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驚蟄·蟄蟲驚而出走 春意萌動|歲時物語

2024-03-05辟謠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制圖 王思祺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伴隨著春日的一聲雷響,驚醒蟄伏於地下越冬的蟄蟲,萬物蘇醒過來,天地之間的暖意漸升。此時春氣萌動,大自然又有了新的活力。俗語說:「春雷響,萬物長。」3月5日,又是一年驚蟄時節到來,這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意味著仲春已至。

驚蟄海報 制圖 王思祺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由此可見,驚蟄節氣,其標誌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同時,中國勞動人民自古便極為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時節。驚蟄的到來,也在告訴農戶們,在這萬物生長的時節,一年中的春耕大忙已經開始了。

驚蟄時節,春意漸濃。因為進入三月,正好也到了「九九」之時。根據中國古代民間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數九」,冬至後的八十一天為「冬九九」。要數完九個九日,才是春暖花開之日。今年的驚蟄節氣,恰在第九個九日當中,此時天氣乍暖還寒、忽冷忽熱。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十四節氣的節氣名稱中,驚蟄是唯一以動物昆蟲習性來命名的節氣。「驚」為驚動,「蟄」為蟄蟲。光從名稱之中,也能看到這個節氣與昆蟲緊密聯系在一起。而從樹林間、草叢中傳來的鳥啼蟲鳴,也是春天發出的聲響。

那麽,流連在博物館之中,又會邂逅怎樣的春意呢?在四川博物院館藏的一幅清袁佩芳草蟲畫頁中,只見在綻放的花朵之下,有昆蟲隱秘其中。這是清代書畫家袁佩芳所繪的寫意花鳥,學惲壽平沒骨技法。畫芙蓉蚱蜢。左側款署「袁佩芳」,鈐印「袁」「佩芳」。據【益州書畫錄續編】中記載,袁佩芳本是廣西桂林人,隨父宦遊四川,遂家焉。善畫花卉,生動異常。肆力於惲冰女史,卓然自成一家。

清袁佩芳草蟲畫頁 四川博物院藏

而在蟲鳥的叫聲之外,春花的絢麗爛漫,采桑耕種的春事匆匆,都是春天發出的訊號。同樣是四川博物院館藏的明譚玄遊春圖扇面,畫二士人乘馬遊春歸來,左上題「遊春不覺歸來晚,花掩重門帶月敲」。款署「甲戌清和寫於昆湖舟次,譚玄」,側押朱文「譚玄之印」一方印。畫中,足見古人在山鄉野間遠足遊樂的場景,領略著春日的盎然生機,和田間的鳥語花香。

明譚玄遊春圖扇面 四川博物院藏

「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驚蟄的到來,在愈來愈濃的春意之中,在感知到蟄蟲覺醒的聲音後,不妨在大自然的萌動之中,感受無限的春光,盡情享受這春暖花開的時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