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內陸鹽堿地養海鮮,中國智慧有多牛?遠銷日俄馬來「爆殺」核海鮮

2024-03-08辟謠

因為 核汙水排海 ,多少海鮮愛好者只能勒緊褲腰帶,任由不爭氣的眼淚從嘴角肆意流淌。就是這時,新疆,這個中國距離大海最遠的地方,居然帶來了正道的光,產出大量 內陸海鮮 反向輸出日俄馬來西亞 等國家。

「內陸海鮮」橫空出世

新疆海鮮 目前最大的競爭力就是 安全 。因為離海洋非常遠,再加上 三山夾兩盆 的封閉系統, 含有核汙染的海水蒸汽不容易到達新疆內陸湖,因此,新疆海鮮受核汙染影響的風險也很低。

雖然新疆海鮮是近幾個月才開始爆火,但我們要知道的是, 內陸人造海水養殖海鮮 ,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突然冒出來的,這背後離不開中國相關部門勞心勞力 十幾年 的布局。

開始體現在對 鹽堿水域的保護 。中國擁有高達 5億畝低窪鹽堿水域 ,新疆的占了很大一部份,關於這些鹽堿地的來歷還要追溯到 5千億年前

5千億年 前,還是 寒武紀 的時候,新疆西部曾經是一片廣袤的海洋。

這片海洋被稱為塔裏木海盆,也被稱為塔裏木海。而在大約三億年前的石炭紀中晚期,新疆的海域範圍進一步擴大。整個新疆地區除了北部的阿爾泰山和南部的阿爾金山等地形特殊之外,幾乎全部被海水所覆蓋。

然而滄海桑田的變化誰也預料不到,由於 地殼不斷運動 ,曾經的茫茫大海最終海水幹涸變成了一片沙漠。但是海水中的鹽分並沒有隨之消失,大量鹽分留在土地上,形成了一片一片的 鹽堿地 ,還有許多 地表鹽湖 ,水質也跟海水水質很相似。

這樣的地理特性對於 農耕文明 來說實在算不上友好, 缺乏淡水 不說, 鹽堿地中的鹽分過多,會使植物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導致植物死亡。 無法種植糧食,加上地勢崎嶇,早期的新疆一直是荒涼的代名詞。

但是逐漸的,有人意識到了鹽堿地和鹽湖的價值,比如可以從中 獲取大量食鹽 。但是新疆當地的很多鹽湖,都處於相關部門的保護之下,這也讓很多人疑惑,為什麽只是 保護而不開發

直到2017年,中國農業部釋出了【2017年漁業扶貧及援疆援藏行動方案】,提出了 「鹽堿地漁農綜合利用模式」 。然而,這個模式才開始就受到了大眾瘋狂質疑。

畢竟誰能想到呢,這些海水遺留下來的 「禍害」 ,有朝一日竟然變成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在 內陸造海養海鮮 。最初響應國家號召在鹽堿地養殖海鮮的科研人員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他們投放的魚蝦蟹苗根本無法在低窪的鹽堿水域生存,這讓科研人員感到困惑。經過研究和檢測,他們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這些水域缺乏一些必需的 微量元素

人們也意識到,想要利用鹽堿地改良成人工海水養殖海鮮,真正實操起來可沒有那麽容易。 首先需要足夠了解不同海鮮的生長環境,來調配不同比例的人工海水,不光是鹽分,還要添加微量元素益生菌 等等,才能確保最大程度的模擬這些海產品原本生活海域的堿度和溫度。

當第一批人工海水養殖海鮮成功收獲後,相關部門開始在低窪鹽堿水域進行 大規模養殖試驗 。他們還發現,改良過的人工海水,不僅能養活 蝦、蟹 ,還能成功地養殖出高品質的 三文魚、龍蝦和大黃魚 等,甚至一些品質超過野生海鮮。

試水成功之後,政府開始鼓勵當地漁民和農民積極參與這一 新型養殖模式 。如今,新疆海鮮的發展已經頗具規模,可 年產3000噸 高品質海鮮,在全球海鮮市場異軍突起。

海蝦淡養,畝產高達400斤

當地的一些大型養殖基地也不再一味 「迎合」 海產品對水質的需求,開始將會海蝦們入鄉隨俗。

在阿克蘇市的一處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就是采用了 「海蝦淡養」 養殖方式,即將海蝦放入淡水環境中進行養殖。該基地有兩個 占地16畝 的塘子,水源來自天山的雪水,蝦苗則是從海南引進的。

「海蝦淡養」 的關鍵步驟是進行淡化池處理。淡化池是一個獨立的池子,起初,池裏的水會被調整成接近海水的鹽度。當蝦苗剛引進時,它們會先被放置在淡化池中進行養殖。

過了一段時間後,養殖人員會進行 加水淡化 。從蝦苗投放到淡化池的第二天開始,每天定時往淡化池裏加入來自阿克蘇原生的淡水,逐漸降低池子中的鹽度,使蝦苗適應原生的 淡水環境

當這些蝦適應的差不多了,就會進行換池操作。一般是經過 7到10天 的加水淡化過程,淡化池的水環境已經與大塘的水環境相差無幾了,就可以將蝦苗放入大塘進行養殖。

專業的養殖人員還提到,南美白對蝦適應的水溫一般在25℃左右。若水溫低於18℃,將不利於對蝦的生長。

一旦蝦苗進入大塘後,基地會每天監測水塘的溫度、溶氧、pH值、氨氮以及亞硝酸鹽等水環境指標。預計今年的產量每畝可以達到400公斤。

除了新疆地區,中國政府也在其他很多地方積極推進了 鹽堿水域海鮮養殖計劃 ,比如 山東、內蒙古 等地。這一計劃的擴充套件不僅為海鮮產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也為當地的漁民和農民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面對如此局勢,不少網友都笑稱, 「風水輪流轉,終於也有江浙滬不包郵的一天了」。

新疆缺水?水資源排名全國第三!

其實關於新疆海鮮大火,也有人感覺不可思議,而令他們最好奇的點不是 人造海水 的可行性,而是水從哪來?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對 新疆的刻板印象:幹燥荒涼

但其實,新疆的水資源遠比我們想象的豐富,是中國 水資源排名第三 的地區。但同時,新疆有大片沙漠是真的,中國也確實在大力推進 「藏水入疆」 工程,新疆到底缺不缺水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區缺水的三種類別了,即 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

不同類別的缺水有不同的特點。

資源型缺水是指某個地區本身水資源就很少,是實實在在的缺水,典型代表地區是京津冀和華北平原。水質型缺水則是指某個地區的水質不符合使用標準,可能受到汙染、鹽堿化等問題影響,典型代表如河北地區。

而工程型缺水是指某個地區水資源本來是豐富的,但由於缺乏供水工程設施,無法滿足人們的用水需求,新疆就是這一類的典型代表地區。

對於漁業養殖來說,用水是不需要建造復雜工程設施和凈化系統的,所以無論是雪山頂上流下來的冰川融水,還是鹽湖地下水,都足夠新疆海鮮的養殖。

正如中國古代著名文學家、美食家袁枚所說: 「凡事不宜茍且,而於飲食尤甚。」 新疆內陸養海鮮,也是現代人對生活追求美好的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