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台食安案延燒 專家稱一些商家或因成本上漲「冒險」

2024-04-01辟謠

中新社台北3月30日電 (記者 楊程晨)台灣近期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台北「寶林茶室」素食餐廳暴發的米制食物中毒案引起社會廣泛關註。農經學者張宏浩3月30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當社會經濟狀況不好,原物料成本上漲,就可能導致一些商家選擇「替代方案」。

台北「寶林茶室」餐廳發生的大規模食物中毒事件仍在延燒,截至30日發稿前,累計接報25例中毒個案,其中2人不治身亡。台當局「衛福部」將此次事件定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並在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今年以來,台灣已發生包括台糖瘦肉精、「寶林茶室」餐廳、日本小林制藥紅曲成分保健品在內的多起食安事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宏浩受訪時表示,當市場狀況不太好、經濟沒有蓬勃發展時,各種原物料價格上漲擡高商家業者的經營成本,這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麽東西的量縮水,很多人都有感受,過去便當(指盒飯)排骨比較大、配菜比較多;要麽量保持一致,但原料比較便宜,這就容易牽扯到食安問題。」他說,這些所謂的「替代方案」,往往風險性較高,其生產過程不排除會出現品控問題。

據報道,「寶林茶室」租約即將在3月31日到期,業者肇禍是否系結業前清空保存不當的庫存食材所致,引起熱議。張宏浩認為,因與公眾生活息息相關,食安事件受到社會輿論的極大註目在所難免。就「寶林茶室」案的調查情況來看,此次事件還不至於造成較大的社會恐慌,目前仍是一起「個案事件」。

台當局有關方面及台北市政府針對此次事件的調查尚未完結,張宏浩也提醒,需要厘清,問題到底是出在原料生產、保存、運輸等源頭環節,還是人為疏失導致。

他還指,在台灣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再完善的法律規範都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地防堵食安漏洞,防止類似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再發生有賴於查緝部門的嚴格執法,以及喚起生產者、經營者的良心。有關方面也應更多、更全面地向消費者提供食安資訊,培養消費者自發性防禦的意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