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一個去氫乙酸鈉就哭爹喊娘的,事實上,中國的食品添加物標準制定

2024-09-18辟謠

文 | 亂塵

編輯 | 亂塵

聽說關註我的人,都實作了財富自由!你還在等什麽?趕緊加入我們,一起走向人生巔峰!

「安全」的味道:當餐桌焦慮遇上科學理性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23年夏天,一股突如其來的焦慮情緒在網絡世界蔓延開來,這一次,引發熱議的不是明星八卦,也不是國際風雲,而是一種名叫「去氫乙酸鈉」的食品添加物,從社交媒體到新聞平台,從專家學者到普通百姓,一場關於食品安全的討論迅速席卷了整個網絡

這場討論的導火索,是一則關於去氫乙酸鈉可能存在健康風險的訊息,雖然官方機構迅速辟謠,並強調其在合理使用範圍內的安全性,但公眾的疑慮並沒有完全消除,一時間,「添加劑」這個原本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詞匯,被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事實上,食品添加物早已深度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從延長保質期的防腐劑,到增添風味的香精香料,再到改善口感的增稠劑,這些肉眼難以察覺的「隱形助手」,在保障食品安全、豐富食品種類、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當「安全」與「便捷」的天平開始傾斜,當公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與科學理性的解釋出現偏差,當情緒化的表達蓋過了冷靜的思考,一場關於食品添加物的「信任危機」便悄然來臨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解碼食品添加物:從「陌生」到「熟悉」

食品添加物,顧名思義,是指在食品生產、加工、包裝、貯藏和運輸過程中,為了改善食品品質、延長保質期、便於加工和食用而加入的化學合成或天然物質,它們並非是什麽洪水猛獸,而是在科學指導下,經過嚴格評估和監管的「食品配料」

根據功能的不同,食品添加物可以分為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增味劑、甜味劑、增稠劑、膨松劑等20多個類別,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品為例:麪包中的酵母,酸奶中的乳酸菌,都是常見的食品添加物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曾指出,食品添加物的使用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早在古代,人們就開始使用食鹽腌制肉類,用糖腌制水果,這些方法本質上都是利用添加劑來延長食品保質期

圖片來源於網絡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業快速發展,食品添加物的種類和套用範圍也越來越廣泛,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獲準使用的食品添加物約有1.5萬種,其中約2000種被廣泛套用於各類食品中

食品添加物的出現,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飲食選擇,也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近年來,隨著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公眾對食品添加物的安全性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質疑和擔憂

二、標準與爭議:誰來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為了保障食品安全,中國制定了嚴格的食品添加物使用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任何食品添加物在獲準使用前,都必須經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嚴格評估,以確保其安全性,評估內容包括添加劑的化學成分、毒理學數據、使用範圍、最大使用量等,只有透過評估的添加劑,才能被列入國家標準,允許在食品中使用

中國還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進行全鏈條監管,監管部門會定期對食品進行抽檢,一旦發現違規使用添加劑的行為,將依法嚴肅處理

盡管中國在食品添加物的監管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公眾的擔憂和質疑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近年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損害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一些媒體和自媒體為了博取眼球,對食品添加物進行誇大宣傳,甚至散布不實資訊,誤導了公眾

2010年,蒙牛乳業旗下一款牛奶產品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黃曲黴素M1」,引發了公眾對乳制品安全的恐慌,盡管該事件並非由食品添加物引起,但它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焦慮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些自媒體經常釋出諸如「即食麵裏加了膠水」、「火腿腸裏全是澱粉」等聳人聽聞的標題,渲染食品添加物的危害,誤導了許多消費者

面對這些質疑和擔憂,專家學者們紛紛站出來為食品添加物「正名」,他們強調,食品添加物本身並沒有「好」與「壞」之分,關鍵在於是否合理使用,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使用,食品添加物是安全的,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曾表示:「食品添加物是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公眾應該理性看待食品添加物,不要談‘添加劑’色變」

三、文化與選擇:當「中國標準」遭遇「國際比較」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問題早已超越了國界,成為各國共同關註的議題,不同國家和地區,由於飲食文化、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差異,在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上也存在差異

在去氫乙酸鈉的使用上,中國和香港地區的標準就有所不同,中國內地允許在部份食品中限量使用去氫乙酸鈉,而香港地區則禁止使用,這引發了一些網友的質疑:為什麽香港地區禁止使用的添加劑,在中國內地卻被允許使用?

對此,專家解釋說,中國和香港地區在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時,考慮了各自的實際情況,香港地區人口密度高,食品供應鏈短,對食品保鮮的要求相對較低;而中國內地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食品供應鏈長,對食品保鮮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制定標準時,中國內地需要兼顧食品安全和食品供應的實際需求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文化和消費習慣也影響著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日本人喜歡食用生魚片,因此對寄生蟲的防控要求非常嚴格;而歐美國家喜歡食用牛肉,因此對牛肉中的激素殘留問題比較關註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沈群表示:「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需要考慮多重因素,不能簡單地照搬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標準,中國有自己的國情,也有自己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體系,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標準」

四、理性與信任:構建「舌尖上的安全感」

食品安全問題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馬虎,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力度,取得了顯著成效,數據顯示,中國食品安全總體狀況持續向好,食品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政府監管是不夠的,還需要企業自律、公眾參與和社會共治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對於食品生產企業來說,應該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加強生產過程控制,確保產品質素安全,企業應該積極與消費者溝通,主動公開產品資訊,回應消費者關切,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應該理性看待食品安全問題,不要輕信謠言,也不要盲目恐慌,可以透過正規渠道了解食品安全知識,學習辨別食品安全資訊真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媒體和自媒體也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客觀公正地報道食品安全問題,避免誇大其詞、制造恐慌

食品安全是關乎民生的大事,也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只有政府、企業、公眾、媒體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構建起堅不可摧的「舌尖上的安全防線」,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

後記:

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緒,我為中國近年來在食品安全領域取得的進步感到欣慰;我也為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感到痛心

作為一名食品行業的從業者,我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也深知維護食品安全的艱巨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就一定能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