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體育

一個比一個慘!裏約奧運會虧141億,東京虧500億,北京奧運會如何

2024-10-11體育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這是那一年全國共享的盛事。

當時,中國的競爭對手包括波蘭的克拉科夫、挪威的奧斯陸、哈薩克的阿拉木圖以及烏克蘭的利維夫。這五座城市進行了激烈競爭,最終北京脫穎而出,這也彰顯了中國卓越的實力。

在我們的記憶中,每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競爭都異常激烈,能夠獲得申辦成功的城市無不擁有過人之處。

但是你知道嗎?現如今,情況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如今,奧運會的申辦熱度已經大幅下降,國際奧組委對此感到困擾,不知未來該選擇哪個城市作為主辦地。甚至有觀點認為,不久之後可能真會出現沒有城市願意承辦奧運的情況。

這一說法可能有些誇大,但確實反映了當前奧運申辦的一個事實。

申請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數量逐漸減少,看來奧運會已經不再擁有以前那樣的影響力。

以這次巴黎奧運會為例,能夠成功舉辦並非源於其實力特別出眾,而在於當時僅有兩個國家提出了申請。

國際奧委會擔心會有城市結束,因此提前將2024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授予巴黎,並將洛杉磯安排在2028年。此外,為了避免洛杉磯放棄主辦權,決定向其提供經濟支持。

這並非偶然的情況,因為到2032年的奧運會,僅有一個國家提出了申請。為避免意外情況發生,國際奧委會早在2021年便已確認該國獲得了舉辦權。

從最初爭鬥到滿身傷痕,再到如今被人躲避,奧運會怎麽會落入如此境地呢?

最終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虧損。

根據國際奧委會公開的資訊,自2000年悉尼奧運會以來,承辦奧運的國家陸續面臨虧損問題。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虧損達到574億;2016年裏約奧運會虧損為141億;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虧損則是500億。

這些數碼確實令人震驚。在2000年之前,舉辦奧運會的國家也經歷過虧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

本屆奧運會結束後,該國負擔了巨額債務,蒙特利爾為償還這些債務耗費了30年時間。

直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首次嘗試引入商業贊助,這使得賽事實作了盈利。然而,即便如此,到2000年後,奧運會仍然面臨著嚴重的虧損問題。

當我們抱怨此次巴黎奧運會不提供空調,讓運動員住在紙板房,以及場館建設的糟糕時,實際上也要認識到,法國之所以如此節省,是因為他們無法承受過大的損失。

若是舉辦的活動導致一個國家陷入經濟困境,背負沈重債務,那真是不必要的。因此,如今提到奧運會,許多國家都希望能遠離。

辦奧運會為何會出現虧損呢?究竟是哪些方面導致了資金的消耗呢?

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奧運會主要依靠哪些途徑來獲取利潤。

奧運會的主要盈利來源包括轉播權收入、票務銷售、授權特許收入和贊助商收入。

轉播權顧名思義是在奧運會期間,其他國家要進行直播和轉播的話,必須向國際奧委會以及主辦城市支付費用。

自2000年以來,轉播權產生的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55%。

門票收入的平均比例為11%,在舉辦奧運會期間,推動城市旅遊經濟所產生的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特許收入,簡而言之,就是與奧運會的標誌、徽章等所有相關商品,都需要向國際奧委會和舉辦城市支付使用費,這類似於我們在使用他人專利時必須繳納的費用。

贊助商的收入在奧運會期間成為了重要的經濟保障。自2020年以來,這部份收入大約占據了奧運會收益的30%。而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這一比例達到了60%,是最高的一次。

此外,奧運會對周邊城市經濟的促進和國家形象的宣傳等各個方面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其帶來的隱性收益更是難以估量。

談到收入,舉辦奧運會還會涉及哪些支出呢?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的主任洪濤指出,廣義的奧運會支出可以根據用途分為三類:場館建設費用、大會營運費用以及安全和防疫開支。

簡單來說,場館的建設、比賽的舉辦以及整個奧運會期間的安全和保護工作,各個方面都需要投入資金,而且這筆花費相當可觀。

此次巴黎奧運會盡管預算緊縮,但在原定的82億費用中,已有50億用於場館建設。此外,整個賽事期間的維護和後續安保工作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一些專家預測這屆巴黎奧運會仍可能面臨虧損。

因此,盡管舉辦奧運會的表面光鮮奪目,其背後卻隱藏著一份極為復雜的經濟賬。

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自1960年羅馬奧運會以來,所有歷屆奧運會的最終開支均超過了最初預算,平均超支達到約172%。

自2010年起,各國舉辦奧運會的場面、規模和儀式不斷擴大,相關支出也隨之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再想實作盈利變得十分困難。因此,現在申請承辦奧運會的城市日漸減少,未來的奧運會可能將陷入冷落的境地。

當然,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虧損城市,還有許多城市實作了盈利。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是一個成功舉辦並獲利的典型案例。

或許有人會疑惑,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陣容如此卓越,規模也極為龐大,投入必定不菲,為何依然能夠實作盈利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在相關支出方面遵循可持續利用的原則。

奧運支出中,場館建設占據了很大一部份。多數國家在賽事結束後,建成的場館往往會被閑置,這相當於投入數十億美元興建一個一次性使用的設施,非常不合算。

中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為了迎接奧運會,建設了水立方和鳥巢等場館,它們不僅在奧運期間令人矚目,之後還成為許多體育賽事的承辦地,同時也舉辦各類演出、音樂會和戲劇等活動,不斷推動著收入增長。

如今,鳥巢與水立方已經成功達成收支平衡,這在中國奧運歷史上是一個重大成就。

另外,2008年北京奧運會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使中國的魅力與文化,以及北京的獨特氛圍,傳播到全球各地。這一過程顯著推動了旅遊和經濟文化的發展,為中國帶來了長期而穩定的收益。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從2005年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的經濟增速達到了11.8%。此次奧運會所帶來的總經濟影響高達6000億。從長遠來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無疑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提升影響力的重要事件,總體而言,中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益。

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持續虧損的問題早已感到憂慮,目前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相關規定,以期在未來盡量降低此類虧損的發生。

奧運會是一個重要的盛事,不僅展現了國家的實力,也體現了奧運精神。能夠按時舉辦且不出現虧損,才是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