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湖南為何稱呼江西人為「老表」,聽湘贛文化大咖怎麽說?

2024-04-21辟謠

「老表好,我們回家了!」4月13—14日,石頭記江西社暨湘贛文化學術交流活動在南昌市老年大學大禮堂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湘贛兩地的文化親緣和紅色文化的獨特價值進行了深入討論。活動吸引了來自湖南和江西的文化學者,石頭記讀書社書友,南昌市老年大學優秀學員等400余人參加。

湘贛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湖南與江西,地理相鄰、人文相親,自古以來就有著緊密的文化聯系。特別是在中國革命歷史中,湘贛兩地的紅色文化更是留下了深刻的銘印。此次,湘贛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是對兩地文化親緣的一次深入探討,也是對紅色文化價值的一次重新認識。

「老表」的稱呼莊重而又親切

「在整個中華大地上,有著最為深切和親密關系的省份,湖南和江西是其中之一。」湘贛文化名家講壇上,江西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南昌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東有教授,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表」這一莊重而又親切的稱呼,講述了湖南與江西密切的地緣、血緣關系,兩省是真正的兄弟姊妹。

「江西既是人口遷徙的重點地區,也是樞紐地區,很像一個人口遷徙的大‘漏鬥’,江西人填湖廣、四川、雲貴。填四川、雲貴的人口中有很多是從湖廣再次遷徙。‘老表’的稱呼至少由此而始。」陳東有說。

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內部經常性移民流動的國度。在近兩千年的行程中,除了山東人出關、山陜人走西口、中原人去四川、中部人遷西南和東部人下南洋幾次大型移民外,中原人過江南遷是最為大型,也是次數最多的移民了。

天下米粉出江西,有米粉的地方,就一定有「老表」。陳東有表示,以江西為界,凡是由北方中原過長江遷來江西和福建、廣東,即包括江西及江西以東以南的遷徙者,因為是遷來之客,一般稱之為「客家」。再以江西為界,也包括江西人在內,往西、往西南遷徙者,除了在四川、貴州和廣西一部份地區也有客家之外,一般不叫客家。「因為這至少有上百萬、繁衍後已有上千萬的人群,進入湖廣、四川、雲南、貴州之後,沒有像客家那樣固執地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民俗,而是入鄉隨俗,與當地人民融為了一體,但他們卻記住了‘老表’這個稱呼,並世代相傳,他們在自家老人口傳和家譜中會找到自己從哪裏來的根據。」

「老表」這個稱呼,在現代曾經是一個十分土氣的名詞,其中不乏貶義。

「現在必須正名。」陳東有表示,殊不知「老表」之稱呼,飽含著多少代人的辛酸苦辣和悲歡離合,實際上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貴州等地傳播很廣,在民間,只要說到「老表」人們會有一種特別的感情表露出來,莊重,而且親切。「因為這涉及到這幾個省,特別是湖南和江西人的來歷和拆不開的血緣親情。」

據了解,目前湖南人中的70%左右,湖北、四川、雲南、貴州人中的50%左右,祖上都是從江西遷徙而來的。

湘贛兩省像一對「雙胞胎」

湘贛兩省地理相連,同為「江南丘陵地區」,兩者之間有一種地理上奇特的「對稱性」。湘贛文化學術交流座談會上,江西財經大學副研究員溫江斌從湘贛兩省的地理、文化進行了分析。

「兩個省像一對‘雙胞胎’,頗為相似。」溫江斌說,湘贛有兩個大湖:洞庭湖、鄱陽湖;兩個長江支流:湘江、贛江;兩條貫穿南北的鐵路:京廣、京九;兩座名樓:嶽陽樓、滕王閣。

湘贛兩個空間之間是橫亙於湘贛邊境的幕阜山脈與羅霄山脈,使得兩省之間交流頗多,特別是湘東和贛西之間,雖然有幕阜山、連雲山、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等阻隔,山間谷地卻有四條天然孔道,為兩省之間民間互動、人口遷徙、商業交接等提供了天然的通道。

「湘贛兩省文化上有著太多的關聯性、相似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溫江斌表示,自兩宋到明清,江西與湖南從事「會講」「訪學」「遊歷」等活動的知識分子,成為當時文化交流和資訊雙向傳播的主要載體。如宋代理學大儒周敦頤、朱熹,明代江右王門鄒守益、羅洪先與楚中王門就是這種文化互動融合的重要代表人物。

「隨著人口遷徙進入湖湘,走南闖北的江西人為湖南帶來了開闊的視野和格局。」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陳宇翔教授表示,不同文明的碰撞、交融,開拓了「吃得苦、霸得蠻」的湖南人的眼界,更加激發了湖湘文化中的進取精神。

湘贛地區的紅色文化不僅是革命歷史的見證,更是兩地人民共同精神財富的象征。從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居,到秋收起義、井岡山鬥爭等一系列重要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這些地方不僅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和革命鬥爭的艱辛,也體現了湘贛人民堅韌不拔、敢於犧牲的革命精神。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張誌初表示,湘贛兩地要透過規劃進「盤子」,創新趟「路子」,共同傳承和發揚湘贛文化根脈、湘贛精神血脈,透過「課堂+殿堂」「紅色+彩色」「活動+拉動」等方式,共同呵護這朵惠民之花綻放得更加絢麗,讓湘贛紅更加長紅。

湘贛文化的交流,不僅加深了與會者對湘贛文化的認識,也為兩地文化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透過這樣的學術交流活動,湘贛文化的研究與傳承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動,兩地的文化親緣也得到了新的詮釋。「文化發展就像流淌的河水,只有透過交流,文化的力量才會凸顯出來。」中新社湖南分社社長白祖偕說,湖湘文化與江右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需不斷開拓讀書視野,豐富湘贛文化研究交流,傳播、擴大湘贛文化研究成果的影響,從而提升文化研究價值。

湘贛文化交流活動期間,舉辦了湘贛文化學術交流座談會、湘贛文化名家講座、湘贛情聯誼會、百人滕王閣齊誦【滕王閣序】直播等活動。

石頭記讀書社成立於2020年6月,由鄭佳明、周建剛、彭永等專家學者和部份黨政機關幹部、高校教師於長沙自發建立,現依托惟盛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中心執行維護,融合發展。讀書社取石頭「至凡至微,至大至堅」之意,匯聚省內外有誌於發揚光大湖湘文化的有識之士,深入挖掘湖湘人物精髓,打造地域品牌,立足「思想加技術」,突出「線下與線上 」,聚焦「理論和實踐」,以傳播湖湘文化、推動全民閱讀為己任,打造立足長沙、覆蓋全省、面向全國的文化品牌。

瀟湘晨報記者陳張書 攝影饒力明

爆料、維權通道:套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