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沈陽晚報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共同釋出,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夏天洗冷水澡更降溫?
流言:
夏天天氣炎熱,不妨多洗洗冷水澡,降溫效果更好。
真相:
實際上,冷水澡的降溫效果不如溫水澡。
冷水澡帶來的降溫只是暫時的。剛開始洗冷水澡時,冷水確實可以帶走皮膚表面部份熱量,但是洗著洗著,很容易給身體營造一種「環境變冷」的錯覺,導致身體進入「保暖模式」,皮膚血管收縮散熱減少,人體的核心溫度升高,洗完後反而感到一陣潮熱。因此,如果是以降溫為目的,更推薦用跟體溫接近的溫水(35℃—40℃),比洗冷水澡更降溫。
此外,天氣炎熱時,人比較容易流汗,此時皮膚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如果突然洗冷水澡,會刺激血管收縮,引起出汗不暢、心悸、頭痛等不適。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病史和心律不整人群,應盡量避免在夏天洗冷水澡。
三伏天曬背養生能「治百病」?
流言:
三伏天是曬背好時機,要抓緊伏天曬背養生提升身體陽氣、排毒祛濕,做到「冬病夏治」。
真相:
曬背並非所有體質都適宜。根據中醫理論,曬背適合於陽虛或寒濕體質。如果環境溫度高、曬背時間長,可能由於大汗淋漓導致體內津液大量流失,曬背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肺熱或肝火太盛、肝陽上亢。
三伏天曬背,有些人會出現皮膚紅腫、蛻皮、起疹子等情況,這是典型的急性皮膚光毒反應,皮膚因受到過度的紫外線照射,出現紅斑腫脹、灼熱感、癢痛感,如果不加幹預、繼續暴曬,還可能出現水皰、大皰並伴有劇烈的灼燒感,嚴重者還可能伴有頭痛、發熱、惡心、嘔吐、休克等全身癥狀。老年人曬背更要謹慎,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容易增加心腦血管急癥的發病風險。
出伏後,曬背也能繼續進行。秋高氣爽,外出曬背、接觸陽光不僅可以促進鈣吸收,還能調節內分泌,暢達情誌。環境溫度在20攝氏度以上,曬一曬都有好處。但需要註意,秋季氣溫雖逐漸轉涼,但天高雲淡使紫外線分外強烈,此時更要防曬傷。
極端天氣下鍛煉
更能增強體質?
流言:
「三九」和「三伏」分別對應著一年中最冷和最熱的時間段,即使在天氣惡劣的條件下,也應該堅持鍛煉,這樣才能增強體質。
真相:
極端天氣下鍛煉能夠增強體質嗎?其實不然。
「三伏天」戶外運動很容易脫水中暑,不應該推薦「夏練三伏」。如果非要運動,建議在有空調的室內,或者室外傍晚/夜晚較涼爽時進行,並且運動時每15分鐘補水一次,以防中暑。「三九天」也是一樣,寒冷的天氣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再加上冬天霧霾多高發,這個時候還強調戶外運動,反而得不償失。
另外,這樣的運動方式並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和對運動的適應能力與年輕人相差過多,過冷和過熱的天氣出門就已經是一大考驗,更不要說鍛煉了。強身健體是好事,但一定要適度。
兒童用藥,按成人劑量減半就行?
流言:
兒童用藥時,按照成人劑量減半即可。
真相:
兒童用藥直接按照成人劑量減半的做法不可取。
兒童和成人在藥物吸收、代謝過程中,對藥物的耐受性、反應性等存在顯著差異。因此,簡單地將成人用藥量減半用於兒童,不僅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還可能帶來用藥風險,嚴重時會導致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傷。
兒童用藥應該依據醫生的專業建議,根據兒童的體重、年齡、病情及藥物特性等因素綜合確定劑量。家長不應僅憑經驗或道聽途說自行調整用藥劑量,以免給兒童健康帶來不必要的損害。同時,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藥物的適應癥、用法用量、禁忌癥及不良反應等資訊,確保藥物對兒童的療效。
空調吹一夜會吹出面癱?
流言:
高溫天很多人都喜歡開著空調睡覺。有人早晨起床後發現自己面癱了,覺得是晚上空調和風扇吹的。
真相:
這個說法缺乏依據。雖然面癱是常見疾病,但成因至今未明。目前的證據並不支持空調或者風扇會吹出面癱。
雖然有少量不嚴謹的研究認為冷刺激可能與面癱有關,但基於現有的研究證據,權威醫療組織機構在解釋面癱的原因時,都不采納空調、電扇或冷風是誘因之一的說法。實在擔心的話,別讓空調正對自己的頭部吹就好了。
本期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