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為什麽宋代的瓷器有一種「高級的美」?

2024-08-06辟謠

說起宋代的瓷器,大家都會提起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說它們代表了中國瓷器審美的最高峰,說它們有一種「高級的美」。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審美主要分為皇室審美、文人審美和民間審美三大類,皇室審美強調頂級,因為他壟斷一切資源;文人審美強調救贖與哀傷,要麽寫自己心懷天下,要麽表現自己郁郁不得誌,就是樂與憂、進與退、得與失這些事情;民間審美則強調活潑自然,怎麽親切好懂就怎麽來,如果看不懂,你再有意義也是白搭。

宋代的美學之所以有意思,就在於宋代是文人皇帝治國、商業也非常發達,所以,原本割裂的皇室審美、文人審美和民間審美在宋代融為了一體,在皇家的資源、文人的思想、民間的趣味三大要素共同加持下,美學就成為生活美學,而且是各個階層都能共享的高級生活美學。

回到剛才的問題,當我們說這個美學「很高級」的時候,這個「高級」到底是指什麽呢?

我認為,所謂的「高級」就是能把一個再尋常不過的、日用的東西做出文化的質感,讓人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體會到超越物質本身的、精神的愉悅。

舉個例子,北京故宮裏有一個乾隆年間景德鎮禦窯燒制的瓷器之母,名字叫「各種釉彩大瓶」,器身從上到下裝飾的各種釉和彩多達17種,基本上囊括了中國自古以來所有的瓷器工藝。那我們把這個叫「高級」嗎?還是叫「高端」?我覺得都不妥,還是叫「高調」更合適——在我看來,它是典型的、浩大無邊的皇家權力的象征。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藏於故宮博物院。清代乾隆時期歷時60年,由於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對瓷器情有所鐘,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對景德鎮禦窯廠的苦心經營,一大批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會集於景德鎮,致使禦窯廠的瓷器生產無論在數量還是質素上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別是各種新奇淫巧的制品層出不窮,其工藝技術之高可謂鬼斧神工。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反過來我們看看排在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瓷器。青瓷,單色釉,日用器具而已,低調得不著痕跡,但就是這「雨後天青」的、灰灰的藍色,卻是宋徽宗一生的摯愛,也讓汝瓷成為全世界收藏界的團寵,所謂「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是也。

說到這裏必須講一個段子,我們知道,汝瓷的釉面上經常會有一些像螃蟹的爪子一樣細小的裂紋,也就是「開片」,據說,全世界存世的汝瓷不過100件左右,其中唯一一件沒有開片的,是一個存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水仙盆,但就是這個風華絕代的水仙盆,在清朝的時候,被乾隆當成了餵貓的飯盆。

所以你看,表面上這是一個水仙盆的命運的差距,其實背後是兩個王朝的審美差距。

相比「似玉非玉更勝玉」的汝窯,「哥瓷」更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典型。

我們知道,哥窯最大的特色是器物本身布滿了開片,比汝瓷更要顯著。這開片大小相似的叫「百圾碎」,弧形的叫「蟹爪紋」。這個「開片」的出現,原本是一種工藝上的缺陷,但大家覺得有這些紋路沒有問題啊,很好看,於是,在掌握了開片的規律後,特意人工燒制出開片釉,這個開片就從缺陷變成了一種特殊裝飾。

自然的開片則是瓷器在出爐後慢慢的「炸裂」,後來,隨著空氣的氧化,原來被黑炭水浸過的紋路變成了金色,所以就有了「金絲鐵線」的美名。

這種崇尚自然、把缺陷視為時間的禮物的風格,和今天日本流行的侘寂風,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我們再說一說鈞瓷,鈞瓷最讓人著迷的地方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也就是說,雖然人工可以努力,但鈞瓷最終算是自然的造化。

另外,爐裏的高溫驅動釉料流動,一個地方開裂,就會被釉水再次填補上,於是,釉料彎彎曲曲,好像蚯蚓在泥裏蜿蜒行走,這就形成了鈞瓷除色彩以外最顯著的一個特點——「蚯蚓走泥紋」,是不是感覺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總結一下,以五大名窯為代表的宋瓷,器型樸素,釉色單一,功能簡單,甚至還存在明顯的工藝缺陷,但是,無論是「雨過天青」的釉色,還是「蚯蚓走泥」的自然紋路,或者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造化,宋瓷,真正把工藝、美術、自然、造化融冶在了一爐,生產出了日用之器,這就是所謂的「高級」。

最後補充一點,由於宋代審美突破階層進入了生活美學的高度,因此,這種「美」最大的特征就是中和,不偏不倚、不高不低,正因為如此,它才能跨越時代,在中國人重新審視中國文化的今天再次成為頂流。

文/楊學濤(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