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人人皆可成才 人人盡展其才

2024-01-02辟謠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經驗篇

作為學校實驗員隊伍中的一員,上海交通大學校級公共服務支撐平台分析測試中心的饒群力透過對X射線繞射儀定向的創新性套用與研究,幫助院系教師們解決了一個個實驗難題,助力學校超導材料制備、有機和金屬混雜材料成分分析等5個技術方向的科研團隊取得重要進展。2021年1月,饒群力憑借突出的崗位貢獻晉升研究員職稱。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秉持「分類發展、多元評價」的人才發展理念,深化教師分類多元評價改革,暢通各類人才發展渠道,推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盡其才」的人才多維發展機制和文化環境。

19條「賽道」鼓勵教師分類發展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教師王雲從事風景園林學術研究、設計實踐與教學20多年,主持了上海近代園林與江南園林傳承、現代公園綠地評價與濱水景觀、長三角高密度城區公共空間與景觀更新等多項實踐研究,在城市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多次獲得園林領域國際獎項。然而,由於缺少SCI論文,王雲此前一直沒能申請職稱晉升。

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社科實踐套用型(藝術)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實施細則】正式出台,在這份檔中,實踐類成果得到認可,王雲借此成功晉升正高職稱。

「這是我獲評副高多年來第一次申報正高職稱,感謝學校為我們打通發展通道。」王雲說。

近年來,上海交大深化評價改革,出台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聘任檔,形成教學科研並重、教學、科研、實驗、工程、黨務、思政、高教管理、圖情、出版(期刊)、檔案文博等19條「賽道」,為教師提供了分類發展的通道。

對長期從事農業技術套用與推廣、鄉村發展規劃等工作的研究人員,著重考察可大面積推廣並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的實用技術,或能夠獲得行業認可的鄉村發展規劃設計方案;對文科學院中從事藝術套用等實踐領域的教師,著重考察其創作的藝術作品、影視作品或實踐案例的行業或社會影響力……上海交大改革後的評審標準更加突出實踐研究成果和成效,充分尊重學科差異特點和人才發展規律,一批優秀教師順利獲得晉升。

「代表性成果」激發創新活力

為了更好破「五唯」,上海交大在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工作中,探索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建立起首席研究員評聘制度,更加突出質素和貢獻導向。

2007年,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王欣澤跟隨教授孔海南來到大理,投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洱海專案的研究工作,一幹就是16年。當年,孔海南將他的第一支團隊帶到大理,將實驗室建在洱海邊,開始了洱海治理與保護的研究工作,書寫著「老人與海」的故事。而今,王欣澤從孔海南手中接過了保護洱海的責任,成為第二代「交大治水人」。2021年,一年365天有300天投身環境治理保護的「洱海常住民」王欣澤,獲評上海交大「首席研究員」。

代表性成果評價充分尊重學科差異,發揮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對於人才的評價不再單純依據課題、論文或者獎項,而是更加註重考察崗位實績。

2021年10月,學校兩名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科技人員,經過教授會議、外部同行評議、校級評審會議等程式,最終晉升為成果轉化系列研究員。

在教師教學成果評價中,上海交大還拓展畢業論文質素抽檢、試卷抽檢等評價工作,同時修訂青年教師參與思政工作經歷認定實施細則,吸引青年教師參與思政工作,出台【本科生班主任隊伍建設指導意見】,鼓勵高層次人才多參與學生培養工作,並註重實施包括同行專家、學院領導、教師自評、學生評價等在內的教師教學多元評價,註重教學效果,落實改進舉措,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質素。

「長周期評價」讓科研人員大膽闖

有「破」,更要有「立」。上海交大不斷完善「破立並舉」的人才評價體系,積極探索契合基礎研究規律的長周期評估手段,註重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使科研人員能夠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

2023年6月20日,上海交大釋出了一批自主創新研究計劃,包括「基礎研究特區計劃」和「交大2030」計劃。

揭榜掛帥、院士推薦、學院推薦、專案專員推薦……上海交大為「特區計劃」設計了多種選拔機制,旨在讓更多非共識領域的基礎和顛覆性研究得到有效辨識、獲得及時支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林天全就是由能源領域專案專員推薦入選的。當該專員了解到林天全一直有一個將光伏和電池結合起來的夢想後,便鼓勵其研發全天候、可移動、超時長的便攜式穩定電源器件。為充分松綁,在一段時間內,學校不對科研人員設考核指標,激勵他們放手幹、大膽闖。在經費使用方面,學校采用了充分放權的「包幹制」。

「交大2030」計劃則關註重大基礎研究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研究專案分3類開展支持。A類專案為自主培育的重大科研專案,支持戰略科學家及科技領軍人才,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學校優勢力量,融合各類創新要素資源,經學校認定並有專項經費支持的戰略性、前瞻性、引領性和交叉性研究平台和重大專案。B類專案為自主設立的重點研究課題,瞄準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倡導「0到1」的原始創新,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核心技術需求,解決國家重大裝備、重大工程、重點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C類專案為自主設立的青年探索基金,開展前沿創新領域的高風險、非共識、顛覆性研究,遴選不論學者頭銜、只看研究潛能,且一次性投入專案經費,對專案成果無嚴格考核要求,充分體現對青年人才和高風險、非共識、顛覆性專案的支持。

2022年,「90後」科研人員申濤入職上海交大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圍繞惰性鍵的選擇性活化與重組、綠色合成化學展開研究。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填了幾頁申請材料,闡釋了自己的一個創意想法,他便獲得了學校C類專案資助。

「在課題組經費較為緊張的情況下,‘交大2030’計劃真可謂‘雪中送炭’。」經費很快撥了下來,申濤說,是學校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大膽探索無人區,專案進展十分順利,已取得相關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31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任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