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動脈硬化!預防動脈硬化,做好這7點!

2024-06-27辟謠

在我們身體的深處,流淌著一條條生命之河——血管。它們悄無聲息地輸送著養分和氧氣,滋養著我們的每一個細胞。然而,當這條生命之河遭遇「淤泥」阻塞,即動脈硬化時,我們的健康就會面臨巨大的威脅。

什麽是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是一種慢性疾病,是動脈壁內層脂肪、膽固醇和其他物質堆積形成斑塊的過程。這些斑塊會使動脈變窄、變硬,導致血液流動受限,進而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心臟病、中風和外周動脈疾病。

動脈硬化的形成過程

動脈硬化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多步驟的過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1. 內皮細胞損傷:動脈內壁(內皮)受到損傷是動脈硬化的起點。損傷可能由高血壓、高血糖、吸煙、肥胖等因素引起。

2. 脂質沈積:受損的內皮細胞更容易讓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和其他脂質進入動脈壁,並在那裏積聚。

3. 炎癥反應: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對脂質沈積做出反應,白細胞(如巨噬細胞)被吸引到受損部位,並試圖吞噬脂質,形成泡沫細胞。

4. 斑塊形成:泡沫細胞、平滑肌細胞和脂質等在動脈壁中積聚,逐漸形成斑塊。這些斑塊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增大,導致動脈變窄和變硬。

5. 斑塊破裂:不穩定的斑塊可能破裂,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進一步阻塞血流,可能引發心臟病或中風。

動脈硬化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動脈硬化對身體的危害包括:

1. 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會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引發冠心病。嚴重情況下,動脈斑塊破裂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心臟病發作)。

2. 中風:頸動脈和腦動脈硬化會阻礙腦部血液供應,增加中風(腦卒中)的風險。斑塊破裂或血栓形成還可能導致缺血性中風。

3. 高血壓:動脈硬化使動脈變窄,增加血流阻力,導致血壓升高,進一步損傷血管。

4. 外周動脈疾病:腿部和手臂的動脈硬化會引起外周動脈疾病,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和運動能力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組織壞死或截肢。

5. 腎臟損害:腎動脈硬化會導致腎臟供血不足,引起腎功能下降,最終可能導致腎衰竭。

6. 動脈瘤:動脈壁的弱化和膨脹形成動脈瘤,可能破裂,導致嚴重的內出血和危及生命的情況。

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動脈硬化,降低其對身體的危害。

會出現哪些癥狀?

1. 冠狀動脈硬化:供應心臟的血管硬化可能導致心絞痛(胸前疼痛或壓迫感,可能向左臂、頸部、下巴或背部放射),尤其是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嚴重時可引發心肌梗死,表現為劇烈胸痛、冷汗、呼吸困難、暈厥等,需緊急就醫。

2. 腦動脈硬化:可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或腦卒中。癥狀可能包括突發的面部、手臂或腿部無力或麻木,尤其是身體一側;說話含糊、理解困難;視力模糊或喪失;頭暈、失去平衡或協調;嚴重的頭痛等。

3. 下肢動脈硬化:可能導致外周動脈疾病,表現為行走時腿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休息後緩解。嚴重時,即使休息時也可能感到腿部疼痛,足部冰冷、膚色變化,甚至潰瘍或壞疽。

4. 腎動脈硬化:可能引起高血壓,尤其是在以前血壓正常的人群中突然出現。其他癥狀可能包括夜尿增多、腎功能減退等。

5. 腸系膜動脈硬化:可能導致消化不良、餐後腹痛、體重減輕,嚴重時可引起腸梗阻或腸壞死,表現為劇烈腹痛、腹脹、嘔吐、血便。

6. 主動脈硬化:可能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表現為胸痛、背痛,有時伴有休克癥狀,如血壓驟降、冷汗、意識喪失等。

動脈硬化的癥狀可以非常廣泛,且早期可能不易察覺,隨著病情進展,癥狀逐漸顯現。如果您有上述任何癥狀或擔心自己有動脈硬化風險,應及時咨詢醫生,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和必要的治療。

如何治療動脈硬化?

生活方式的調整

1. 健康飲食:采用低鹽、低脂肪、高纖維的飲食習慣,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對於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癥),還需遵循相應的飲食原則。

2. 規律運動:堅持適度的體育活動,如快步走、遊泳或騎單車,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

3. 體重控制:維持健康的體重,減輕肥胖對血管的負擔。

4. 戒煙限酒:徹底戒煙,限制酒精攝入,避免煙酒對血管的進一步損害。

5. 減壓與心理健康:學習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保持樂觀心態,減少壓力。

藥物治療

1.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是最常用的,可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減緩動脈硬化進展。

2. 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可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3. 降壓藥:控制高血壓,常用藥物包括ACE抑制劑、ARBs、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等。

4. 降糖藥:對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使用如二甲雙胍等藥物。

5. 其他藥物: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還會使用抗凝藥物、擴血管藥物等。

手術治療

1. 介入治療: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包括球囊擴張術和支架植入術,用於開通狹窄的血管。

2. 外科手術: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頸動脈內膜剝脫術,適用於嚴重血管狹窄或閉塞。

3. 下肢動脈成形術和支架植入:改善下肢血液迴圈,緩解間歇性跛行。

定期監測與復查

定期進行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的監測,以及必要的心電圖、心臟超聲波、血管造影等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治療動脈硬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患者與醫生緊密合作,持續關註並管理相關風險因素。在任何治療方案的調整前,務必咨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如何預防動脈硬化?

1. 健康飲食

控制脂肪攝入:減少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攝入,如橄欖油、堅果和魚類。

增加纖維攝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類,有助於降低膽固醇水平。

控制糖和鹽的攝入:減少含糖飲料和高鹽食品的攝入,避免過量的糖和鈉攝入。

2. 定期鍛煉

有氧運動:如步行、跑步、遊泳和騎單車,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力量訓練:每周至少兩次的力量訓練,有助於增強肌肉和改善代謝。

3. 維持健康體重

管理體重:透過健康飲食和定期鍛煉來保持正常的體重,避免肥胖。

4. 戒煙限酒

戒煙:吸煙是動脈硬化的重要風險因素,戒煙可以顯著降低動脈硬化的風險。

限酒:飲酒要適量,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每天不超過一杯。

5. 管理慢性疾病

控制高血壓:定期監測血壓,必要時透過藥物和生活方式改變來控制血壓。

控制高膽固醇:定期檢測血脂水平,飲食和藥物結合降低膽固醇。

管理糖尿病: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來控制血糖水平。

6. 減壓

緩解壓力:透過瑜伽、冥想、深呼吸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7. 定期體檢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早期發現並管理動脈硬化的風險因素。

透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保護心血管健康。

動脈硬化是一種嚴重且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但透過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醫學檢查,可以有效預防和管理這一疾病。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鍛煉、戒煙、控制體重以及監測血壓和血脂水平,都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