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多家本土藥企調整研發管線,部份新冠在研新藥「夭折」

2024-05-10辟謠

上海醫藥日前釋出公告,為合理配置研發資源、聚焦優勢研發專案,決定終止三個研發專案的後續開發,其中兩個專案處於Ⅰ期臨床試驗階段,一個處於Ⅱ期臨床試驗階段,這3個研發專案累計投入超3億元。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至少7家本土藥企終止部份研發管線。其中,不僅有多款在研新冠疫苗、藥物「夭折」,也有因臨床試驗結果未達預期,或受新冠疫情影響而終止的在研新藥專案。

上海醫藥終止三個研發專案

上海醫藥此次終止的三個研發專案分別為I010專案、B002專案以及B003專案。上海醫藥表示,按照相關會計準則和本公司會計政策,上述研發專案的研發投入已全部費用化並計入相應會計期間損益。本次終止臨床試驗及後續開發事項,不會對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I010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擬用於非小細胞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2016年11月,該專案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處於Ⅰ期臨床試驗結束階段,累計研發投入約4759.90萬元。

B002是新型人用重組單複制抗體制品,擬用於HER2陽性的轉移性乳癌以及新輔助治療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2017年9月,該專案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處於Ⅰ期臨床試驗收尾階段,累計研發投入約1.33億元。

B003是人用重組單複制抗體與小分子藥物偶聯制品,擬用於HER2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癌的治療。2018年1月,該專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處於Ⅱ期臨床試驗入組階段,累計研發投入約1.41億元。

根據國內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巨細胞病毒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現狀,基於市場情況全面、謹慎分析,並結合戰略規劃,天壇生物決定終止自主研發的靜註巨細胞病毒人免疫球蛋白(pp)Ⅲ期臨床試驗研究及後續研發。截至今年1月31日披露公告,天壇生物對該專案的研發投入約7069.09萬元。

新京報記者查詢到,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巨細胞病毒(CMV)感染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中】提及,為預防CMV病發生而實施的針對CMV病毒血癥的治療,被稱為搶險治療,其中二線治療方案中提及,靜脈註射免疫球蛋白用於難治性CMV感染的療效尚存爭議。在CMV病治療中,針對CMV肺炎治療一節也提及,加用靜脈註射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質激素是否能夠帶來獲益仍然存在爭議。天壇生物提及的預防和治療現狀,或是出於對產品未來上市前景的考量。

多款在研新冠藥物「夭折」

2023年5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註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隨著防控措施的不斷最佳化,新冠病毒引起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較低。這一趨勢也讓當初火熱的新冠藥物研發降溫。今年以來,多家公司終止的在研藥物專案適應癥為COVID-19(新冠病毒肺炎),及時止損。

舒泰神3月26日釋出公告披露,基於當前新冠疫情形勢,結合年度審計工作開展,對研發專案進行梳理,決定終止4款新冠在研藥物的5個臨床開發,均處於Ⅰ期臨床試驗階段,適應癥為重型或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盡管舒泰神針對這些專案的研發投入高達3.83億元,但繼續開發則意味著更高的資金投入以及不確定的市場。

沃森生物也於4月25日披露,將終止重組新冠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的臨床試驗。該款疫苗於2021年5月獲批臨床試驗,沃森生物、北京微達及相關合作方針對該疫苗開展Ⅰ期和Ⅱ期臨床研究工作。沃森生物表示,因為該款疫苗啟動研發時間較早,主要針對當時流行的新冠病毒原型株進行的抗原設計和研發。根據新冠病毒變異的情況,該疫苗現已不符合當前國家對於新冠疫苗需含有針對XBB變異株或者對XBB變異株有效的要求,繼續研發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低。

不過,沃森生物新冠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的研發依然在推進。4月1日釋出的公告顯示,該款疫苗的Ⅲ期免疫原性橋接臨床研究結果全面達到預設目標,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沃森生物表示,該疫苗現已完成支持藥品註冊申請上市的主要研究工作,並做好申請上市特許的準備。

凱因科技也在今年2月披露的前次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專項報告中提及,終止「重組人幹擾素α2b」新冠適應癥的研發。該適應癥研發尚在霧化給藥臨床前研究階段,凱因科技認為,需視國際研發前沿進展和市場前景謹慎推進,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因此擬終止該專案研發,並將本專案節余募集資金477.73萬元用於推進「培整合幹擾素α-2註射液」(慢性乙型肝炎適應癥)子專案臨床試驗。

多個專案未達預期終止研發

除新冠疫情的變化外,還有一些新藥研發專案是因為臨床研究結果未達預期。

亞虹醫藥2月釋出公告稱,APL-1202與化療灌註聯合使用,治療化療灌註復發的中高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的關鍵性臨床試驗已完成。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盡管在部份患者中顯示出一定的優效趨勢,卻未達到主要研究終點,亞虹醫藥決定終止APL-1202與化療灌註聯合使用在該適應癥的進一步開發。截至2023年12月31日,亞虹醫藥針對該關鍵性臨床試驗累計投入約1.3億元。

不過,APL-1202還在開發其他適應癥,APL-1202單藥治療未經治療的中危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Ⅲ期臨床試驗、APL-1202口服聯合替雷利珠單抗作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新輔助治療的Ⅱ期臨床試驗正在開展中。

普洛藥業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註射用索法地爾則是在臨床研究執行期間,受到新冠疫情全國大範圍風控影響,可能導致臨床研究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風險以及方案偏離可能引起的數據質素風險而終止研發。盡管該臨床研究已經進行到Ⅲ期臨床試驗階段,普洛藥業還是決定終止研究。據悉,普洛藥業針對註射用索法地爾研發投入共計1.22億元(未經審計)。

太平洋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霍亮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年來,國內藥企研發管線調整的現象有所增加,背後主要有幾個原因:國內藥企逐漸進入創新深水區,新靶點藥物或者新適應癥後期臨床失敗的概率高於me-too類產品,因為新靶點的作用機制研究相對匱乏,也缺乏可參考的臨床開發路徑;國內創新藥競爭加劇,競爭格局的惡化使研發速度較慢的管線,未來的商業化空間更受限;受資本市場環境影響,部份創新藥企的研發費用收縮,更需要聚焦核心研發管線。

跨國藥企的研發管線也在不斷調整,一方面是研發收縮的原因,更多的是藥品本身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不及預期,如吉利德的CD47單抗;另一方面,對於突破性的新靶點和新技術,跨國藥企會進行前瞻性的並購或引進,如ADC、PROTAC、減重相關管線等。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