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在追高求新中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重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觀察

2024-03-19辟謠

原標題:在追高求新中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重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觀察

在追高求新中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

重慶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觀察

(記者王金濤 何宗渝

黃興)汽車司機把頭靠在座椅頂端的柔性頭枕上,就能以腦電訊號代替手的操作並局部控制駕駛系統——來自長安汽車的這項專利,預示著未來腦電控制技術或將量產裝車。

這是重慶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個場景。如今,這座全國制造業重鎮,正在因地制宜壯大現代制造業集群,全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升級,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

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煥然一新

記者走進全球單體最大的氨綸生產基地——華峰重慶氨綸公司,只見生產車間忙碌而有序,一根根只有頭發絲1/4粗的氨綸纖維正從機器中抽出。

別看氨綸那麽細,但彈性極好,拉伸5倍還能回彈。它就像紡織品裏的「味精」一般,只要少量摻入織物中,就能顯著改善織物效能,讓人感覺柔軟舒適、富有彈性,已成為各種高端服裝的重要原料。

「我們瞄準氨綸這一賽道,持續開展科研攻關,自主研發的超耐氯氨綸等多項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華峰重慶氨綸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陳召傑說。

華峰重慶氨綸公司是重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代表。根據規劃,重慶「十四五」末將在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提升至50%。

也向智能制造躍遷。近年來,重慶著力以新一代資訊科技賦能傳統產業,推動企業部署套用工業互聯網、雲服務等智能制造技術,實作了生產成本降低和質效提升。

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汽車變速器領域的龍頭企業。走進該公司變速器裝配生產線,只見監控大屏即時顯示各項數據,「車間大腦」自主決策生產時序;一旁的智能小車穿梭運輸物料,工業機器人揮動手臂協同作業,一台台變速器有序生產下線……

「瞄準高端制造方向,我們圍繞企業營運流程打造數碼經營能力,管理模式正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該公司副總經理潘凱說,公司依托5G、大數據等技術對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即時采集生產線153台器材、超1.2萬個器材傳感器的各類數據,每天產生的數據量超40G;以數據流為牽引,實作對生產管理、質素管理等功能的深度分析,生產效率提升30%。

老牌企業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同步推進產品和產線智能化升級,2座智能工廠、6個數碼化車間、39條智能生產線構築起智能制造「班底」,公司近3年營收年均增幅達16.5%。

從行業龍頭企業到海量小微企業,從傳統的鋼鐵、化工等行業到通訊技術、資訊服務行業,「數碼之花」讓傳統產業煥然一新。截至2023年底,重慶已有12萬余家企業「上雲上平台」,建成144個智能工廠和958個數碼化車間,已投用的智能工廠生產效率平均提升50%、生產成本平均降低30%。

向新而行,新賽道布局謀篇

基於深厚的制造業基礎,重慶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不斷開辟一條條新賽道。

「多年來,長安汽車持續加碼研發,在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方面已掌握200余項核心技術。去年公司累計申請專利4900余件,平均每天14件。」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依托自主打造的智能汽車數碼化平台架構,未來幾年公司將推出20余款智能電動汽車。

Micro

LED被譽為終極顯示技術,重慶康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瞄準這一產業前沿,集聚200多名研發人員持續開展技術攻關,推出了一系列未來顯示產品矩陣。「市場需求持續攀升,剛開年新訂單就排起了隊。」公司相關負責人樊娜說。

「目前,重慶已集聚數十家新型顯示企業,2023年產業集群完成產值769億元,力爭3年內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型顯示創新發展高地、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重慶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電子資訊處副處長左翊君說。

布局未來產業,蓄力長遠發展。2023年,重慶瞄準產業前沿,前瞻性地提出打造衛星互聯網、生物制造、生命科學等六大未來產業,實施未來技術策源、創新成果轉化、產業集群打造、強化場景驅動、創新人才匯聚、開放合作拓展六大行動,厚植未來產業發展「土壤」,正在組織攻關覺醒睡眠與記憶、人類免疫力解碼、器官再生與制造、建設空間太陽能電站等重大科研課題。

今天的「種子」,可能就是明天的「大樹」。

位於重慶主城東部的兩江協同創新區,目前已集聚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西北工業大學重慶科創中心等科研院所40余家,打造科研平台110余個;位於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金鳳實驗室,引進40個科研團隊入駐,匯聚各類科研人員超過400人。此外,重慶還將布局建設明月湖實驗室、廣陽灣實驗室和嘉陵江實驗室,建立輕金屬、衛星互聯網套用、頁巖氣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布局實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與芯片、先進制造、生物醫藥、核心軟件等重大科技專項。

集優聚強,現代制造業集群加速構建

重慶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9個,如何在眾多發展狀況不同的產業中培育新質生產力?這需要一個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

2023年,重慶提出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即推動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3個萬億級產業集群、3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6個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以及18個「新星」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

集優聚強,聚鏈延鏈,這一戰略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開年以來,捷報頻傳。「重慶造」新能源汽車產銷「飄紅」:1月至2月,長安汽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7.5萬輛,同比增長54%;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7萬輛,同比增長485%。前2個月,重慶新能源汽車品牌問界、深藍均進入國內造車新勢力品牌月度銷量榜前十名,問界更連續位居榜首。

作為傳統汽車制造重鎮,重慶汽車產銷量一度問鼎全國。順應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近年來重慶引進、培育了16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匯聚產業鏈企業200多家,智能網聯汽車56個關鍵零部件中布局完成55個。

「隨著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構建,重慶產業結構更優,科技動能更強,新興產業已成為高質素發展的重要引擎。」重慶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趙斌表示,截至2023年底,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2.2%;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達到5.85萬家、7565家、3694家。

新興產業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素增長註入強勁動能:2023年,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先進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功率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傳感器及儀器儀表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15%、11.2%,液晶面板產能產量躍居全國前列,全球近五成筆記電腦「重慶造」……

一大批未來技術及產品連點成線、織線成面,正逐步形成現實產業鏈。以衛星互聯網產業為例,目前重慶兩江新區已集聚星網套用、零壹空間等頭部企業,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已有139家、產業規模35億元,基本形成了衛星互聯網上下遊產業鏈聚合發展態勢;在前沿新材料領域,重慶集聚國創輕合金、中化學華陸新材料、中科潤資等一批企業,帶動一整條新材料產業鏈集群式發展。

「在構建現代制造業集群過程中,新質生產力勢必加快形成、壯大。」重慶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藍慶華說,到2027年,重慶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將邁上4萬億元台階,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高至36%。(王金濤 何宗渝 黃興)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