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海南周刊|【中國海南·雨林秘境】裏的動物世界

2024-03-13辟謠

原標題:海南周刊|【中國海南·雨林秘境】裏的動物世界

【中國海南·雨林秘境】海報。資料圖

本稿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日前,自然紀錄片【中國海南·雨林秘境】(以下簡稱【雨林秘境】)播出,第二集【萬物共生】將焦點轉向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的動物世界。除了大家熟知的海南長臂猿之外,還有許多奇妙生物「出鏡」,它們在極致的博弈中展現出奇絕的生存智慧,以及大自然裏的「生活」情趣。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微距鏡頭下夜間的昆蟲。

昌江霸王嶺熱帶雨林一處河道中的青鳳蝶。

◎ 「超級飛俠」——斑飛蜥

內建「滑翔傘」的雷公馬,你見過嗎?

熱帶雨林裏的中層空間裏,粗壯的樹幹成為斑飛蜥安家立業的黃金地段。灰棕色的斑飛蜥體型小而扁平,體側長著橙黃或橘紅的翼狀皮膜,由五條延長的肋骨支撐,上面分布著黑色斑點,鞭子似的長尾甚至要超過自身體長。

【中國海南·雨林秘境】中的斑飛蜥。資料圖

斑飛蜥在爬行於樹上覓食時,翼膜像扇子一樣折向體側背方。但為了尋找心愛的伴侶,斑飛蜥需要離開領地,它將肋骨展開形成翅翼,仿佛開啟了心扉。斑飛蜥這時化成了雨林裏的「超級飛俠」,身上的「滑翔傘」能帶著它斜飛一定距離到達同一株樹或不同樹的下部,可控制飛行的方向,但不能由低處飛向高處。

斑飛蜥爬行和奔跑的速度極快,主要以昆蟲為食,是目前爬行綱中少有的可以「飛行」的物種。

斑飛蜥領地意識極強,有了物件後,不允許第三只成年的斑飛蜥一同分享這棵大樹,對峙時,喉部下方的三角膜像是一面宣戰的小旗。

◎ 「膽小的精靈」——北樹鼩

近似松鼠的北樹鼩外形靈巧可愛、行動敏捷,時而在叢林裏靈活穿梭,時而跳躍於樹與樹之間,猶如樹林裏的「精靈」一般,但它十分膽小易驚,有較強的領地意識。

對於生活在灌木和落葉中的北樹鼩而言,高掛枝頭的毛荔枝原本可望不可即,在長臂猿的幫助下,這份當季特供的美味自高處掉落到它眼前,不過,只要稍有風吹草動,北樹鼩就會立刻躲避起來,確認安全後才出來飽餐一頓。除了果類之外,蟲類、樹葉、鳥蛋甚至幼鳥都是它的食物。

北樹鼩具有較強的語言能力,可以發出不同的叫聲來傳遞資訊,例如警報、註意、接觸和防禦等。

樹鼩是一夫一妻制,如果雌性樹鼩接受雄性樹鼩,它們將形成穩定的繁殖對,並繼續在一起繁殖。雌性北樹鼩如長時間受驚,處於緊張狀態時,會出現不育癥,甚至產後吃仔等現象。

此外,樹鼩還是位吃辣和飲酒的能手。某些地區雨林中,樹鼩喜歡從一種名為「玻淡棕櫚」的植物上吸取液體,這種液體所含酒精成分與啤酒差不多。盡管這種液體的度數很低,但樹鼩幾乎每日大量飲用,而且喝完之後還能保持頭腦清醒,走道不打彎。

◎ 「高音王」——海南湍蛙

濕潤的雨季,正是動物繁衍的好時節。入夜,雨林萬籟俱寂,唯有蛙聲如雨,在這支自然交響曲中,海南湍蛙算得上是「高音王」。

在雨林溪流邊及水潭裏,海南湍蛙藏在石頭後面,上演一出「猶抱石頭半遮面」。海南湍蛙有著一雙可愛的大眼睛和馬蹄狀的腳蹼,背面有不規則的黑色或橄欖色斑,鼓膜較小,在水流沖刷下,身上的皮膚顯得油亮潤滑。

