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國天眼,又有重要發現!

2024-02-28辟謠

近幾天,一則有關中國一口舉世聞名的「大鍋」的訊息,上了各大新聞平台——「中國天眼」FAST 已經發現了 883 顆脈沖星,並且計劃年內將這個數碼重新整理到 1000 顆。

圖片截自央視新聞頻道

那麽,脈沖星究竟是什麽?為什麽要大費周章地找,找到以後又有什麽用呢?今天咱們就來仔細聊聊,順便再跟大家分享點關於 FAST 的小八卦。

脈沖星是指瘋狂閃爍的星嗎?

先說說「脈沖星」。從地球看來,脈沖星是周期性地閃爍電磁脈沖的天體,脈沖間隔極短,從幾毫秒到上百秒不等。不過,脈沖星並不是真的在閃爍,所謂脈沖,只是脈沖星以發瘋般的速度旋轉造成的假象。

那脈沖星是怎麽來的呢?其實是恒星「內心拉扯」的結果。

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正常」恒星,內部都有兩股力量在相互抗衡:重力驅使恒星物質向核心墜落,而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則把物質向外推。

核聚變的燃料總有用完的一天,所以重力總能最終贏得這場角力。當一顆大質素恒星(例如,超過 8 倍太陽質素)最終耗盡所有燃料時,它就會向中心塌縮,發生猛烈的內爆,再向外彌散,迸發出一朵絢爛的「煙花」。這個過程叫做「超新星爆發」。

北宋至和元年(1054 年),金牛座的「天關」星宿附近爆發過一顆超新星,白天可見 23 天,夜晚可見 22 個月。這起超新星爆發被中國的天文學家記錄下來,史稱「天關客星」。

塵煙散去,在恒星原來的位置,可能會留下一顆非常致密的天體——中子星。在其內部,原子結構不復存在,電子被壓入原子核,與質子結合為中子。中子星的質素超過 1.4 個太陽,直徑卻只有十幾公裏。換句話說,每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物質,相當於全球人類的質素總和!

中子星還繼承了恒星殘余質素的旋轉角動量。在同樣的角動量下,轉速與半徑的平方成反比。我們每每看到,冰舞運動員在旋轉時把雙臂收攏或舉到頭頂,就會猛然滴溜溜地轉得飛快。同理,當恒星塌縮為中子星後,轉速會成億倍地飆升。

脈沖星的射電脈沖掃過地球。Michael Kramer制作

中子星具有強磁場,驅動其周圍的帶電粒子,發出強烈的射電輻射束,從它的兩個磁極噴湧而出。如果隨中子星自轉的輻射束正好掃過地球,我們就能測到周期性的射電脈沖,就好比某些迪廳的特效燈總是在轉圈圈,雖然燈光一直開著,但從一個方向看過去就時亮時暗。嗯,這麽一比喻,那脈沖星可以說屬於是恒星的遺體在自己墳頭蹦迪了……

前面提過的天關客星,就留下了一顆周期 33 毫秒(每秒自轉 30 圈)的脈沖星,拋散出的漸冷煙花則是著名的蟹狀星雲。

蟹狀星雲。圖源NASA

在全球發現的 3000 多顆脈沖星中,絕大多數是中子星,但也有 2 顆是白矮星(還保有原子結構的低質素恒星遺骸):天蠍座 AR 和寶瓶座 AE。

FAST 可不是「快」的意思

大部份脈沖星在可見光波段沒有顯著輻射,而在射電波段看起來比較亮。幸運的是,在地球這邊,大氣層對射電波段相當優待,透明度極高,所以射電望遠鏡特別適合在地面上觀測脈沖星。

地球大氣層對各波長電磁波的遮蔽。圖源 NASA

接下來就說說咱們的 FAST。

FAST 的名字來自「500 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的英文縮寫。這座巨型單碟射電望遠鏡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氹(dàng),依照喀斯特地貌的天然窪地而建,2011 年開工,2016 年落成,是目前世界第一大的全口徑均有反射面的射電望遠鏡(俄羅斯的 RATAN-600 口徑雖有 576 米,卻只有細細一圈反射環)。

