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鐘鼓樓→永定門 解鎖更多北京中軸線的「秘密」

2024-08-08辟謠

今天,在印度首都新德裏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鐘鼓樓:晨鐘暮鼓

用聲音管理時間的範例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全長7.8公裏。在明清時期,鐘鼓樓以晨鐘暮鼓的形式區分晝夜時辰,統一全城時間。依靠鐘鼓報時,中軸線上的城門規律地起閉,有效實作了對於城市的管理。

鐘鼓樓是北京中軸線北段的地標建築,與天安門、端門、故宮構成的朝堂區域共同組成「面朝後市」的都城規劃範式。明清時期,鐘鼓樓承擔著城市計時、報時功能。見證了中國古代鐘、鼓報時的傳統生活方式。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鐘鼓樓的神聖性或者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呢?它是透過聲音來管理這個城市生活,晨鐘暮鼓,其實就是一早一晚來管理人們的日夜的生活。很有趣的是乾隆自己有一塊碑,現在還保留在鐘樓的前面,它叫重修鐘樓禦碑,他講「聲與政通」要「碩大龐洪」,周圍十幾裏大家都能聽得到,就像政令一樣,讓每一個人都知道,所以大家才能整齊劃一。他在構建一個文明的體系,我覺得這恰恰特別貼合中軸線對於秩序的構建,對於文明的構建。

明清時期,北京城形成了內外四重城郭,即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 宮城與皇城是皇家生活空間。
  • 內城和外城則是百姓的居住空間。
  • 正陽門和永定門作為內城和外城的正南門,與其他城門一起行使城市管理與軍事防禦等職能。其中,正陽門也是北京內外城門中規模最大、形制等級最高的城門建築。兩處城門建築現如今也作為北京中軸線的重要景觀視點。

    萬寧橋:做減法 露真容

    萬寧橋,是北京中軸線上最古老的橋梁,它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中部、什剎海東岸,是北京中軸線與大運河玉河段的交匯點。自元代始建的萬寧橋歷經滄桑變化,一度難見真容。如今,這座寓意「萬年永寧,堅固不朽」的萬寧橋已重現光彩。

    垂柳相伴,荷花簇擁,運河水潺潺而過,橋欄望柱和欄板上的花紋,燒錄著這座700年老橋的歷史,這就是現在的萬寧橋。而在整修前,人們其實難見到萬寧橋的真容。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所所長 葉楠:比如說,我們會發現這個橋的兩側,橋板兩側都懸掛和連線了非常多的管線,包括在這個橋一側有一些遮擋橋體的綠化、牌匾,還有一些市政的電箱,所以我們當時覺得這樣一個有很高價值和歷史的橋,並不能完整地呈現於老百姓的視野當中。

    為了讓這座老橋展露真容,相關部門決定大刀闊斧做「減法」,拆除了橋體附著的自來水管道及通訊光纜管道;車輛在橋上的行駛速度,也不能超過30公裏每小時。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所所長 葉楠:在今年4月,還進行了限行,就是 七座以上的機動車,除公交車之外,不允許走萬寧橋之上通行。所以這幾個手段在交通層面極大地弱化了萬寧橋作為一個古橋承擔的交通功能,這是一個最重要的改變。

    此外, 萬寧橋下的四只鎮水獸,如今也已經拆除了鐵籠子,完整展現在大家面前,與古橋、河水一起構成了中軸線上靈動的城市景觀。除了這些「減法」,相關部門還調整了萬寧橋東側的綠化空間,增加了親水步道,修整了橋西側的河道駁岸。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歷史文化名城規劃所所長 葉楠:這樣的方式凈化了萬寧橋周邊的環境,才能讓萬寧橋以更好的、跟歷史景觀更接近的一個方式呈現在城市的公共空間當中。

    國家禮儀建築

    中華文明延續性的獨特見證

    北京中軸線上的許多建築都與國家禮儀息息相關。故宮與景山延續了中國傳統宮苑的功能布局與禮儀制度,是明清兩代重要的國家性禮儀空間,見證了北京中軸線上多元的禮儀文化傳統。到了現代,天安門、外金水橋與天安門廣場及其建築群共同組成的國家禮儀與公共建築承擔了重要的國家禮儀功能,與故宮、景山等建築共同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禮制傳統與文化傳承。