【中國海南·雨林秘境】中的海南湍蛙。資料圖

時至春夏,海南雄性湍蛙心情急切,要盡快趕往雌蛙聚集的溪流。這一海南熱帶雨林特有的兩棲動物趾端有著強有力的吸盤,幫助它們即使在湍急的激流中依然牢牢吸附在巖石表面上。

大多數蛙類都在夜間求偶,但雄性小湍蛙在白天就放開了嗓子,如高音歌唱家般開始鳴叫,這是它們展示自己實力、吸引異性的主要手段。只要有一只雄蛙發出訊號,其他競爭者們都不甘落後。海南湍蛙算得上「唱跳雙棲」,除了比歌喉,它們的四肢也誇張地揮舞,動作不僅可以用來驅趕身上吸血的蟲子,還是求偶的舞蹈,動作振幅越大,越能得到雌性的青睞。

在4至8月的繁殖期,海南湍蛙的卵群會成團黏附在瀑布內巖縫壁上。蝌蚪棲息於溪面寬闊、兩岸植被豐茂、溪內多巨石的急流水中,常吸附在石塊底面。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棲息在竹子上的蛙。資料圖

◎ 劇毒殺手——原矛頭蝮

三角形的腦袋,仿若箭矛一般鑲嵌在纖細的頸脖之上,原矛頭蝮的體態正如其名,這是雨林中的劇毒殺手。

原矛頭蝮俗名烙鐵頭,因背部花紋似龜殼,又被稱為龜殼花,長約一米。它們的眼睛和鼻孔之間擁有頰窩,上頜骨具中空管牙,能夠幫助它們精確判斷獵物的位置,提高捕食效率,

作為管牙類毒蛇,原矛頭蝮的毒腺擁有極強的血迴圈毒素,最大放毒量108毫克。這一「劇毒殺手」喜好在夜間活動,通常隱藏在巖石縫隙和落葉堆中,以及在有大量植被和藏身之處的地方,較難發現。

「嘶嘶……」蛇吐信子的聲音在夜間的雨林是個危險訊號,這是原矛頭蝮利用舌尖來搜集,感受環境中的氣味因子。原矛頭蝮悄無聲息地潛伏在灌叢中,迅疾地攻擊了一只針毛鼠,毒液正逐漸破壞針毛鼠的凝血因子,導致其臟器大量出血。體形細小的原矛頭蝮需要將下頜骨張至脫臼狀態,用近半小時的時間吞下這頓大餐。

◎ 大型蜘蛛——海南塞勒蛛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有中國目前已知的最大蜘蛛——海南塞勒蛛。它總喜歡躲在幽暗的洞穴裏,並且對人體氣味極其敏感,拍攝人員只有借助特殊的紅外攝像技術,才能一窺其活動的蹤跡。

海南塞勒蛛是捕鳥蛛亞科的一種,這一海南特有種也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成年的海南塞勒蛛把腿展開,長度能超過20厘米,而且敢於捕捉比自己大兩倍的獵物,被當地人叫作「地老虎」,它們喜歡棲居於土坡上的洞穴,夜晚在洞口埋伏捕食路過的昆蟲和小型動物。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霸王嶺片區,蜘蛛在枯葉中尋覓獵物。

夜幕降臨,海南塞勒蛛在洞穴旁從容地梳理著毒牙,這是它的致命武器。海南塞勒蛛毒液成分復雜,能夠針對神經系統迅速引發劇痛和痙攣。隨後,它回到自己的洞口前,從腹部末端吐出綿密的蛛絲,開始制造捕獵的陷阱。

海南塞勒蛛織出了一張細密的地毯,這是靈敏度極高的「傳感器」。隨後,海南塞勒蛛藏回陰暗洞穴中,觀察一切風吹草動,等待獵物自投羅網,在捕獵成功後,它用蛛絲拉起一道門簾,獨自享用大餐。(王迎春)

責任編輯: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