FAST 鳥瞰。圖源 FAST 官網

——順便說說,大家可能覺得 FAST 這個縮寫聽起來很酷,而全稱卻顯得太直白了。沒辦法,「縮寫不明覺厲,全稱真沒創意」這是天文界的傳統,比如 TMT 是「30 米望遠鏡」,VLT 是「甚大望遠鏡」,ELT 是「特大望遠鏡」,EELT 是「歐洲特大望遠鏡」。韋布空間望遠鏡聽起來是不是還算正常?可它最初的名字其實是「下一代空間望遠鏡」(相對於哈伯而言)……

為什麽射電望遠鏡都這麽大?這是因為在相同的分辨率需求下,要觀測的波長越長,「鍋」的口徑就得越大,不然就看不清了。在紅外波段工作的韋布望遠鏡比主攻可見光的哈勃望遠鏡口徑要大(6.5 米 vs 2.4 米),而射電望遠鏡要觀測的波段,比這倆還要高 5、6 個數量級,那是真非往大了整不可了,口徑就是正義用在這裏是一點都沒錯。

細心的讀者可能還有兩個疑問:

①球面實際上無法將遙遠星光匯聚到單一焦點,得用拋物面才行,FAST 為何要做成球面望遠鏡?
②一口大鍋這麽擺在地上,豈不是只盯著天頂一點,就算隨著地球自轉,也只能掃描天頂所在的這個圓?

實際上,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也是科普的時候使用簡略類比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形狀的關系,我們很喜歡把各類射電望遠鏡稱為「鍋」。但是這樣一來,我們的思維也會被誤導,容易覺得 FAST 也像咱們家炒菜的大鐵鍋一樣,硬邦邦一整個,形狀不會改變,但實際上,FAST 的身段靈活得很。

FAST 由 4450 片反射板拼成,透過電機驅動,這些反射板能夠改變姿態,當一片區域的反射板在統一指揮下規律地調整,就能在「鍋」裏泛起一片「漣漪」,改變鏡面的形狀。

經「FAST 之父」南仁東和團隊的計算,只需和球面偏離 0.47 米,就可以把口徑 300 米的球面改成拋物面,把射電訊號聚焦在一點。所以,在任意時刻,FAST 只有一片口徑 300 米的圓形工作區域。透過反射板的齊心協力地調整,這個工作區能在「鍋」裏自如「漂移」,所以可觀測天區的範圍相當廣。

倘若保持完整的 300 米口徑,能從北緯 52.2°(工作區緊貼鍋南沿)觀測到南緯 0.6°(工作區緊貼鍋北沿)。如果願意犧牲一點有效口徑,則可以覆蓋北緯 65.8° 到南緯 14.2° 的天空。

FAST 光路,黃色虛線是拋物面工作區·圖源南仁東【FAST專案介紹】

觀測脈沖星有什麽實際套用?

FAST 發現這麽多脈沖星,那麽觀測脈沖星有什麽實際套用?它的用處還真不少。

當脈沖星發來的訊號穿越星際時,會被沿途的電離氣體阻礙,造成延遲。路程越長,電離氣體越多,遲到越厲害。如果知道了脈沖星離我們有多遠,再透過精密測量延遲的程度,就能反推訊號沿途的星際介質分布情況。

影響脈沖星訊號的還有磁場,當電磁訊號經過磁場時,它的偏振內容會被改變,磁場越強,改變振幅越大。測量訊號的偏振,能夠反推訊號沿途的磁場分布情況。

當超大質素天體擾動時空時,會產生重力波,改變脈沖星訊號到達我們的時間。所以透過精確測量脈沖星周期的起伏,可以探測重力波。倘若能發現脈沖星-黑洞雙星系統,觀測一個穩定輸出的天體和一個扭曲時空的天體如何攪拌乾坤,就更能檢驗廣義相對論的預言,大大推動基礎物理研究。

脈沖星的自轉周期非常穩定,有些在長期表現上堪與原子鐘媲美,並且它們「永不斷電」,可比原子鐘皮實多了。將脈沖星和原子鐘結合起來,可以建立長時間穩定的精準時間系統,甚至用於星際導航。

旅行者「地球之聲」金唱片左下方以14顆脈沖星指示太陽系的方位。圖源NASA

最後總結一下,FAST和它發現的脈沖星們,會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宇宙,而這些發現,說不定有朝一日還能夠幫助人類在星海中航行。

策劃制作

作者丨曲炯 科普作者

稽核丨劉茜 北京天文館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