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意大利政府對Stellantis「很上火」

2024-06-12辟謠

據外媒近日報道,在意大利西部的裏窩那港口,有上百輛Stellantis集團旗下品牌菲亞特的Topolino電動汽車被扣押在此。據悉,這批車輛原本從摩洛哥進口,準備在意大利市場銷售,但遭到了意大利政府的「嚴打」,因而被扣留在港口無法完成通關。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原來,這批菲亞特Topolino電動汽車的車身上均貼有象征意大利國旗的綠、白、紅三色貼紙,以彰顯其意大利血統。然而,這些車輛均在摩洛哥制造,而非在意大利,違反了「意大利制造」相關法案。

近來,意大利政府對汽車行業出手,嚴查國內任何可能誤導消費者、暗示產品為意大利制造的標識,從銘牌到車身貼紙都涵蓋在內。Stellantis是意大利惟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旗下菲亞特、瑪莎拉蒂、Alpha·羅密歐等品牌的總部均在意大利。意大利政府的這一舉措是針對誰,不言而喻。實際上,自今年以來,意大利政府和Stellantis就一直「不對付」,雙方圍繞後者在意大利的產能水平問題爭吵不斷。而Stellantis將產能轉移到低成本國家、在意大利大幅裁員的做法讓意大利政府很生氣。此外,雙方關於中國車企在意大利建廠的問題也存在嚴重分歧。

01 為「意大利制造」正名

該事件發生後,Stellantis集團一位發言人表示:「該貼紙的惟一目的在於表明產品的制造商歸屬。我們決定等待相關部門的批準,之後將移除貼紙。」

這一幕對於Stellantis來說,可能會覺得似曾相識,因為今年4月就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當時,Stellantis旗下超豪華品牌Alpha·羅密歐釋出了首款純電動車型——Milano(意大利語,意為「米蘭」),新車定位小型SUV。Milano以意大利北部著名城市米蘭命名,這也是Alpha·羅密歐於1910年成立時所在的城市,也是該品牌的總部所在地。

這本來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誰也沒想到會引發軒然大波。因為雖然這款車型名為Milano(米蘭),但其將在Stellantis旗下波蘭Tychy工廠投產,這也使得該車成為首款在意大利以外國家生產的Alpha·羅密歐車型。此舉遭到意大利工業部長阿道夫·烏爾索的批評,烏爾索稱,該汽車制造商的決定違反了「意大利制造」相關法案。為了緩和與意大利政府的緊張關系,Stellantis隨後將Alpha·羅密歐這款新車的名稱從「Milano」更名為「Junior」。

不過,Alpha·羅密歐新車改名顯然並不能安撫意大利政府官員,因為他們真正在意的是,Stellantis決定在其他國家生產這款車型,而非意大利。此前,Stellantis行政總裁唐唯實曾表示,將這款車的生產地定在波蘭而非意大利,將使該車型的零售價降低約1萬歐元。

02 轉移產能、裁員惹怒意政府

自今年年初以來,意大利政府與Stellantis的關系就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雙方的癥結在於Stellantis能否在意大利擴大投資,提高生產水平。作為意大利惟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2023年Stellantis在意大利共生產了約75萬輛汽車,包括52萬輛乘用車和23萬輛貨車。這也導致去年意大利國內汽車產量不足80萬輛,而意大利政府希望提升至130萬輛。

為此,從今年開始,意大利政府開始與Stellantis進行深入談判,希望敲定其在意大利汽車業的廣泛投資,提升本土汽車產量。不過,談判進展不順,雙方存在較大的分歧。為了降本增效,Stellantis有意將部份車輛生產從成本較高的法國、意大利等地,轉移至低成本的摩洛哥、塞爾維亞等地區,這也是導致其在意大利裁員的重要原因。今年年初,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曾批評Stellantis將汽車生產轉移到低成本國家的做法。但唐唯實不為所動,稱Stellantis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制造商之一,因此只考慮在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生產高端汽車,而將更便宜、利潤率較低的車型轉移到其他地區進行生產。

