇,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會無可爭議地贏下日本。

從2004到2024,如今時間剛好過去了二十年。

誰曾想,我們的確成功消滅了爭議,卻輸得更慘。

這短短20年,彈指一揮間,到底發生了什麽?讓曾經我們視為對手的日本隊和我們之間的差距拉的如此之大?

足球,不僅是全世界目前商業化、普及化搞的最成功的世界第一運動,也是所有主要運動專案中,比賽參與人數最多的運動。換句話說,這是個典型的「集體專案」,考驗的不僅僅是運動員個人運動天賦,更是集體精神

但對於「集體精神」這個事情的理解,我覺得我們的文化中一直有一些奇妙的偏差——在很多國人的理解當中,集體似乎就是所有參與者聽命於一人,全體人員做到對領導如臂使指、一切行動聽指揮,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後,等等,就結束了。

但那這個精神去套足球這項運動,你會發現這個事兒不對,現代足球運動的起源地是英國,英國有我們說的這種「集體精神」麽?如今全球踢足球踢得最好的是巴西、德國、阿根廷、法國……請問這些國家,有哪個國家有上述這種「集體精神」?你看看那些全球頂級的豪門球星,哪個上場比賽前發表的感言是「敢打敢拼,為國爭光,把個人融入放在集體利益之後」等等等等?

沒有,統統沒有,足球講究的是集體精神,但不是我們通常所定義的那種集體精神。你看那些足球文化濃厚,足球踢得好的國家,他們的隊員在場上展現的是一種奇妙的、我們很多人看不懂的精神狀態——他們是在為整個隊伍踢球,但同時也是在為自己踢球。隊員在場上是要服從教練的指揮,團隊事前的約定,但又自己有各自對局勢的判斷,能夠並敢於作出自己的反應。

這種狀態就是很多球迷通常所謂的「用腦子在踢球」,它和中國足球隊員長期展現的那種一上了場要麽束手束腳、要麽手忙腳亂、要麽想贏怕輸、要麽躺平等死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足球所需要的這種自由而團結、積極但守約的集體精神,在我們這裏恰恰是極度欠缺、甚至不咋提倡的。 很多小區業主想搞個業委會都做不起來,開發商有人施壓,業主裏有人拆台。你整十一個人,讓他們上場去按這個文化去踢球,你這不是開玩笑麽?

不僅是場上現眼的那十一個球員,國人幹很多事,最終都能搞成「公地悲劇」,離開了單一領導指揮,所有人都呆若木雞、不知所措、甚至消極怠工、彼此卸責。類似的情緒只是一再呈現在綠茵場上而已。

而如果關註過日本足球你就會知道,雖然若幹年前日本足球技術並不怎麽好,但他們對這種足球文化的理解已經相當到位了。有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國足一直處於一種「讓這十一個人上場,球踢成這個樣,再換十一個人上,還是這樣」的狀態。他們的隊員是可以無縫彼此銜接的。

同樣,作為一種高度商業化的體育運動,足球不是跳水、乒乓,它不需要國家投錢搞,而是可以自己掙錢的。

但這個錢怎麽掙,能不能在掙錢的同時發展足球水平,這高度考驗一個社會到底怎樣理解商業邏輯。中日足球市場化幾乎同時起步,迄今也都走了二三十年的歷史。可是中國足球市場的這二十多年來的故事,似乎就是一個我們社會改革所遭遇的困難與瓶頸的集合、縮影:

權力壟斷造成的必然腐敗;行政管制造成的體系失活;

資訊監督不透明制造成的亂象叢生;

市場化開一半、關一半,前進兩步然後又退回來三步的猶豫曲折;

還有管理者的急功近利,不重視青訓培養教育;

政策朝令夕改,讓參與投資的企業無所適從,市場信心幾乎無可建立,球迷的購買欲和信任度被一再挫傷……

所有這些,都是中國足球發展緩慢、停滯乃至倒退的原因所在。

不去直面和追問這些,光盯著一場輸慘了的比賽,罵罵球員傻x、喊喊教練下課,這個事兒其實誰都會說,也改變不了什麽。

文章的最後,還有幾個觀念我覺得需要糾正:

