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口腔裏的「菌」關乎全身!心臟、免疫都跟著受牽連

2024-02-28辟謠

你可能想不到,我們的口腔中住著數以億計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它們共同組成了「口腔菌群」。

一旦菌群生態發生變化,不只牙齒會受到傷害,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癌癥等風險都被拉高。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告訴你維持口腔菌群平衡的重要性,並教你4件事養一口「好細菌」。

受訪專家

同濟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髓病科副主任醫師 葛劍平

本文作者 | 生命時報記者 施婕

本文編輯 | 卞磊

口腔菌群是怎麽失調的?

約350年前,荷蘭微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第一次看到顯微鏡下的細胞,將人們的視野由宏觀拉入微觀。

口腔溫暖濕潤,稱得上微生物的「夢想家園」,是僅次於腸道的人體第二大微生物棲息地。

在口腔菌群中,細菌為主要族群,而真菌和病毒屬於少數派。目前,口腔中已經發現700余種細菌,包括厚壁菌門、擬桿菌門、變形菌門和放線菌門,它們通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於口腔各部位。

牙齒、齦溝、舌、頰黏膜、硬腭、軟腭、扁桃體等高低不平的表面,都是口腔中各類微生物的棲身之所,形成了口腔微生態系。

自人們出生起,細菌就逐漸在口腔中定居。每一天,口腔中的微生物們都在為生存而戰,一邊應對免疫系統的「監控」,一邊彼此之間形成制衡關系,以維持群落的動態平衡。

如唾液鏈球菌K12能產生一些生物素,用於抑制造成牙周炎和口臭的「壞菌」。

口腔菌群平衡一旦被打破,各種口腔疾病便會接踵而至。比如,口腔中的糖或澱粉得不到及時清理,分泌酸性物質的細菌就會占據上風,悄然開啟腐蝕牙齒的行程。

一般而言,我們不會用有益或有害將口腔菌群分類。人們之所以會蛀牙、患牙周病或口腔黏膜病,都是由於菌群失調所致。

以白色念珠菌為例,它們是非致病菌,廣泛存在於嬰兒口腔中,但在某種條件下可轉化為致病菌,引發口腔念珠菌病,出現舌苔疼痛發炎、口腔黏膜炎癥等癥狀。

口腔菌群變化通常和以下原因有關:

年齡因素

成年人口腔菌群較為穩定,但老年人可能發生很大變化。既往多項研究顯示,口腔菌群失調與年齡相關。

國際期刊【生物膜和微生物組】曾發表一項研究,評估千余名各年齡段西班牙受試者的口腔菌群特征,發現與青少年和老年人相比,中年人的口腔菌群組成更相似和穩定。

另一項研究透過對比多國健康成人口腔菌群發現,無論受試者來自哪個國家,吃的是西餐還是中餐,喝的是茶還是咖啡,口腔菌群組成都有相似性。

到老年時期,隨著免疫力下降、牙齒損壞、唾液量減少,口腔菌群容易失調,表現為破壞牙周的細菌群落增加,真菌也高於年輕人。

生活習慣或疾病

除了年齡因素和個體差異,飲食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健康狀況都會對口腔菌群產生影響。

經常抽煙、飲酒、嚼檳榔的人,口腔菌群多樣性會降低;如果清潔口腔不到位,會導致菌群大量繁殖;有身體疾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口腔菌群的變化則更為復雜。

一旦失調,誘發全身連鎖反應

2020年,【中華老年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比了廣西長壽地區巴馬縣和普通縣60歲以上老年人的口腔菌群,發現前者口腔中 乳酸桿菌豐富程度更高,認為其可能是促使健康長壽的原因之一。

2021年,清華大學開展的一項針對48萬人刷牙行為的研究顯示,長期刷牙人群患慢性代謝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低23.6%,平均壽命更長。

相反,如果疏忽了口腔衛生,可能引發或加重身體其他疾病:

風濕性心臟病

口腔不健康,最常見的連鎖反應要數風濕性心臟病,牙周病患者的口腔裏富含細菌如鏈球菌,而鏈球菌是誘發風濕性心臟病的元兇。

當鏈球菌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堆積繁殖,極有可能透過牙齦炎破損處進入血液迴圈,繼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此前,西班牙馬德裏大學團隊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從受試心臟病患者的頸動脈上刮取斑塊,並對其中的細菌DNA進行測序,發現了與牙齦疾病有典型關聯的細菌,包括牙齦紫質單胞菌。

消化道疾病、阿爾茨海默病

2020年英國【腸道】雜誌刊登研究顯示,口腔中常見細菌如福賽斯坦納菌、牙齦紫質單胞菌,與患食道癌有關,有牙齦疾病史者患食道癌或胃癌風險分別增加43%和52%。

美國【細胞】雜誌刊發的研究顯示,一種名叫梭桿菌的口腔微生物可隨血液到達結直腸,透過一種糖結合蛋白與宿主細胞結合,並在腫瘤部位增殖,促使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

近些年,還有科學家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和進展,部份歸咎於患者口腔中的牙齦紫質單胞菌。有研究指出,這些致病微生物會突破口腔黏膜屏障侵入血液,損傷中樞神經系統。

代謝類、自身免疫疾病

一項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與健康人群存在差異,且糖尿病並行癥也部份表現為口腔疾病,如牙齒脫落。

還有研究指出,牙齦疾病患者與健康人群相比,一生中患癌癥風險要高20%。

另一項納入一萬多名健康誌願者的研究隨訪15年發現,有牙齦疾病受試者的中風風險是沒有牙齦疾病者的兩倍多。

做到4件事,養一口「好細菌」

一般而言,口腔內沒有牙齒齲壞,沒有出現黏膜炎癥(如潰瘍、潰爛等)、牙齦腫痛等癥狀,沒有牙菌斑、牙結石,則說明口腔菌群處於平衡狀態。

如果出現一種或多種上述情況,或是齒縫容易食物嵌塞、出現機械損傷,局部平衡就會打破,口腔細菌會聚集生長為菌斑生物膜,破壞口腔組織。

在老年群體中,齲病、牙周病和牙齒缺損是較常見的口腔問題,與局部口腔菌群密切相關,因此老年人更應重視口腔健康。

日常生活中,培養「一口好細菌」建議做到以下幾件事:

1

做好清潔能抑制致病菌

  • 每天早晚刷牙,每次正確刷牙至少3分鐘;
  • 飯後堅持使用牙線清潔牙縫;
  • 平時多做叩齒鍛煉,每次空口咬牙15次左右,可促進口腔血液迴圈。
  • 需註意,含殺菌成分的漱口水會影響口腔菌群平衡,應遵醫囑使用。

    2

    少吃高糖食品

    平時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學飲食,多攝取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多吃蔬菜,少攝入高糖食品。

    即使是零糖碳酸飲料,也會影響口腔健康,因為其中的碳酸成分會導致牙釉質脫鈣,易形成齲洞或造成牙釉質剝落。

    市面上的口腔菌群益生菌補劑或抑菌牙膏,對平衡口腔菌群效果有限。

    3

    戒煙限酒防止擾亂菌群

    吸煙會降低口腔菌群多樣性,引發菌群失衡。有研究指出,吸煙者口腔內10%的物種為鏈球菌,可促使蛀牙形成。

    酒精同樣會影響口腔菌群平衡,使致病菌繁殖,引發牙周病、口腔潰瘍等。

    4

    定期檢查口腔

    建議成年人每隔半年或一年進行1次口腔檢查。

    要註意,定期口腔檢查是指在沒有口腔疾病或沒感覺口腔有問題的情況下,定期去專業牙科檢查,而非到出現口腔問題才就醫。▲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