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西漢長沙國漁陽王後和她的時代:看兩千年前的大女主

2024-07-23辟謠

她是秀外慧中、貞順與孝義並重的漢廷公主,從繁華的長安來到偏遠的長沙,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她是風華絕代、膽識與才華並存的長沙王後,為維護國家的安定統一,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發光發熱。

澎湃新聞獲悉,為紀念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50周年,長沙博物館將於7月16日推出「她從長安來——漢長沙國漁陽王後和她的時代」文物特展。展品來自湖南省內及西安、徐州等地的7家文博單位總計近200件,涉及金銀器、玉器、青銅器、漆木器、陶器等多種類別。再現了西漢長沙國一個社會一統,物產豐沛,生活富足的繁盛時代。

「漁陽」題湊木,西漢(前202~8)

1993年長沙望城坡「漁陽」墓出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長沙市嶽麓區望城坡古墳垸搶救性發掘了一座西漢初期的大型豎穴巖坑墓,是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這座墓采用黃腸題湊葬制,規模巨大,氣勢恢宏,宛如一座「地下宮殿」。

漁陽王後墓發掘現場,「黃腸題湊」(短木枋)清理後的情景

黃腸題湊是古代的一種特殊墓葬型制。「黃腸」是就建築題湊所用材料的顏色和形狀而言,古人將制成長條形的去皮黃心柏木稱為「黃腸」。題湊則是指材料的堆放形式和結構,「題」是指柏木的一端,「湊」 是指向內聚合拼湊而成的結構。所以「黃腸題湊」即若幹黃心柏木統一以一頭向內,呈輻輳狀堆放於內棺及便房外圍。

漁陽王後墓發掘現場,墓室回廊四周清理後的情景

這種葬制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它是身份、地位和權力的象征。在漢代禮制中,黃腸題湊與玉衣、梓宮(棺柩)、便房(棺房,或稱內槨室)、外藏槨(回廊)等,同屬於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組成部份。

漁陽王後墓室平面圖

根據漢代禮制,黃腸題湊與梓宮、便房、外藏槨等同屬於「天子之制」,經天子特許,諸侯王和重臣死後也可享用這種葬制。漁陽墓出土的兩件木楬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註意。其中一份寫著「陛下所以贈物:青璧三、紺繒十一匹、薰繒九匹。」來自「陛下」的赗贈體現出墓主與西漢皇室的關系。另一份寫著「青緒禪衣□□、□衣、絹緒禪衣三、□禪衣一、白緒禪衣六、□禪衣一、相緒禪衣四□。凡廿六衣。王裞。」 「裞」指生者向死者贈送衣被,這裏的王應該指長沙王。可見,墓主與西漢皇帝與長沙王都有著密切關系。

「陛下所以贈物」木楬

墓主的身份完全明確下來,是根據出土的封泥「長沙後府」及漆器和題湊上刻寫的「漁陽」。「後」在西漢,是皇帝、諸侯王的正嫡夫人的專稱,而「漁陽」被認為是墓主的自稱。至此,基本可以確定漁陽的身份是長沙王後。

「王裞」木楬

許多學者根據葬制和陛下贈物等推斷,漁陽是漢室公主的可能性極大。「漁陽」戰國時屬於燕地,秦朝設定漁陽郡,這應該是她婚前曾經封邑的地名。長沙國「勢疏而最忠」。當時南越不受漢朝控制,常常在邊境挑起爭端,而長沙國是朝廷防止南越侵犯的重要防線。漁陽嫁給長沙王,極有可能就是為了籠絡長沙,遏制南越。

漁陽墓出土有金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兩千余件,種類豐富,數量繁多。當人們試圖從這樣多的物件裏構建出墓主的身份時,得到的結論本來不應該只有「漢皇室公主」與「長沙國王後」。這兩個身份,一個依托於漢朝皇帝,一個依托於長沙國王,都與漁陽的男性親屬息息相關。「漁陽」本人,應該是一個更為豐富的形象。

漁陽墓墓室隨葬器物(第二層)分布圖 圖源【湖南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發掘簡報】

此次展覽除了實物之外,展廳裏還能看到利用無人機航測、三維激光掃描、三維建模、動畫制作、多媒體展示等多種科技手段的數碼展,觀眾可以更直觀更生動地了解漁陽王後墓的構造布局。

