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關音菩薩」「監考老師」坐鎮高鐵靜音車廂,網友直呼愛了,律師分析

2024-02-29辟謠

「本以為是高科技,車廂內有特殊材料可以吸音,坐上之後才發現是純人工靜音,簡單來說,就是有人說話,乘務員會過來讓他閉嘴….....」

近日,部份選擇鐵路出行的乘客朋友發現,在購買高鐵票的選項上,出現了一個小的「靜」字,出於好奇,體驗了靜音車廂的乘客紛紛在網上寫下自己的感受,對於這樣直白高效的靜音方式,網友們忍俊不禁,甚至還有人表示這不是乘務員,這是「關音菩薩」。

「靜音車廂」和普通車廂有何不同?

2月28日,瀟湘晨報記者致電12306客服工作人員,據了解,鐵路部門在部份動車車組列設定了「靜音車廂」,旅客可以透過鐵路12306APP購買靜音車廂車票,在購票頁面,黃色「靜」字就是標識。

購票時,旅客可以勾選頁面內「請優先為我分配靜音車廂席位」的選項,閱讀溫馨提示內容點選確認後送出訂單,系統會在余票充足的情況下,自動分配靜音車廂車票。一般只是二等座會設定靜音車廂,一等座和商務座暫未設定,購買靜音車廂無需繳納額外費用,靜音車廂的座位價格與普通車廂相應等次的座位價格一致。

開啟12306app,隨機購買一張從長沙發車的高鐵票。並沒有看到購票上有此選項,工作人員表示「靜音車廂’目前全國只有部份開設,主要是京廣、京哈、成渝線等部份路線有提供此票,暫未全國推廣,購票物件目前也沒有限制,不過不建議攜帶嬰幼兒的旅客(0—7歲)選擇此車廂。

如果成功購票,進入車廂。上車後會提醒旅客手機等電子產品不要外放,調成靜音模式,如果行駛中途遇到發出噪音或者手機外放等情況,可以舉手和工作人員示意,工作人員會對發出噪音的行為進行一個勸導和阻止。

有購買過靜音車廂的網友表示,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買了靜音車廂的車票,其間他和朋友用非常小的音量說話,也第一時間被列車員制止了,結果一路上他們兩個人幹坐了5個小時。

據極目新聞報道,如果有乘客在靜音車廂內大聲喧嘩,工作人員會上前勸阻。如果多次勸說無果,工作人員可能會采取「強制措施」,引導乘客前往非靜音車廂,「也有可能對這類乘客後續購買車票進行限制。」

「關音菩薩」or「監考老師」?靜音車廂的嚴格是否「不近人情」

網絡上關於靜音車廂的測評引發了很多討論,也有乘客紛紛留言。即使是用氣聲的交談,依舊也會被乘務員警告,感覺乘務員和監考老師一樣。

「以為是不給外放,原來是不給說話,想接電話,睡覺打呼嚕怎麽辦?也有人覺得「不需要靜音車廂,只需要有兒童車廂就夠了」「既然已經是靜音車廂就應該,什麽聲音都沒有,為什麽要一次次地打破底線?」

湖南聯合創業律師事務所管委會委員、副主任、高級合夥人劉研表示,高鐵購票本身是乘客和高鐵雙方之間締結了運輸客運服務合約,客運服務合約就是對應的一些服務條款,那如果購買的是特殊的靜音車廂,規則裏面明確車廂內要保持安靜的時候,如果在合約當中明確了,又違反這個規則,要面臨的違約的責任。

劉研用普通車廂和靜音車廂做了對比解釋說明。普通車廂也有相應的一些提倡性的條款,是不具備所謂的違約制裁的因素的,每個車廂裏都主張在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但問題是大聲喧嘩,沒有懲罰條款,只有透過個人素養自發的公序良俗。提倡性的條款往往是沒有牙齒的條款,靠的是社會的公德。但是靜音車廂就不一樣,靜音的車廂是有詳細的合約約定的。

第一,從列車員角度來說。列車員有職責去制止只要發現這種情況,第一時間要去制止,如果不制止的話,會視為列車員的失職,列車員在合約約定,要保證經營車廂實作真正的經營的環境。

第二,從購票消費者角度,購買了這個車票,就視為遵守合約的約定,接受這個違約責任的這個合約懲罰啊,對應的,如果說列車員制止,就必須按照我們的合約原理,要停止侵害其他購票乘客的權益。需要把手機關掉,甚至必要的話,就可以請出進行車廂。甚至有可能會在一定期間內特別嚴重的後果的情況下,一定期間內禁止你購買靜音車廂的車票啊,多種方式來保障這個靜音車廂的靜音得到實作。

第三,其他購票乘客,比如說小孩,剛出生小孩,他會有可能制造噪音,有時候作為母親,也沒法制止,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在購買車票的時候,對於這個現在兒童乘車有個申報的過程。我們列車員看到這些乘客,不小心購買了進行車廂的車票的時候,是不是要人性化地幫他處理,進行變更相應的座位,避免的麻煩,或不必要的違約的事情發生。明目張膽的在我們車廂裏大聲喧嘩的接電話,那就說明他是一種故意的行為,需要透過取證來判斷他的行為。

為何「低效」人工靜音,乘客車票購買意願卻依然強烈

據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訊息,早在2020年,鐵路部門就曾試點過靜音車廂服務。2024年1月20日起,提供靜音車廂服務的動車組列車又新增了35列。

透過數據的增長以及此次討論背後,網友提出的「建議推廣」等高贊評論可以看到。大眾對於靜音車廂的接受度普遍較高,目前互聯網上存在爭議的也是關於購票之後出現的行為界限的討論。為何「低效」的人工提醒靜音依舊讓人們能夠產生強烈的購票欲望?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客對出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旅客希望能夠擁有更加安靜的乘車環境,靜音車廂的出現也回應了廣大旅客的期待。

現實生活中,不文明的現象如何幹預處置往往成為難題。乘坐高鐵是一個固定不可隨意離開的公共場所,不像日常生活中可以回避。高鐵上因為噪音的爭吵屢見不鮮,這樣的人工「貼臉」阻止,何嘗不是一種公共情緒的宣泄,讓人覺得「快意恩仇」。不過「靜音車廂」並非一勞永逸,如何讓車廂真正「靜」下來,為何人們更加期待這樣車廂出現,背後的社會意識變化更值得思考。

瀟湘晨報記者 黃康睿

爆料、維權通道:套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