第一是有人總說「中國足球是恥辱」。我覺得犯不上說這個,國足雖然技不如人,但好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不懈的把「沖出亞洲,走向世界」作為目標,把和外國球隊進行比賽作為底線。沒輸上幾場就找借口說英國人發明的這個足球不適合中國人體質,論歷史悠久我們的蹴鞠比他們優秀多了。然後關起門來搞一個蹴鞠世界杯啥的,自己年年拿第一名玩兒。

我覺得這個精神至少是可嘉的,敢於開啟國門,去跟世界比較,認清自己在世界上的真實地位,再怎麽也比不敢強。而如果真論起世界排名,我覺得國足目前這個排名,也未必就比我們的平均薪金水平、食品安全、養老醫療保障、教育公平程度……等等等的世界排名要低多少。這些關系到你切身利益的排名你都不看、不上火、出了問題也不敢反應,國足踢輸了一場球,你就這麽引以為恥,我覺得國足也挺冤枉的。

第二,現在有人說,國足踢得這麽爛,幹脆解散掉,咱們中國人以後不踢球不看球了還不行麽?

我覺得這種玩不過人家就不玩了的心態也挺奇葩的。足球為什麽是世界第一大運動?說到底是因為它好玩,好看,符合人類的娛樂天性。人類是因為踢球、看球感到快樂才踢球、看球的。如果非要這個邏輯顛倒過來,什麽專案我們玩得好,一招鮮、能摘金奪銀、為國爭光,我們才看、才搞,我覺得多少有點本末倒置、倒反天罡了。

那順著這個思路,中國股市若老下跌,是不是股市也要關掉算了呢(現在好像還真有如此的呼聲)。那同理,電影拍的不好、乃至飯做的不好,我們真能不看電影、不吃飯了麽?

一種東西如果符合人類的天性,就應該搞,就應該與他人比較,找出不足和問題,然後迎頭趕上。一看技不如人就幹脆廢掉,或者試圖關起門來另搞一套。這是種違反人性的思路,我覺得國足未必是恥辱,但這樣的思維邏輯倒是深可戒懼。

最後,昨天那場比賽後,我看到有段采訪,有個失落的中國球迷哭訴大喊「踢不著,難道還踢不到人麽?」言外之意好像是批評中國隊沒有「拼搏精神」、就算技不如人,展現一下「敢打敢拼」,踢傷幾個日本球員也是可以的。

然後這個評論意外的竟然獲得了不少點贊。

我必須說,這個說法時下的流行讓我感到警惕,我記得幾年前,中國球迷還不這樣。

「踢不著球就踢人」這思路比上面兩種說法加起來還要可懼,甚至可恥。足球場不是戰場,運動展現的也許是野蠻的體魄,但其精神內核一定是文明的。世界杯把所有國家召集到一個賽場上按同一種規則玩同一個運動,這本身就是世界全球化的一種表征。你在這樣的賽場上教唆球員「踢不著球就去踢人」,得到的結果一定是不僅丟了球、還要丟人,最後名聲臭了大街,被人家掃地出門也不一定。而掃地出門之後,水平一定會落的更遠。

這麽簡單的文明邏輯你若是還不懂得,還想著「踢不著球也能踢死小日本」。

那就只能說明你的文明水平,可能還不如國足的踢球水平。你覺得國足是恥辱,但其實,國足配你的素質水平已經是高配了。

所以最後做個總結,我不認為國足這場比賽是什麽「恥辱」——足球咱還敢於在賽場上比比,這就很不容易了。

知恥方能後勇,而知勇,在遙遠的未來,你就不能說沒有改變的希望。

這總比明明已經落後,卻還不自知,還要拒絕承認現實,自認為很好很強大,並拒絕改變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