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為什麽一到下午就低燒?有一類人低燒更危險

2024-01-18辟謠

眼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仍處於高發期。除了高熱、畏寒等顯著的癥狀外,網絡平台上還有相當一部份人表示,自己發燒不明顯,一到下午就開始低熱,但第二天上午又退燒了……

這是怎麽回事?低熱有哪些可能的原因?為什麽退熱後沒幾天又發燒了?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解答,並支招如何應對發燒。

為什麽一到下午就容易低燒?

正常人的腋下溫度為36℃~37.2℃。低燒是指腋下體溫高於正常範圍,但不超過38℃的現象。如果沒有超過37.2℃,一般認為是正常體溫。

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韓冰表示,常見的發熱原因有三大類:

  • 感染性發燒,如細菌、真菌、病毒、結核等;
  • 生理性低燒,由精神緊張、劇烈運動等引起;
  • 其他疾病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等。
  • 人體有內在的生物律動,體溫在一天中會出現生理性波動, 一般下午的體溫比早晨稍高 ,劇烈運動、進食後,體溫也會略微升高,但波動範圍不超過1℃。

    如果身體存在感染,疊加體溫波動規律,就容易出現一到下午體溫升高的情況。

    在當下呼吸道感染高發的情況下,通常甲流、乙流可導致高熱;而鼻病毒一般不引起高熱;肺炎黴漿菌導致的發熱,高熱低熱均可見。

    如果持續低燒,多久需要去醫院? 大連市友誼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萬剛表示,如果持續高熱38.5℃以上,超過3天不退燒;或者雖然沒有燒到38.5℃,但持續低燒,5~7天了還沒好;這兩種情況都建議及時去醫院,排查是否發生了肺炎或心肌炎。

    有一類人低燒更危險

    需要提醒的是,高燒不一定代表癥狀重、病情重,低燒也不一定就是癥狀輕。

    年輕人抵抗力和免疫系統比較強,炎癥反應往往表現為體溫高一些。而老年人因為免疫力下降,和病毒的鬥爭沒有那麽激烈,加之老人大腦中樞神經調節能力減弱,就會造成低燒甚至不發燒。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醫師李春輝提醒,以生活中常見的「老人肺炎」為例,有些人起病隱匿,甚至沒有咳嗽、咳痰、發熱、胸痛等癥狀。早期老人更多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乏力、食欲下降、惡心、心率增快等;量體溫可表現為發低燒,但老人對低熱反應不敏感。

    所以, 當老年人出現低熱時,要特別警惕,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癥狀不嚴重 。家中若發現老人有上述癥狀,可以及時測量口腔溫度。一般老人口腔溫度為36.7℃左右,發熱時口腔溫度高於此。

    為何退燒沒幾天又發燒了?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湯懿珍表示,如果治療後,燒已經退了,但沒過幾天又發燒,這種情況需要考慮幾個方面:

    1 有可能是再感染

    感染一種病毒,可以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再遇到另一種病毒,不一定有保護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國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同一個流感流行季,通常會出現流感病毒的不同型別和亞型的共同流行,只是占比不同。

    得了甲感後產生的免疫反應,對乙流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也就是說,即使本次流行季得過甲流,也還有可能再次感染乙流。

    2 可能休息不足

    病毒進入人體後會啟用免疫系統,對入侵的病毒進行清除,免疫反應就會表現為高熱。

    熱退,僅僅表現為免疫系統暫時控制住了局面,病毒被壓制住了。這時應加強營養,充分休息,讓疲勞的免疫系統得到補充和休整,這樣才能進一步把病毒清除。如果此時不註意休息和營養,就可能造成病情的反復。

    3 有出現並行癥的可能

    比如感染後合並支氣管炎,甚至肺炎。肺炎往往會出現典型的咳嗽、咳痰、發熱、胸痛等癥狀。

    低燒/高燒分別這樣處理

    如果身體出現發燒,我們該如何分情況處理呢?

    38.5℃以下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表示, 低燒時不需要吃藥,多喝水即可 。但如果特別難受,可以對癥處理。

    不超過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肘部、腋下、脖子、腹股溝等大血管密集處,利於快速降溫。

    38.5℃以上

    可按說明書口服非處方退燒藥,同時補充水和電解質。服退燒藥時,註意以下幾點:

  • 不重復吃多種退燒藥。如乙酰胺基酚和布洛芬同屬一類解熱鎮痛藥,同時服可致急性肝衰竭。
  • 不要超劑量用藥。應按說明書規定的時間間隔服用,切忌因高燒不退反復、多次用藥。
  • 不與復方感冒藥一起吃。很多復方感冒藥也含有對乙酰胺基酚,隨意混用有藥物過量風險。
  •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萬謨彬表示,即便沒有查出確定的病原體,也可以先對癥治療。

    不論哪種呼吸道感染,對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來說,都還屬於自限性疾病,服用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等待身體自行康復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諸如頭孢、阿奇黴素等藥物屬處方藥,不建議自行購買服用。

    對於市面上備受關註的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萬謨彬表示,它們是不同化學結構的兩種抗病毒藥,作用機制不一樣,但均可用於治療甲流和乙流感染。

    在使用人群上,奧司他韋膠囊劑和顆粒劑可用於1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奧司他韋幹混懸劑的適用年齡更小,14天以上的新生兒即可使用。瑪巴洛沙韋目前只批準用於5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在確診感染甲流或乙流病毒後,仍建議咨詢專業人士後遵醫囑服用。▲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