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將杜詩名句中的風物繪於筆尖 在這場展覽中邂逅杜甫詩意畫作

2024-07-06辟謠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我愛杜甫。杜詩與我的閱歷、心境、美學追求,息息相通,取杜詩而如花,何其樂也。」

在唐代浩瀚的文學星空中,杜甫可謂是最為耀眼璀璨的星辰之一。古往今來,杜甫的其人其詩,吸引一代又一代後人鉆研、欣賞,獲取文學和藝術的力量。而畫家彭先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展覽現場

長期以來,彭先誠把杜甫及其他詩人的詩詞作為繪畫創作的重要內容,繪制了大量詩意畫。如今,在浣花溪畔,觀眾得以欣賞到彭先誠在畫中的詩意世界。7月6日,「幽居近物情——彭先誠杜甫詩意作品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拉開帷幕。據介紹,現場共展出的彭先誠的90件書畫作品,包括【麗人行詩意圖】【畫馬贊】【虢國夫人】【秋興八首】等杜甫詩意畫佳作,以及李白、白居易、蘇軾、陶淵明等詩意畫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是彭先誠在四川舉辦的首次個展,他特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捐贈了【兵車行詩意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意圖】【麗人行詩意圖】三幅代表作,表達了他對杜甫的推崇敬仰之情。

彭先誠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捐贈畫作

首次在家鄉開辦個展

將杜詩名句中的風物繪於紙上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在中國古典藝術的傳統中,詩畫本是同源,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中,更是形成了「詩書畫」三位一體的文人畫系統。詩意畫以詩為題,意在筆先,借古人之句,書畫者胸臆,成為了中國繪畫史中十分重要的一類創作,被尊為詩聖的杜甫自然也是詩意畫中的常客。

而所謂「杜甫詩意圖」,即藝術家取材於杜甫詩歌中的意象、詩句、詩篇以及由杜詩而衍生的文化典故等而創作的影像。古往今來,謝縉、周臣、沈顥、王時敏等不同朝代的書畫家們,都曾以杜詩入畫,描繪出浩瀚闊大的杜甫詩意影像群。在這條漫長燦爛的杜甫詩意畫脈絡中,彭先誠無疑是離當下人們最近的一位。

彭先誠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畫家,彭先誠已83歲高齡。他善畫鞍馬人物,常借古詩詞及傳統題材入畫,題材涵蓋人物、山水、花鳥。同時,彭先誠擅長沒骨點染破墨法,作畫重於直覺,註重偶然的水墨關系,作品筆精墨妙,格調清新。此次展出的作品,是彭先誠近四十年來精研傳統詩詞,以筆意表現的精品力作。

「吾家門前便是百花潭,自詡與老杜為鄰。」彭先誠說道,自己從小便居住在百花潭前,早早地便與杜甫結了緣。又在上世紀80年代,彭先誠購得「錢註杜詩上下卷」,此後作畫,常獲靈感。「杜詩名句中的風物,是我畢生慣見的自然天趣,經杜詩點染,成了我筆下百畫不厭的題旨。」彭先誠現場說道。

耄耋之年筆耕不輟

「杜詩啟用並拓展了我的筆墨視野」

「彭先誠的畫作所帶給觀眾的,是全新的、由現代的畫家所詮釋的詩意。在歷史上,傳統地表現詩意的畫,都是較為具象的。但彭先誠的作品中,存在著大量抽象性思維,透過他的筆墨表現出來饒有趣味。」在展覽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何家英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談到了自己對於彭先誠畫作的印象。

在何家英看來,巴蜀大地秀美獨特的自然環境,帶給了彭先誠無盡的靈感。而除了對自然生活的感受,此次展覽的作品更多表現的是他的懷古之意。「彭先誠在探究古代文化和詩意,以及古代藝術上,是花了大工夫的。哪怕是在小小的一幅畫作上,仍能表現出強大的張力。」

展覽現場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林木則談到,他認為彭先誠的作品,主要體現出兩個特點,那就是——守正和創新。「中國藝術核心的一點就是追求意象。而彭先誠的作品,在筆墨的隨意變幻中,根據自己的心境、情感,來營造一種意象、形象和心象,這是他非常突出的特點,也是他對傳統藝術的守正。」

林木談到了彭先誠的一幅畫作,畫中同時呈現了古人和今人,似乎打破了時空,「從中國的意象來講,這個感覺是對的,這就是他創新的一面。」

「假杜詩而賦山水,啟用並拓展了我的筆墨視野,應是我‘衰年變法’的心得。常居蜀中山間,每與雲水山石相守,方可領會杜甫‘秋興八首’詩意……」在自述中,彭先誠這樣說道。而今已經耄耋之年的彭先誠,仍醉心詩畫,筆耕不輟,也正如杜甫所說,「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本文圖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