在意大利,Stellantis不僅面臨著政企關系緊張的復雜局面,而且還要處理勞資關系緊張的問題。前不久,Stellantis與多家意大利工會簽署了自願裁員協定,其在意大利的裁員人數增至3000多人。據悉,自願裁員一直是Stellantis在意大利裁員的主要方式。該集團2021年由菲亞特基利斯勒(FCA)和標致雪鐵龍(PSA)合並成立時,其意大利員工總數約為5.5萬人,至今已經減員1萬多人,且這一數碼還在不斷上升之中。

今年4月,數千名意大利員工在Stellantis位於意大利北部城市都靈的汽車制造基地附近舉行了罷工活動,以反對該公司管理層提出的新一輪裁員計劃。包括當地汽車工人、政界人士和市民在內的約1.2萬人聚集在都靈,要求Stellantis保障工人的工作,並保證歷史悠久的都靈米拉菲奧裏工廠和意大利其他工廠的未來。

03 對中國車企建廠態度分化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Stellantis在意大利的汽車產量同比下降9.8%,至17萬輛。由於國內產能不斷流失,再加上與Stellantis談判進展不順,意大利政府正在積極招攬特斯拉以及中國車企前往該國建廠。

烏爾索此前曾透露,意大利正與特斯拉及3家中國汽車制造商進行談判,目的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國車企來投資設廠,以實作該國年產130萬輛汽車的規劃目標。據外媒報道,這3家中國車企分別是比亞迪、奇瑞和長城汽車。不過,意大利似乎並不是中國車企建廠的首選地。長城汽車並未對這一傳聞作出回應,而比亞迪去年年底已經宣布在匈牙利建廠,奇瑞則於近日官宣與西班牙埃布羅公司合作並設立合資企業。

前不久,東風汽車擬在意大利投建產能的訊息開始在市場上流傳,但東風汽車內部人士立即進行了辟謠,稱公司暫無上述計劃。中國車企屢成「緋聞物件」,可見意大利政府的熱情,該國政府殷切地希望中國車企來意大利建廠,能帶動國內汽車產能提升、推動汽車業向電動化轉型。

在意大利政府積極邀請中國車企赴意建廠的同時,Stellantis卻「酸」上了。近日,Stellantis方面表示,如果中國車企在意大利建廠,可能會導致該公司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包括關閉部份工廠。「如果有人想要在意大利引入來自中國的競爭,我們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受歡迎的決定,而有人需要為此負責。」唐唯實說,引入其他車企很可能導致Stellantis在意大利的市場份額流失,銷量也會受到影響,屆時其在該國可能不再需要那麽多工廠了。

唐唯實的這一表態,無疑再次加劇了Stellantis與意大利政府的緊張關系。而且,這種未戰先怯的態度,也暴露了Stellantis在面對競爭時的狹隘和脆弱。而意大利政府對此也不予理會,仍熱情地向中國車企「拋橄欖枝」。

實際上,不只是意大利,歐洲多國政府都在積極招攬中國車企在當地建廠。原本意大利積極爭取的奇瑞,最終選擇在西班牙與當地車企埃布羅公司成立合資企業。雙方將在西班牙巴塞隆拿自由貿易區前日產工廠所在地,建立新的生產設施。日產於2021年關閉該工廠,而埃布羅於今年3月獲得了該工廠的全部控制權。從2022年開始,奇瑞就表現出了對埃布羅及該工廠的興趣,雙方經過互訪和溝通,最終組建合資公司。據悉,新工廠將於今年投產,預計從2027年開始在新的生產線上每年生產5萬輛汽車,並計劃到2029年將年產量增加到15萬輛。

法國政府也在積極招攬中國車企在當地建廠。前不久,比亞迪與法國最大汽車經銷商Emil Frey France宣布達成合作,雙方計劃在當地建立銷售網絡。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近日對此表示,如果中國電動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決定在法國設立工廠,法國將表示熱烈歡迎。「法國對所有工業專案持開放態度,尤其歡迎比亞迪和中國汽車工業的到來。」勒梅爾如是說。

文/編輯:萬瑩 版式:王琨

給小編加個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