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世界第二運河說放棄就放棄?蘇聯秉性不是財大氣粗,就是超級爛尾

2024-08-08辟謠

提起「超級爛尾工程」,你會想到什麽?某個荒廢的高樓大廈,還是某個半途而廢的科技專案?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爛尾工程是曾經被譽為世界第二大運河,如今卻成了「超級爛尾工程」的蘇聯土庫曼運河。

雄心勃勃的計劃

土庫曼運河的構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蘇聯當時計劃透過開鑿這條運河,將阿姆河的水引向裏海,以灌溉土庫曼的卡拉庫姆沙漠,從而增加農業用地,特別是棉花的種植面積 。

這一宏偉計劃不僅得到了蘇聯政府的高度重視,還得到了當時知名水利學家V. Tsinzerling的支持。他估算,該運河每年可以從阿姆河抽取17到35立方公裏的水,而不會對烏茲別克的經濟和鹹海的生態造成太大影響 。

當時蘇聯正處於大規模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關鍵時期。政府希望透過興建大規模水利工程來實作農業增產,以滿足國內對糧食和棉花等農產品的需求。阿姆河流經中亞地區,是該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透過將其水資源引向裏海,既可以灌溉大片沙漠土地,還能增加沿線地區的農業生產力,進而為蘇聯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土庫曼運河的建設還被視為展示蘇聯工程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一項重要工程。蘇聯政府希望透過這項宏大的水利工程,向世界展示其強大的工程技術實力和社會組織能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土庫曼運河的建設計劃應運而生,並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註和支持。

1950年,蘇聯正式啟動了土庫曼運河的建設,這一龐大的工程被賦予了極高的優先級。工程總部設在烏爾根奇,這個當時屬於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城市成為了專案的核心指揮中心。

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推進,蘇聯政府動員了大量人力資源,抽調了7268名公民,其中包括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普通工人。同時,還有約10000名囚犯被迫參與到這一艱巨的建設任務中。這些囚犯主要承擔了最為繁重和危險的體力勞動。

計劃與現實的碰撞

盡管蘇聯在短時間內集結了如此龐大的人力資源,並且在建設初期也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但是土庫曼運河的規劃和設計缺乏充分的前期研究和科學論證。

工程團隊對沙漠地區的地質特性和地下水位的變化缺乏深入的了解,給挖掘和鞏固運河渠段帶來了巨大挑戰。

建設過程中的物資管理上也是極為混亂,大量運來的器材因儲存不當而損壞。據記載,許多運送到施工現場的物資由於沒有妥善保管。

導致了大量浪費和損失。工地上的器材和材料管理混亂,導致了大量寶貴資源的浪費和損失。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成本延長了施工周期。

還有就是運河沿線的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工人們在夏季氣溫常常超過40攝氏度,有時甚至高達50攝氏度的卡拉庫姆沙漠進行施工。

沙塵暴是這裏的常見現象,每年大約有20-30天會遭遇沙塵暴。這些沙塵暴既影響視線,妨礙施工,還會損壞機械器材,增加施工難度,像在某一施工階段,由於高溫和沙塵暴的影響。

工人們每日的工作時間不得不縮短至僅4-5小時,以避免健康風險。即便如此,每月仍有10-15%的工人因健康問題需要停工休息,嚴重影響了工程的進度。

卡拉庫姆沙漠極度缺水,年降雨量不到100毫米。為了滿足施工和工人的用水需求,需要從遠處運送水源,增加了施工的復雜性和成本。

高溫、沙塵暴和水資源的短缺等自然因素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許多工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患上了各種疾病,甚至有些人因勞累過度而失去生命。

政策的轉向

1953年史太林去世後,蘇聯的領導權過渡到赫魯曉夫手中。在史太林時期,蘇聯政府傾向於透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專案來推動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土庫曼運河便是這種政策的產物。

赫魯曉夫上台後,更傾向於發展農業集體化和機械化。他認為,提升農業生產力對於蘇聯經濟的發展具有更為緊迫和現實的意義。

在他的領導下,蘇聯政府加大了對農業集體化的投入,推動農莊的機械化行程,試圖透過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和器材來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素。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土庫曼運河計劃由於其龐大的資金需求、復雜的技術要求以及漫長的建設周期,被認為不符合新的經濟優先級,因此逐漸被擱置。

未完成的土庫曼運河工地主要由最初建設的遺跡構成。這些遺跡包括部份建成的堰壩、船閘、水庫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元素,這些設施的建設大多停留在基礎階段,僅有少量結構部份完成。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工地區域逐步變成荒涼區域,植被稀少,常年受高溫和幹燥氣候的影響,形成了嚴酷的沙漠景觀。由於長期無人維護,這些建築遺跡逐漸被沙漠侵蝕,部份渠段已經被沙土掩埋,難以辨認。該地區原計劃的運河路線大部份仍然清晰可見,但實際使用功能已經完全喪失,成為了一片沈寂的廢墟。

蘇聯設施建設的盲目性

蘇聯時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往往缺乏充分的前期研究和科學規劃。許多專案在建設初期並未進行詳盡的可行性分析,導致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和挑戰。土庫曼運河的失敗正是這種盲目決策和缺乏科學論證的典型例子。

土庫曼運河的失敗反映的正是蘇聯時期政治和經濟體制的一些問題。政府決策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而不是基於科學和經濟的合理性。

這種體制下的大規模工程專案,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展示國家的實力和決心,但從長遠來看,往往因為缺乏科學依據和可持續性而陷入困境。

卡拉庫姆運河

由於技術和資源的限制,蘇聯當時的技術水平糊經濟資源不足以支持該專案的順利實施,到1950年代,蘇聯的水利工程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新的技術和器材的出現。

土庫曼開始建設卡拉庫姆運河,這一專案取代了之前未完成的土庫曼運河計劃。卡拉庫姆運河的建設歷時數十年,直至1988年才最終完工。

這條運河全長1375公裏,橫貫土庫曼南部地區,連線了阿姆河與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和供水運河之一。

參考資料:

澎湃:蘇聯超級工程,沙漠大運河
大運可遺產網:沙漠邊緣的卡拉庫姆大運河
蘭州大學土庫曼研究中心:土庫曼歷史
中亞科技資訊快報:「土庫曼主運河」一一未完成的水利工程
澎湃:世界第二長運河,如今默默無聞,蘇聯為何要修建卡拉庫姆運河?
水利發展研究:楊立信.土庫曼列寧·卡拉庫姆運河調水工程[J].,2002(05):42-45.
人民日報論壇: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土庫曼運河定六年完成建築速度工程規模都是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