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長三角不養閑人,浙江淳安不養閑田

2024-02-01辟謠

前兩天,淳安下了一場雪。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農藝師葉綠綠著急地到大墅鎮孫家畈村的農田裏,看看剛剛種下不久的「春薈」。菜心積了一層薄雪,融化的時候擔心受凍,會損害青菜的品質。所幸問題並不嚴重,他拍下幾張照片,打算和村裏溝通後續該怎麽處理。

過去一年,作為企業派來的農藝師,葉綠綠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淳安縣各個村鎮的農田裏,指導村民在冬天如何種菜。長三角區域的早稻在春季播種夏季收割,晚稻在秋天成熟。而一進入11月,水稻田就一下子閑置了下來。冬閑田如何高效利用?

最近,淳安對這道題有了新解法。「我們的‘冬閑田聯農共富’專案,與農業龍頭企業攜手,形成產銷共同體,變‘冬閑田’為‘增收田’‘共富田’。」淳安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余青平說。

播種

冬閑田利用的好處顯而易見,蔬菜銷售能讓村集體有收益,僱用當地村民去田裏幹活,對他們也是一筆增收。但困擾也有兩點,一個是擔心不會種,一個是害怕沒銷路。

的確如此,在冬天種蔬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沒有大棚的露天田地,一旦下上一場大雪,就會有極大的種植風險,輕則損害品質,重則絕收。因此,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就是一門學問。經過評估,蘇州青、牛心甘藍、一點紅蘿蔔等對種植要求沒那麽高,利潤也很可觀,適合在淳安種植。

落雪後孫家畈村田地裏的春薈,劉暢 攝。

不僅如此,去年,淳安縣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企業一同舉辦了3期「生鮮蔬果提質增效」農產品質素與安全專場培訓,並成立專項種植指導組、采銷工作專班,全流程跟進服務。企業種植技術指導組也進駐淳安,尤其在育苗、定植、用肥用藥、采收等關鍵環節提供指導。

「這一次,我們要求企業必須品控前移,這樣才能夠避免驗收後不合格蔬菜產品被退回,造成產品損耗與運費增加。」淳安縣農業農村發展服務中心蔬菜(食用菌)和種子站站長、推廣研究員何愛珍告訴記者。她還建議企業在淳安建設總倉,這樣可以改善目前采收配送效率低、產品損耗、冷鏈成本高等問題。

以往對種植技術的不熟悉,在一次次溝通、培訓中逐漸改變。比如孫家畈村一開始種春薈,株行距種得特別寬,一個壟上只能種四株。「這樣菜種出來太大,而且產量低,所以我告訴他們縮小株行距,種八株。」葉綠綠指指田壟。而知道了該怎麽種,村民種植的積極性就被帶動起來。郭村村第一批蔬菜收割以後,如今田地裏再次種滿了蘇州青。「基本的技術我們已經掌握了,我想試著再種一批,村裏自己想辦法也去找找銷路。」姜家鎮郭村村的村委會副主任汪偉鋒說。

收獲

產銷共同體透過動員各方力量,形成「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聯結共富機制,有效破解技術、銷售、收益等「冬閑田」利用的難點堵點,取得了村集體、農戶、企業三方增收共贏的良好成效。

孫家畈村黨支部書記余蘇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水稻的價格是1.5元/斤,畝產一千斤,畝產值1500元左右,而冬季蔬菜的畝產值至少也有3500元,是水稻的兩倍還要多。今年,孫家畈村還在試驗種植兩批次的蔬菜,哪怕扣除各種成本,對於村集體來講也是一筆極為可觀的增收。

從前,村裏留守的基本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冬季農閑,老人們沒什麽事情可做,最大的愛好就是曬曬太陽、烤烤火。冬閑田利用起來以後,種菜的難度和體力強度剛好可以和他們適配。薪金日結,每天100—120元,勤快些的夫妻倆一起做工一個月能賺到七八千元。

郭村村的村民在采摘蘇州青,受訪者供圖。

今年,淳安「冬閑田」種菜與明康匯的訂單合作面積擴大到2000畝以上,全縣訂單合作模式目標7000畝。「過去,訂單合作地塊較為分散,我們吸取了經驗,將重點打造大下姜、汾口鎮、浪川鄉、姜家鎮郭村片作為集中種植基地。」何愛珍表示。

「我們期待生態圈形成後,吸引來更多的規模主體,比如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生產企業加入生產端。他們可以租下村集體流轉來的土地,將村集體和農戶納入管理,直接和經銷商對接,形成規模化種植,實作規模效益,真正盤活這些‘沈睡’的冬日田地。」何愛珍說。

欄目主編:孔令君

來源:作者: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