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首次套用!城市建築垃圾「變廢為寶」,支撐鋪設成都這兩公裏道路

2024-07-11辟謠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建築垃圾已成為中國單一品種排放數量最大、最集中的固體廢棄物,其處理和管理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建築垃圾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等五類。

這些建築垃圾應該如何處理?7月9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成都市三環路成致路段,這裏有2公裏長的在建路段,路面下方是由建築垃圾再生骨料鋪設而成。成都交投建循集團投資發展部主管魏鑫茹介紹,這是川內首次將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套用於市政道路建設。

據了解, 為解決城市建築垃圾消納填埋帶來的隱患問題,助力「無廢城市」建設,今年內,成都五環路也將大規模套用建築垃圾再生材料進行鋪設,將建築垃圾「變廢為寶」。

成致路建築垃圾套用

「變廢為寶」,道路新骨料來自建築垃圾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行程加速,建築垃圾產生量快速增長。有效處置建築垃圾,可以防止其對環境造成汙染,同時實作資源再利用。在成都交投建循集團公司指定的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工廠裏,大型智能器材開足馬力將經過分類處理的建築垃圾,如混凝土塊、磚塊、瓷磚等,經過清洗、破碎等一系列工序「消化」後,「變身」為再生材料——新骨料。這些「重生」後的新骨料將被用於市政道路建設。

魏鑫茹介紹,可以把城市道路想象成一塊夾心曲奇,除了瀝青路面外,其余的基層、底基層等都是由這些建築垃圾再生材料,也就是新骨料鋪設而成的。談及上述器材,她接著說,「我們這套建築垃圾迴圈利用器材,原理是將建築垃圾‘吃幹榨凈’,轉化成有價值的新骨料後再投入運用。」

「以往城市道路建設采用的是連砂石,大多取自大自然,如河道、礦山開采等,這會造成自然資源的消耗。」魏鑫茹表示,在收運建築垃圾過程中,會在源頭進行「拆解」,隨後由新能源車隊將建築垃圾運輸到工廠進行加工,「工廠內部采用全封閉環保布局,遮蔽聲光汙染,實作能源自迴圈。」

新能源車隊

據了解,成都三環路成致路試點的2公裏路段,是川內首次將建築垃圾再生材料套用於全市道路建設中。這將有效助力成都「無廢城市」建設,也是打造交通治理「低碳樣板」的突破。今年內,成都五環路也將大規模套用建築垃圾再生材料進行鋪設。

全時監控,「黑科技」讓建築垃圾處理更規範

城市建築垃圾治理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多個方面,事關多個主體。特別是建築垃圾堆放、運輸、處理過程更是點線面匯聚,數量龐大。

「為提升建築垃圾綜合管理能力,我們研發了一套叫‘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監督管理資訊共享平台’的智慧系統,打通了城管、住建、公安等系統數據資源庫。」成都交投建循科技公司總經理劉曦介紹,這套系統透過整合跨行業、跨區域、跨層級數據資源,實作建築垃圾處置證照審批「一網通辦」,政府執法「一網統管」等功能,讓辦事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智慧系統(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監督管理資訊共享平台)

「以往常有建築垃圾亂倒的現象存在。現在可借助工地源頭數據采集系統、電子聯單等工具,嚴把建築垃圾出口關,實作建築垃圾運輸‘兩點一線’全過程即時監管。」劉曦表示,這意味著,建築垃圾運輸車輛上搭載GPS定位系統和網絡攝影機,從進入工地時就會被系統即時監控,「運輸過程中,若運輸路線不符合規劃的路線,系統就會自動報警。」

資訊平台監控到的畫面

不僅如此,為加大運輸車輛在行駛中的安全性,「我們的新能源運輸車上,均搭載了智能預警和智能剎車系統。」劉曦介紹,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若視線盲區出現障礙物或行人,「一旦被系統感知到,便會輔助剎車。」截至目前,該集團有20輛新能源運輸車,已行駛超100萬公裏,「安全性高、零排放、低噪音,這也是全市首支國有企業綠色運輸車隊。」

據了解,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監督管理資訊共享平台,目前已處於試執行階段,覆蓋錦江區、青羊區、高新區等全市11個區域。今年內,有望建成一個覆蓋全市範圍內的建築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提升建築垃圾綜合管理能力。

紅星新聞記者 趙雨欣 圖據成都交投建循集團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