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登峰者丨智辰農業董事長黃建設:助力農產品出圈,將山外的客人「帶回來」

2024-01-05辟謠
影片載入中...

文/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高煜棋 影片/高煜棋 熊韻婧 張子儀

2023年12月27日,2023湘菜年度盛典現場,黃建設一手拿著筷子從盤中夾起一塊臘肉,一邊向圍在附近的人們介紹,「這是我研究出來的預制菜,色香味俱全!」

作為湖南智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建設分別在預制菜和臘制品領域打造了「食掌櫃」和「湖湘肴」兩個品牌。

與餐飲的緣分,則要從16歲那年走出湖南安化的大山,進入長沙一家小餐館幹活開始說起。

走出大山,從小餐館的洗碗工做起

「我是從山裏走出來的放牛伢子,來到大城市後,每一個機會都很珍惜。」

1993年,黃建設走出了安化的大山,來到了長沙。彼時,只有16歲的他只想著如果去餐館幹活,能有口肉吃。

就這樣,黃建設的餐飲之路就從洗盤子、配菜開始了。不久,因為工作勤快,人也踏實,他被安排進入廚房,開始了長達15年的「升級打怪之旅」。最後,成功升任了廚師長一職。

「我們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只要肯幹就一定會有收獲。」15年間的艱辛和汗水,黃建設輕描淡寫地略過,只留下一句這樣的感慨。

也正是這段經歷,讓他目睹了當時餐飲行業食材配送混亂,原料良莠不齊等問題。無論是食材配送商還是餐廳,對食材品質的關註程度,都遙遙不及其價格。

但黃建設認為,餐飲行業的核心,應該是食材的選用,「市場上的好食材太少了,但是顧客對於食材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餐飲行業的痛點就在於食材。」

2005年,他在星沙創立了食掌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預制菜生產、銷售。後來,由於經營得出色,這家小廠又相繼在湘陰、長沙進行了擴建。

3000萬元建廠,想留住臘味中的年味

回想起做臘肉的初衷,黃建設說,離不開「傳承」和「發揚」。

「小時候,最期待殺年豬。年豬的肉從年頭吃到年尾,所以家家戶戶都會‘炕臘肉’。」說起兒時的味道,黃建設印象十分深刻,「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沒見過這場景,更不用說學著自己去做了。」

城市裏沒有炕臘肉的條件,會制作臘肉的人也越來越少。長此以往,這門老祖宗的手藝會不會失傳?

想到這裏,黃建設抱著保護「炕臘肉」的手藝,將家鄉的這個特色傳承下去的心態,進入了預制菜中的臘肉細分賽道。

2020年,他投資3000萬元,在家鄉建起了臘味工廠,「湖湘肴」應運而生。「湖湘肴」傳承民國時期的紙包工藝,在傳統的熏制手法上進行創新和突破,首創紙包臘肉熏制技術。

「紙包臘肉是安化山區熏制臘肉的方法,用木漿制作的皮紙將臘肉包裹後進行熏制。」黃建設說,「皮紙能夠隔絕灰塵汙漬,降低煙熏味,制作出的臘肉既安全健康有幹凈衛生。」

「我們會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黃建設透露,創立「湖湘肴」,推出「紙包臘肉」,也是完成父親的心願。在大山裏勞作了一輩子的父親,希望更多人了解到大山裏獨特的「珍饈」,讓紙包臘肉真正地走出大山。

而目前,黃建設的侄子也進入公司進行學習,未來將把這份事業傳承下去。

把大山的美味帶出去,將山外的客人請進來

「安化是個好地方,黑茶、黑豬都十分有名氣。」提起家鄉,黃建設言語中滿是自豪。「湖湘肴的臘肉熏制工廠開在安化,也是想反哺家鄉。經過5年的打造,安化臘肉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

如今,安化臘肉成為了國家地標性產品,成功申報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這樣一塊小小的臘肉,也對安化農產品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火腿可以成為一種奢侈品,臘肉為什麽不行?

黃建設直言,希望建設全透明、公開化的工廠,向客戶呈現熏制臘肉的震撼場景,了解一塊好臘肉制作全程。他強調,目前,工廠預制的臘肉已經有了規範的流程和標準,每一塊臘肉從原料選用到制作加工,都有嚴格的規範,而且可以溯源。

湖湘肴還與長沙理工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合作,成立了紙包老肉制品研究院,從養殖到加工,對臘肉進行全面的創新研發。

眼下,在安化縣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一座臘肉博物館已經在計劃當中。在「安化紙包臘肉」品牌的持續推動下,制作臘肉的研學活動也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往體驗制作臘肉的過程。

透過預制的現代工藝,將紙包臘肉的手藝賣出大山,將山外的客人們請進來。

登峰者說

犇影片:今年預制菜行業有些爭議,對此您怎麽看?

黃建設:預制菜並不是近年才興起的,它其實存在很久了。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監督的不斷加強,預制菜應該是越來越安全的。以前大家對於預制菜不是很了解,也有很多小作坊生產預制菜,沒有統一嚴格的生產標準,就容易出現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但是現在對預制菜的標準和要求都越來越高了,從QS到SC,我們的生產標準是很嚴格的。

犇影片:如何看待預制菜行業未來的發展?

黃建設:預制菜其實是以後餐飲的一種發展趨勢。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工作事業繁忙,沒有很多時間花在做飯上,預制菜就是很好的選擇。

今年湖南成立了湖南省預制菜行業協會,協會的成立也能更好地制定標準、統一管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要靠企業自覺,要用良心做好產品。也希望社會能多給這個行業一些時間,讓大家看到預制菜的向好發展。當然,業內人士也要做好準備,給社會公眾一些了解、接受預制菜的時間。

記者手記:「放牛伢子」也能實作大抱負

稱自己是個「來自安化大山的放牛伢子」,黃建設的笑容看上去有些敦厚。因為較少接觸媒體,鏡頭前略顯局促。但是,每每談到自己對於事業的執著追求與迫切想要回報家鄉的抱負,他總是侃侃而談。

從農戶家的豬圈菜地到城市居民的餐桌,黃建設用二十年打破了這個時空界限。從「想解決自己的溫飽」到「我要回報家鄉」,他離家創業,又把這份成果帶回家鄉。

從「傳承」到「發揚」,他以在廚房打磨了十幾年的沈澱,做真正讓食客喜愛的好食材、好產品。

站在行業的最前端,期待像黃建設一樣,有理想,也有責任心的預制菜領域企業家們,能夠帶領這個行業朝著更加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探索餐飲的多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