「長沙元年」銅壺,西漢(前202~8)

2006年長沙風篷嶺張姃墓出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漢代諸侯王一般都有自己的宗廟,遇重大活動會舉行祭祀。「長沙元年」銅壺就是一件祭祀用器,口沿處刻有銘文:「□壺一容五鬥有蓋並重廿六斤十三兩長沙元年造第八。」說明此壺為長沙王府宗廟祭器的第八件。「長沙元年」為長沙國紀年。據【史記】記載可知,王國或侯國有各自的紀年,不同於皇帝紀年年號與年數並用,只用年數,不見年號。

玉牌貝帶飾,西漢(前202~8)

1974年長沙陡壁山1號漢墓出土

長沙博物館藏

玉牌貝帶飾,西漢(前202~8)

玉牌貝帶飾,是指漢代人在皮、絹質腰帶上縫綴飾物,以長方形牌式玉、瑪瑙或琉璃為帶頭,帶上綴飾玉貝或瑪瑙貝的腰帶,使用者的身份為諸侯王、列侯和劉氏宗室等。這一組帶飾由透雕獸紋玉珩(héng)和12枚玉貝組合而成,均為透閃石軟玉,色澤潤白,制作精美。

玉牌貝帶飾,西漢(前202~8)

玉牌貝帶飾,西漢(前202~8)

這組玉牌貝帶飾出土時位於棺的中部,左右對稱放置,有明顯使用痕跡,為墓主生前腰間絲帶或革帶上的裝飾玉。這種牌式帶扣分別在左右側邊框的外緣有圓孔,顯然是特意為使用而制作的。使用時應有銅(鎏金)或其他材質的外框。玉牌式帶扣綴玉貝的腰帶創始於西漢,成為彰顯王侯威儀的重要表征。

雙鋪首四足陶爐,西漢(前202~8)

2013年長沙時代傾城1號漢墓出土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作為一個以美食聞名的「網紅城市」,燒烤在長沙夜宵江湖中必有一席之地。其實2000年前的漢代長沙人就已經熱衷於擼串了。觀眾可以來展廳看看這件漢代的燒烤爐「雙鋪首四足陶爐」,看看它和現在的烤爐有什麽不一樣。漢代人會把羊肉、牛肉、雞肉、魚肉等切成大塊,串在簽上,架好「燔(fán)爐」,點燃木炭,一手執串,一手扇風,等待著美食出爐。不知道長沙王和王後為國事煩惱的時候,會不會也邀上三五好友克恰燒烤。

「漁陽」漆繪耳杯,西漢(前202~8)

吃燒烤總要配點啤酒噻?漆耳杯就是一種飲食器,用來飲酒或喝湯。漢代漆器的制作工序復雜,需要花費很多勞動力,據【鹽鐵論】記載,一漆杯要用百人之力方可制成,其價格相當於十個銅杯,相當昂貴。由於漆飲食器比青銅器更具優越性,所以深得貴族喜愛,漆器也自然成為了地位和財富的象征。

五弦築,西漢(前202~8)

1993年長沙望城坡「漁陽」墓出土

長沙簡牘博物館藏

除了吃喝,當然還少不了玩樂!這件「五弦築」是「漁陽」墓出土的一件木質五弦樂器,被學術界稱為「天下第一築」。築因以竹擊奏而得名,演奏時以手托持,用竹尺擊弦發音。有關「築」樂器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策】。【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高漸離擊築的記載更是傳頌千古。只可惜,到了唐宋時期,「築」就失傳了,一直沒有實物。直到「漁陽」墓中它的出現,人們才得以首次見到這種古樂器的真面貌。

酒令木骰(tóu),西漢(前202~8)

骰,俗稱「色子」,是一種行酒令玩具。和現今骰子不同的是,這個木骰一共十八面,每面分別陰刻「一」至「十六」字,剩余兩面的一面刻「酒來」,相對一面刻「驕」字。骰子令是漢朝人飲酒時常玩的酒令,因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可以輕松地活躍酒筵氣氛,所以漢朝人常在酒宴上使用。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2月16日。

(本文根據長沙博物館、澎湃新聞過往報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資料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