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一滴水帶動的產業鏈,產業與機遇在廣闊農田蓄勢待發

2024-07-22辟謠

央視網訊息:2024年以來,在全國財政支出中,農林水支出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增速。國家的錢用到了農林水事業的方方面面。

為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中央財政把畝均補助水平從1300元大幅提高到2400元。不僅如此,2023年底增發的萬億國債中,有1254億元也用在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上。 農田裏的「硬核科技」助力農業增產增收

財政持續加力,如何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又激發了怎樣的市場活力?

記者來到河南新鄉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的時候,正趕上農技工作人員在監測站裏清理昆蟲。

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範區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區域站工作人員薛勝軍介紹,這裏光是昆蟲監測器材就有三種,有能跟蹤預測直徑20公裏範圍內昆蟲群的昆蟲雷達,有監測低空區域的蟲情監測系統,還有在夜晚能打出六七公裏遠光柱的高空監測系統。

除了監測昆蟲,這個「六情」預警監測站還能監控苗情、墑情等農作物生長的情況。這樣一個監測站,可以對周邊10萬畝高標準農田進行指導。

在平原示範區,記者還發現了一個「新基建」。這樣一根桿整合了高畫質網絡攝影機、氣象系統、土壤監測系統等多個裝置。

農田有了「智慧大腦」,種田也從「靠經驗」變為「靠數據」。平原示範區的「數智大腦」平台上,匯集了監測站和數據傳感整合桿的所有數據,氣溫、風向等情況一目了然。

科技也在改變傳統的種植習慣。在獲嘉縣,記者在玉米地邊上見到了種糧大戶老李,他正忙著用手機澆地。

老李介紹,傳統灌溉方式,一個人只能管理一個水泵,一天澆5畝地,每畝工錢24元。使用智慧灌溉後,一個人能控制4—5個水泵,一天能澆100畝地,每畝工錢直接降到了一兩塊錢。 「淡季不淡」 一滴水帶動的產業鏈

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讓田地增產、農民增收,還帶火了眾多產業。俗話說,農業「有收無收在於水」,記者在河南新鄉走訪時發現,一滴水已經引發了灌溉器材市場的震動。

離開獲嘉縣,記者趕到了30多公裏外的灌溉產業園。

孫光澤是這家節水器材企業的負責人,他們主打的這種卷盤式噴灌機,一台器材就能澆200畝地。廠房建成不過一年多,生產量卻是像玉米拔節一樣快速生長。

澆水的器材有了,輸水管道就在隔壁,不過十幾米的距離。管道生產企業正在發貨,這一車管道的長度就有24000米。

這種正在生產的是專門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輸水管道。上半年,企業的產值同比增長30%左右,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旺季,他們開始提前生產備貨。

據了解,這個260多畝的園區裏,已經集中了10家國內知名灌溉器材生產企業。2023年,光是支持新鄉第一批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從這個園區供應的灌排裝備就超過130多萬台(套),價值10億多元。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成果轉化處處長鄧忠介紹,目前,灌溉產業園已形成了一套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由於科企緊密合作,科研機構的成果轉化率從2021年的不到10%,提高了現在的26.6%。 高標準農田蘊藏多少機遇

不光是灌溉器材,在河南新鄉,按示範區標準建設的農田,每畝都要涉及田、土、水、路、林、電、技、管、氣九個方面的建設內容。每個方面的背後,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在這塊玉米地邊上,農戶馮艷霞正在忙著鋪滴灌帶。

據了解,目前,新鄉已經完成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的建設,第二批100萬畝也已經啟動。在這張新鄉地圖上,記者看到,圍繞市區已經形成了一條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帶。

沿著產業帶,記者發現,在新鄉,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上下遊產業都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在當地一家化肥生產企業的測土配方實驗室,檢測員王榮靜介紹,比以前更忙,每個月各項指標樣品加起來大概有六七千份,比2023年多20%左右。

企業負責人劉興旭介紹,農民測土施肥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加,他們2023年整體復合肥的銷售量是250多萬噸,2024年可能會達到280多萬噸。

同樣熱火朝天忙生產的還有農機裝備產業園,工人正忙著將器材裝車。

從種子到土壤,從化肥到養護,從收割到加工,圍繞一塊高標準農田鋪展開的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和機遇鏈。

2023—2030年,中國平均每年要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實作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巨大的產業機會和發展機會正在廣闊的農田上蓄勢待發。

編輯:楊書傑 責任編輯: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