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第二地球近在咫尺,移居或成真,人類疑發現大量水,為何要去?

2024-08-14辟謠

馬斯克是對的?人類移居「第二地球」的希望來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新研究成果,認為「第二地球」下仍然擁有大量液態水,且水量「可覆蓋整個火星」。

不得不說,這個訊息似乎讓不少人可能覺得人類移居「第二地球」是真的可以實作。

畢竟連最為稀缺的「水」疑似都找到了存在一樣,這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什麽人類要移居「第二地球」?

第二地球近在咫尺,移居或成真

首先說明一下,這個「第二地球」就是大家一直說的火星,所以近在咫尺,火星是距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裏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而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和自轉周期則與地球相近,但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

其大氣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為主,所以,不能夠直接在火星上去居住。

不過,長時間以來,有這樣的說法,那就是火星的過去可能與地球是一樣的,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天體,但是在後面出現了變化。

所以,也有大量證據都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動的假設,但那個「濕潤年代」在30多億年前就結束了。

而新發現表明,這些水並沒有逃逸到太空,而是滲入到了地殼中,這也就是這一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的這一項成果。

來自美國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美國太空總署(NASA)「洞察號」(Insight)火星著陸器2018-2022年收集的「火星脈搏」數據,透過測量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計算出它們最有可能穿過的物質是充滿液態水的深層破碎火成巖。

透過分析的結果來看,認為這個液態水層,可能是位於火星地殼中部巖石的微小裂縫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6-12英裏(約10-20千米)。

所以,這個水的數據說明,的確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想法,因為它對於星球的宜居性至關重要,加上第二地球近在咫尺,移居或成真,人類疑似發現大量水是最關鍵的。

如果最終肯定,確定了火星上面的水存在,並且也是符合使用的要求,那必然會帶動整個人類對火星移居的想法。

而且最為關鍵是,人類就在往這方面想,只不過,要想生活在火星上這並不容易,因為現階段的火星是不適合居住的,人類必須進行火星改造之後,才可能真正意義上的在上面生活,只是這個時間還是有點遙遠了。

此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提出了一個概念「火星地球化」,並給出了人類用800年來改造火星的時間表。主要是透過七個步驟來實作:

改造火星的第一步,就是對火星加熱,使其升溫。

改造火星的第二步是增加大氣濃度,改變大氣。

第三步是建立火星表面生態環境,簡言之就是種樹。

第四步是建立火星上的農牧業,形成農副食品自給,也就是種地。

第五步是進行生產,建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設施。

第六步是蓋房子,建設人類生活基礎設施。

第七步,是實施火星旅遊和火星移民。我們人類那時候就可以搬到火星上住了。

所以,這個時間表和執行的目標,其實還是較為困難的,這也說明了人類要移居到火星上去,這個時間還比較遙遠,更何況火星也不是那麽簡單。但這個目標是在不斷實作之中。

馬斯克星艦就是其中的一部份

沒錯,馬斯克在不斷進行星艦的研究,並且星艦是未來主要前往火星的動力,透過公開資料顯示,它采用船箭一體化設計,包括超重火箭級和星艦飛船級。

運載能力為100噸,能將100人送往月球、火星或其它遙遠目的地,或是繞地球飛行。

星艦系統全長120米,起飛質素為5000噸,起飛推力7400噸,兩級均可重復使用。

而在全面開啟星艦時代之下,依照馬斯克的說法,平均每3天發射50枚火箭,每年將超過100萬噸有效載荷送入軌域,足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

從而達到所謂的「火星移民計劃」,只不過話說回來,馬斯克的目標的確是比較偉大,但是實際性真的有多少人願意去火星,這怕是沒有收集過吧?

而且,從火星現階段的角度來講,就算是星艦可以直接執行火星載人計劃了,也未必能夠實作快速的火星城市建設,這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消耗的。

所以,想法,理想從個人的角度來講,這的確是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真正意義要將火星變成地球的樣子,這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那為什麽人類要去火星?

其實,對於人類前往火星的說明其實很多,比如進行科研就需要去火星,但也有這樣的「地球理論變化」說, 那就是未來地球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人類需要尋找下一個適合居住的天體,而火星就是其中一個物件。

只不過,地球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這的確是一個趨勢,簡單地從氣候條件上來講,極端性的高溫,降雨等等都對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如果全球暖化持續下去,這樣的威脅也會變得更大。

這不巴塞隆拿全球健康研究院才釋出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歐洲2023年高溫導致近5萬人喪命。科學家警告,人類產生的碳排放使全球氣溫不斷攀升,高溫正迅速接近人體承受極限。

該報告刊發在【自然醫學】雜誌上,顯示2023年是全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超過47000名歐洲人死於與高溫有關的原因。

報告提到,過去10年內,只有2022年的喪命人數高於2023年,當年有超過6萬歐洲人死於高溫。

報告表示,老年人面臨的風險最高。因高溫喪命的近5萬人中,有一半以上死於2023年7月中旬和8月的高溫時期。

所以,在這樣的氣候變遷角度之下,地球的確在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而且隨著全球氣溫升高,熱浪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嚴重,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

那麽,人類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只不過,從火星對比地球的情況來看,可能也只有先把地球環境維護好了,才有機會去火星,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所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早點讓地球回到最穩定的狀態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