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刮風下雨,在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上,總能看到擼起袖子、俯下身細心觀察小麥長勢的徐淙祥。徐淙祥憑借著在農業科研領域的卓越貢獻、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守,收獲了「種糧牛人」「安徽麥王」等響當當的綽號,也獲評了「感動中國2022 年度人物」。
(圖源千庫網)
紮根土地 做一名出色的農民
1953年6月,徐淙祥出生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他自幼便對農田有深厚的情感,於是,在高中畢業後,面對多條未來人生道路,他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種好糧食的農民,立誌為家鄉農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不再讓家鄉的父老鄉親經受饑餓之苦。
2010年,徐淙祥牽頭成立了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附近農民一起智慧種田、脫貧致富。不僅如此,徐淙祥還將自己多年來的種田經驗,編成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匯整合冊,免費分享給附近農民。
「拔節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減產多。清明前後最適宜,追施尿素莫忘記。」這是徐淙祥組譯的小冊子裏的一段話,被村民廣泛流傳。
在徐淙祥的影響下,他的兒子徐健也成了種田高手。不僅如此,2018年,孫子徐旭東大學畢業後,也毅然回村,跟爺爺學種糧。祖孫三代都種糧,在徐淙祥心裏,是一份光榮。
(2024 年 3 月,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後田間,植保無人機對小麥進行病蟲害防治作業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科技興農 豐厚糧食產量
「民以食為天,糧以安為先,無糧不穩,糧食生產安天下。」徐淙祥始終關註著糧食品質和產量。 如何使農作物產量再上一個台階,成為徐淙祥的心頭所想。
徐淙祥想到了科技助農,他購買了大量的農業科技書籍,潛心鉆研農業科學技術,有不懂的地方就立即請教相關專家。
不僅如此,徐淙祥還將全身心投入到農業新技術示範推廣上,參與國家、省、市農業科研試驗,累計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近 200項。他主持選育的農業新品種,被當地村民稱為農業增效、村民增收的法寶,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面對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種糧標兵、全國科技興村帶頭人等「國字號」榮譽,徐淙祥始終保持著謙遜和淡泊,他覺得最重要的事還是讓人民吃飽飯、吃好飯。
(2015 年 6 月,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聯合收割機在小麥高產建立示範片內收割成熟的小麥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心懷天下倉廩
「麥」向豐收
每年麥收時節,在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都能聽到機器轟鳴。 看到金色的麥浪在微風中搖曳、一棵棵麥穗伴隨收割機擺動被收獲的景象,農民一年的辛勤勞動都有了真切的意義。
「三夏」時節(是夏收、夏種、夏管的簡稱,每年的 5月下旬開始,至六七月結束),徐淙祥依舊忙碌不停。
2024 年5月的一個正午,在安徽省太和縣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民們忙著將收獲的小麥裝車。與此同時,徐淙祥深入田間,彎下腰、低下頭,和農業技術專家們一起為試驗麥種測產。「穗大籽多粒飽滿,又是一個豐收年!」徐淙祥高興地說。
麥收剛結束,還未休息片刻,徐淙祥又抓緊時間準備接下來的工作——選育種子、購買有機肥料、檢視土壤情況,準備種植新一季的玉米和大豆。
自1972 年以來,徐淙祥已經紮根田間逾五十載,培育優良品種、摸索栽培方法、進行試驗耕種……他數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種田技術。徐淙祥研發、種植的小麥、玉米和大豆屢次打破安徽省單產紀錄。
曾經饑餓的記憶讓徐淙祥更加珍視今日的溫飽。每一粒糧食都是他汗水的結晶,是他心中的寶貝,飽含著他對土地深厚的熱愛和眷戀。 正如感動中國頒獎詞所言,徐淙祥就是「泥土上的黃牛,夕煙下的英雄」。
在廣袤的麥田上,徐淙祥書寫著他關於夢想、堅持和奉獻的故事。在未來的日子裏,他的精神也將如同他培育的種子一般,播撒在更廣闊的田野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為中國的農業發展註入不竭的動力。
圖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撰稿| 邵紅能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張麗涵
營運編輯 | 張麗涵
質素稽核 | 業蕾
❖ 來源:【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
現訂購2024年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定價36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