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上課驚現「歹徒」?馬皚:課堂模擬實驗,教學生勿輕信證言

2024-03-18辟謠

近日,一段大學課堂突然闖入一名黑衣人,刺傷一名女同學後逃竄,上課教授勇追「歹徒」的影片引發網友關註。後續揭秘影片中,授課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皚介紹了緣由,原來這是他的一次課堂實驗,用模擬現場講解目擊者證詞可靠性的影響因素。有網友看了影片後感嘆:「這位老師上課好有意思。」也有網友調侃:「是不是每年這個教室都有一個兇案的報案?」

3月15日,上遊新聞(報料郵箱[email protected])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皚以及相關知情人,他們還原了這場課堂實驗背後的故事。

據馬教授透露:「這個影片不是最近拍的,而是2022年10月在刑事司法心理學的研究生課堂上拍的,是一個課堂上的模擬實驗。我將這條影片傳到網上,可能大家會覺得很新奇,但我想說的是——犯罪心理學也好,刑事司法心理學也好,研究的都是實踐中的問題解決。證人證言是否可信、是否可靠,將直接影響到法律判決的公平糊公正,所以我希望我的學生從學校就知道,證人證言並不是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可靠,要對準確性、真實性做深入的評估。」

現在擔任馬教授助理的林博士剛好在本次課堂實驗中扮演了「歹徒」,他向記者介紹了課堂實驗的過程:當天他和幾名學弟、學妹一起參加了實驗,首先在教室的四個角度安排了攝像,以便全景記錄本次實驗;隨後一名學弟在教室後方踩爆了氣球,吸引現場同學註意,馬教授詢問「怎麽啦」,把同學們的註意力吸引到講台,接著「演出」就開始了。

「我沖進了教室,假裝刺倒了正和馬教授說話的學妹後,逃出了教室,馬老師也追著我沖出了教室。過了1分鐘後我們返回了教室,馬老師開始揭秘,然後講起了當天的課題【目擊者證詞可靠性的影響因素】。」

雖然事情過了一年多,但林博士對很多細節仍記憶猶新,「我特別去裝扮了一下,戴了口罩和帽子,還背了一個黑色書包。當時其實挺緊張的,既擔心跑太慢達不到實驗效果,又擔心跑太快馬老師追不上,而且我還得把‘兇器(金屬筷子)’露出來讓同學們看到……」

聊起這個教學實驗的創意,馬教授表示:「這個實驗是有樣版的,在我們心理學界曾經有過類似的實驗。當時是在一次國際性的心理學家大會上,有一個人往裏跑,後面一人手持兇器,對前面跑的人進行了攻擊。因為是一瞬間的事情,所以當大會主持者向在場的心理學家們提問,要求他們做出回憶和描述時,大家突然發現,雖然事實只有一個,但每個人所看到的、所感知的、所陳述的內容都有很大的差別。眼見未必為實,這是我們證人證言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於是我把前人已有的課堂情境模擬範式,放到了我自己的課堂中。」

因為事前沒有預告,這堂課震撼力不小,當時上課的趙同學回憶道:「感覺太真實了!完全是沈浸式體驗了目擊者視角。當天上課是下午2點,我本來有點睡眼惺忪,看完實驗就不犯困了。得虧老師沒準備血包,不然真的可能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了。我記得當時保安和打掃衛生的阿姨都來了,很佩服老師和各位師哥師姐的演技,讓我對證人證言有了深刻的認識。」

對於課堂實驗引來保安的事,馬教授回應:「當時確實有同學報警了,也有同學打給學校的保衛處。當時保衛處和學校的保安都來了,我們也給他們做了解釋。後來有經驗了,應該事先有個報備,省得去驚動他們。」

就網友們調侃「是不是每年這個教室都有一個兇案的報案」,馬教授解釋道:「這種攻擊的模擬只做了一次,不可能經常做。後來我們模擬的是盜竊現場,在我沒有進教室的時候,有人把我的包裏的東西偷走了。事後讓大家回憶小偷的裝扮,很少有人能回憶正確。真正的案子,發案太快了,你要求目擊證人能夠給出特別準確的描述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上遊新聞記者 趙映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