    國家文物局文物古跡司司長 鄧超:這條軸線向南去延伸,到了廣場之後,左側現在是我們的國家博物館,它是承載著我們中華文明5000年文明史、1萬年文化史和人類發展史的一個厚重的歷史殿堂,它的功能和太廟是不是有一定的延續性。在右側,人民大會堂是我們國家所有這些重要的國家政治活動中心,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殿堂,它和社稷壇的江山社稷是不是功能一體的延續。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所以我們講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這種觀念的延續。如果從【周禮·考工記】記載那個時代開始,3000年的歷史,這3000年的歷史,城市的建設,人們對於城市、國土、秩序的理解,都在這條軸線上體現出來。講一個古代中國當代故事,講中華文明的延續性、統一性、包容性,等等;這些方面我覺得它是特別好的一個案例,在這個最重要的位置上,你會發現「以中為尊」的思想始終影響著我們。

    南中軸線禦道

    綠意流淌的古道新貌

    北京南中軸線禦道位於正陽門與永定門之間,總長約3公裏。明清時期,這段路是皇帝出行至天壇祭天或到先農壇扶犁必經的中央禦道。

    近年來,北京持續提升南中軸線禦道環境品質, 實作了南中軸禦道景觀的全線貫通,為市民遊客提供了一處領略古都風貌、感受中軸線魅力的好去處。

    如今的南中軸線禦道,國槐整齊排列,綠意盎然,形成了南中軸線正陽門與永定門之間通透的綠色視覺廊道。

    2021年9月,東城區啟動了北京中軸線綠色空間景觀提升(東城段)工程。該工程專案位於天壇公園西門周邊和永定門外大街沿線,其中位於永定門地區公園北側67米的禦道鋪設工程,是該專案的重要一環。

    東城區園林綠化局綠化二隊工作人員 楊飛:這個位置以前是一個公交場站公交車的一個掉頭線,為了保證禦道的連通,我們把這個公交掉頭線往北移了,按照原有的拱形的青白石的禦道進行鋪裝,延續了歷史的風格。行道樹采用的是一些粗壯高大的國槐,增加了一些常綠樹、花冠木、色帶、地被等等,改造面積是18000余平方米,我們栽植了近600株喬灌木,色帶大概有600多平方米。

    2022年8月,北京南中軸線禦道景觀全面開放,以前的封閉區域變為開放的綠色空間,花草清香、蜂蝶蹁躚,座椅幾步可見,這裏已成為市民遊客休憩鍛煉的好去處。

    何種遺跡能夠被列入

    【世界遺產名錄】?

    截至目前,中國已擁有世界遺產59項,自然遺產15項,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40項。

    世界遺產通常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何種遺跡能夠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又是符合了哪些標準呢?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正式頒布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世界遺產包括三大類:

  • 世界文化遺產
  • 世界自然遺產
  •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那麽,什麽樣的遺跡能夠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呢?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能夠被列到世界遺產名錄當中,是要符合它的價值標準,現在規定的有10條價值標準,符合其中一條就可以了。 北京這次我們談到的核心價值標準就是世界遺產的價值三和價值四。

    價值標準三的內容是:為延續至今或業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價值標準四的內容是:展現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建築、建築與技術的整體或景觀的傑出範例。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呂舟:比如說價值三,遺產物件應該是一個文明或者文化傳統,北京中軸線這樣一個巨大的建築群,它是延續至今的中華文明的見證。標準四講的就是這組建築能夠見證一個時代,見證一個歷史時段、一個區域,建築形態上,或者它作為一個城市規劃或者一個景觀,它叫建築和技術的一個綜合體,比如說我們的都江堰,類似這樣的一種類別。北京中軸線無疑是城市核心建築群的一個傑出範例,放在中國還是放在全世界都沒有問題。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