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辟謠

年薪可達百萬,多地爭搶,這個新興職業為何這麽「香」?

2024-08-19辟謠

今年,錢洪波的名片上多了一個頭銜: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簽約技術經紀人。

雖然已經做了十余年之久,但「技術經紀人」這個詞,他也是近幾年才逐漸熟悉:

技術經紀人,在不同地方又稱技術轉移人才或技術經理人, 2021年,上海、江蘇、重慶等地出台了加強培養此類人才的相關規定;杭州提出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培育專業的技術經紀人是其中重要一環;今年3月,成都明確將用三年時間,培養和引進技術轉移人才5000人以上、中高級職稱技術經紀(經理)人300名……

近年來,國內不少省市都在出招「爭搶」這類職業人才,技術經紀人越來越「香」。

技術經紀人到底是做什麽的?為什麽這份職業這麽「香」?百萬年薪怎麽賺到手?需要哪些技能?記者采訪了多位從業者,帶大家走近這個如今越來越吃香的職業。

技術經紀人為何這麽「香」

「讓人臉辨識系統從能‘認識人’,到能‘分析人’,比如判斷分析情緒狀態,就對人工智能的影像、影片捕捉和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能夠做到,後續可運用在教育、醫療等多個行業,市場會很廣。」

最近,錢洪波接到了一家企業這樣的技術需求,他要做的就是找到能實作該技術的專家學者,促成雙方的合作,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而另一位技術經紀人黃玲,接受的委托更多來自科技工作者。兩年前,三位頗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找到她,想把多年研究形成的細胞治療領域相關技術形成產品、推向市場,但苦於不知從何入手。

從知識產權規劃布局到專案獲得地方政府支持落地,在黃玲的幫助下,去年年底,智在漢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目標實作該行業高端自動化器材的國產替代。

企業在找技術,科技工作者在找市場。 技術經紀人的工作就是為兩者牽線搭橋,並透過專業的服務,促成科技成果的轉化,也被稱為「科技紅娘」。

「技術經紀人並不僅僅是利用雙方資訊差,進行現有技術的買賣。」浙江理工大學從事成果轉化工作的方誌堅老師介紹,更多的時候,技術經紀人需要介入科研成果轉化的整個交易過程,提供「保姆式」服務,比如融資、解讀政策、找尋場地、申請專利等等。「如果技術經紀人這些服務沒有跟上,那麽技術成果轉化很容易‘流產’。」

能在企業家和「科學家」之間「說媒」的技術經紀人,為何如此重要,引得全國各地爭相培育?

據媒體報道,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曾表示,中國高校院所中仍有大量研發成果未能形成現實生產力。

讓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要透過一個「從0到1」「從1到10」「從10到100」漫長且復雜的過程。 特別是讓躺在實驗室裏的論文,變成走向市場的商品,是世界難題,甚至被稱為創新過程中的「死亡之谷」。

技術經紀人,正是幫助技術和產業跨越「死亡之谷」的關鍵「擺渡人」。

面向2035年實作科技強國的目標,在他們的助力之下,更多先進的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中國發展未來產業開啟更多可能。

看似沒有執業門檻

實則要懂兩種「語言」

「目前技術經紀人大致分為三類:高校院所內設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科技企業的第三方服務商或者科技企業員工。」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浙江)的依托單位浙江省科技評估和成果轉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13年,該中心就開始了對技術經紀人的培訓工作,對培訓後透過考試的人頒發「國家技術轉移專業人員能力等級培訓結業證書」, 十年間,經過培訓的技術經紀人已突破一萬名。

其實,證書並不是上崗必須。目前業內對技術經紀人仿佛沒有什麽門檻要求,專業、學歷都沒有明確限制。

但這個看似沒有門檻的職業,實則對個人素養及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

二十年前,初入職場的錢洪波是一名獵頭,幫助大大小小的浙江企業物色人才。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高端科研人才,錢洪波的職業方向悄悄分出了一根「枝椏」,在技術經紀人這個職業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時候,他已經開始了最初的探索。

和錢洪波一樣發現職業生涯新方向的黃玲,是一名從業二十年的知識產權專家。經手過大量專利技術的她,對科研成果未來在市場上價值幾何,有著相當專業的判斷,更是不少科研學者信任的合作夥伴。

這兩位已有不少科研成果轉化案例的技術經紀人, 有著相同的特點:技能傍身、掌握資源。

「這是一個‘小白’很難勝任的職業。」浙江省科技評估和成果轉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較成熟的技術經紀人都是已經在其他行業深耕多年的「實力派」:有的懂金融,有的懂技術,有的懂法律,至少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其中一環,可以提供非常專業的服務,這也決定了這類人群可以接觸到大量企業端、科研端或政策端,能夠有相關的資源積累,且有較強的整合資源的能力。

在這些要求的基礎上, 技術經紀人同時具備和企業家、科技工作者對話的能力至關重要。

「讓兩者能在一個話語體系對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執行主任嚴浩告訴記者,即便是高校院所技術轉移轉化機構的技術經紀人,具有背靠海量科研成果的天然優勢,想促成雙方合作必須做好「轉譯」。「專家的科研成果不一定適合直接推向市場,企業家想法背後的技術點往往需要精準挖掘。這就要求技術經紀人既要懂技術,又要懂市場,能夠獲取雙方深層次的需求,才能助推科技成果實作轉化。」

浙江有人拿到百萬年薪

未來,我們需要怎樣的技術經紀人?

在科技成果轉化率較高的歐美國家,早在半個世紀前就誕生了一批專業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比如英國技術集團、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這些機構也成為技術經紀人就業的主要去處。

以德國史太白技術轉移中心為例,人才隊伍包含技術轉化各個環節的高級人才,既有全職人員,也有兼職人員。透過各種人才的專業協作,為企業提供綜合性科技服務。這樣的團隊協作方式也給了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以啟發。

去年,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成立,致力於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目前該中心正在簽約一支強有力的技術經紀人隊伍。

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從事技術經紀人隊伍建設的劉銳介紹,短期內,他們更歡迎有商科背景的、懂科研的人才加入,補充現有的技術經紀人隊伍,正在推動各有所長的簽約技術經紀人之間的協作; 而長期來看,業內更期待「六邊形戰士」,「最好是政策、金融、技術、法律、行銷等各個環節都懂的‘復合型人才’,但這樣的人可遇不可求。」

培育優質的技術經紀人隊伍,目前還面臨收入不穩定,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等問題。

劉銳介紹,目前大多數技術經紀人是兼職,與收入不穩定有很大關系,「完成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專案,短則半年,長則三年五年,周期長,不確定性太大,收入並不穩定。」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技術經紀人的收入主要由兩部份構成:一方面是來自各級政府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獎勵,各地政策不同,在浙江某些城市最高可以拿到50萬元;另一方面是專案服務費,由企業或科研團隊支付,有的收取專案總金額的5%左右,根據提供服務的不同,收入也不盡相同。

據悉, 浙江目前已有技術經紀人實作了百萬年薪,但仍是鳳毛麟角。 「有的技術經紀人,已經成為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參與投資科技成果轉化專案,這部份收入很可觀。」這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技術經紀人作為新興職業,還缺乏統一的評價體系。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才正式將技術經理人納入新職業。而目前這一職業還沒有職稱評客製度,在職業晉級上沒有上升通道。

據悉,目前浙江正在探索初、中、高三級技術經紀人培育評價體系,透過「供需薈」線上套用場景,結合走訪企業、摸排需求、專案落地、全流程服務等四個方面對技術經紀人進行積分制評價,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工作中來。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