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限薪、退薪小作文瘋傳,業績承壓下金融業降薪來了?

2024-07-07辟謠

限薪、降薪、退薪……多篇小作文在市場流傳,將金融圈薪酬話題頂上熱門。

近期,先是有市場訊息稱,有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退薪、某國有大行總行降薪10%,隨後又有「退薪貸」等段子在市場傳播。

雖然各種小作文真假難辨,但部份金融機構薪酬走低已是事實。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2023年上市銀行中有20家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滑;上市券商概念板塊中,有29家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滑。銀行反向討薪的名單也在不斷拉長。

在此背後,一方面是金融行業近年來業績普遍承壓,部份頭部銀行、券商機構業績持續下滑。而另一方面則與監管破除「金融精英論」的導向密切相關。

退薪、降薪小作文瘋傳

近期,金融圈退薪傳聞不斷。6月有市場訊息稱,某央企要求旗下公募基金公司在6月底至8月中退回2023年發放的超過290萬元的資金,且不區分獎金歸屬期、是否屬於往年遞延。7月初,有市場訊息稱,某國有大行總行將降薪10%。

此後,多個關於「退薪貸」的截圖在網絡流傳。一則圖片內容顯示,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杭州銀行講課時提到,「退薪貸應運而生」。綜合資訊來看,網傳的「退薪貸」是指,針對金融行業員工因退薪產生的資金缺口設定的專屬產品。

不過,上述小作文的真實性有待確認。以「退薪貸」為例,記者向多家銀行客服經理求證,各行均表示無此類產品。隨後,李迅雷在朋友圈回應稱,「退薪貸」是「假的」。

金融圈降薪來了?

薪酬頻繁站上輿論風口浪尖背後,是金融業「降薪潮」來臨?從數據來看,金融業各細分領域表現有所差異。

作為此前高薪代表的銀行,薪酬增長開始出現頹勢。第一財經此前報道,Choice數據顯示,按照員工人均薪酬=(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期初員工人數+期末員工人數)/2)計算(下同),40余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0家銀行2023年人均薪酬同比下降,降幅在0.02%~14.36%。其中,有7家銀行已連續兩年出現人均薪酬下滑。(詳見報道 【銀行薪酬揭秘:超半數銀行人均薪金下降,也有員工年入23000萬】

此外,銀行「反向討薪」的力度不斷加碼,規模攀升至歷史新高。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渤海銀行、哈爾濱銀行、天津銀行等11家上市銀行在年報中詳細公布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情況,累計「反向討薪」金額近億元。「反向討薪」總金額最高的是招商銀行,2023年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涉及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4415人。

不少銀行「反向討薪」金額亦有明顯增長。例如,渤海銀行2023年追索扣回績效薪酬2344萬元,較2022年的1760萬元增約584萬元;東莞農商行2023年績效薪酬因故扣回金額合計172.8萬元,較2022年的66萬元增長1.6倍。

不過,從今年一季報來看,上市銀行整體應付職工薪酬波動不大。第一財經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一季度,上市銀行應付職工薪資合計4218億元,去年同期應付職工薪資約為3935.34億元。

與銀行相比,券商、創投等領域近年降薪更為明顯。

記者據Choice數據統計,2023年,在券商概念板塊的57家公司中,共有29家員工人均薪酬出現下滑,占比過半。

其中下滑振幅最大的是中金公司。根據Choice數據,該公司員工人均薪酬從2021年的116.42萬元下降為2023年的70.04萬元。此外,還有5家公司2023年員工人均薪酬下滑超5萬元。

今年一季度,券商員工整體薪酬水平還在進一步下滑。根據Choice數據,券商板塊的50多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合計應付職工薪酬120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88億元下滑約13.32%。

此外,降薪的寒意甚至已蔓延至創投圈。「募投管退」等環節承壓的中國PE/VC從業者,在金融行業降薪中「傷得不輕」。近日,北京基金業協會編制的【PE/VC機構薪酬調研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3年創投行業降薪趨勢延續,整體年薪水平較2022年下降20%~40%。

具體來看,一線投資機構的基礎薪資維持不變,但受大環境影響也無法避免投資節奏和出手頻率的下降,不同行業組的年終獎下降可達10%~50%。國企央企背景的投資機構降薪程度,視政策監管要求而受到不同影響,但國資背景機構薪酬體系中的遞延機制已全面實施。市場化機構則會用整體部門裁撤、降薪、降低員工福利等方式來降低營運成本。

業績承壓

金融圈出現降薪跡象的關鍵原因,或在於近年來行業的經營業績普遍承壓,人均創收逐漸減少。

今年以來,頭部銀行業績下滑明顯。在上市銀行中,一季度,營業收入在千億元規模以上的只有4家,分別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均為國有銀行。這4家國有銀行的營收規模、凈利潤均出現下滑。截至一季度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198億元、1860億元、1608億元、2009億元,同比下降3.41%、1.76%、3.01%、2.96%。利息凈收入為1614億元、1445億元、1127億元、1497億元,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除了國有大行,行業整體業績狀況也持續承壓。在40余家上市銀行中,有14家銀行的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12家銀行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中泰證券研報統計顯示,2024年一季度,上市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9%,整體凈利潤同比下降0.6%。

上市券商的情況也類似,一季度營業收入普遍下滑。根據Choice數據,在券商概念板塊的57家公司中,有47家營業收入出現下滑,占比超80%。其中,有14家營業收入下降振幅超過30%。凈利潤數據上,在上述57家公司中,有51家公司的凈利潤出現下滑。其中,凈利潤降幅在30%以上的公司達到29家,遠超往年水平。

創投圈雖然公開數據較少,但從行業統計數據中也可窺見端倪。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規模達1.8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5.5%;共發生投資案例數9388起,同比下降11.8%;共發生3946筆結束,同比下降9.6%。在滬深兩市新股發行階段性放緩背景下,被投企業2023年在A股IPO的案例數共計1348筆,同比下降38.3%。

營收承壓,部份金融機構的員工薪酬也有所調整。

以渝農商行為例,根據財報,該行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71.28億元,同比下降2.88%;歸母凈利潤僅為35.24億元,同比下滑10.81%。今年一季度,該行應付職工薪酬為52.35億元,去年同期則為57.65億元。

在上市券商中,天風證券也有類似情況。根據財報,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1.84億元,同比下降86.8%;歸母凈利潤為虧損3.76億元,同比下滑168.72%。

薪酬方面,今年一季度,天風證券的應付職工薪資為7577萬元,較去年一季度下降57%。

「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收入下降,壓降營運成本,調降員工薪酬是正常現象。」一名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前金融行業高薪的基礎是快速增長的業績,而業績下滑,員工薪酬肯定受到影響。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金融行業降薪也與監管導向密切相關。

去年3月24日,原銀保監會在公布的【銀行業保險業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動取得明顯成效】中提到,堅決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等錯誤思想,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探索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將員工激勵與機構長遠發展更好結合起來。

同年2月,中紀委官網釋出的文章提到,要破除「金融精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思想,整治過分追求生活「精致化」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