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服裝店買衣服,還能被銷售人員貼上難聽標簽?這件事情發生在了品牌MAX&Co。作為奢侈品牌Max Mara旗下的副牌,MAX&Co品牌定位面向年輕時尚的都市女性群體,產品價格普遍在1000~10000元之間。
4月23日,一南京消費者在大眾點評貼出投訴評論,稱在江蘇南京金鷹世界商場的MAX&Co.服裝品牌店消費後,收到銷售人員錯誤發送的「顧客維護表」,當中也包括了對這位女士的評價。「實力一般」「喜歡還價」「男人不給力」」很胖」等等,這些詞語被店員用在了對門店消費顧客的評價上。
南都·灣財社記者也第一時間聯系了江蘇南京金鷹世界商場核實事件發生。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品牌方Max Mara集團對事件處理的進展及後續就消費者私密數據保護落實的回復。
消費者看到自己被貼難聽標簽
店員致歉時曾推諉是其他公司的文件
「大數據請把我推播給最近在MAX&Co消費了的人吧,看看銷售是如何評價你的!原來這個品牌就是這樣,去給消費者貼標簽,難怪現在銷售的服務越來越差。」在留言評論中,該女士氣憤地表示門店的致歉毫無誠意,竟然稱文件所寫內容並非來自MAX&Co門店,而是不小心開啟了同事發過來其他公司的文件,「這種解釋簡直是把消費者當傻子」,該女士吐槽。
MAX&Co店員給消費者發來的「顧客維護表」。
南都·灣財社記者也致電南京金鷹世界商場,對方表示事情確實發生了,商場內部已經有處理意見,並且跟上述投訴人已取得聯系並做出賠償,至於跟品牌方的溝通細節不方便透露過多。
涉事店員及門店如何處理?接下來,品牌方會如何保護消費者資訊數據?南都灣財社也致電MAX&Co母公司Max Mara集團在中國的營運實體,但截至發稿尚未有回應。
「3·15」期間曾被點名
用了人臉辨識功能的監控
據了解,這並非Max Mara集團第一次在保護消費者資訊數據上翻車。早在2021年的央視「3·15」晚會中,就有記者揭露有監控網絡攝影機暗藏人臉辨識功能,這些看似保護安全的監控實際上會在消費者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搜集了大量人臉資訊,涉嫌侵犯消費者個人私密。而使用了該款人臉辨識功能監控網絡攝影機的門店,就有Max Mara品牌位於上海港匯恒隆的門店。
彼時,Max Mara曾對媒體回應稱,該攝像系統經證實僅為客流量統計器材,且所有在門店所拍攝的影像資料在當晚會被自動刪除。此後,應商場業主要求,Max Mara移除了這些器材。
前者是子品牌店員給消費者打上物化標簽,後者是主品牌在客戶私密數據保護上的疏漏,本質上也都是品牌集團對於客戶資訊保護的問題。不過,銷售人員用個人視角對消費者特征進行扁平化的描述,當中不乏對客戶不尊重的用詞,對於以消費者為中心、且主打中高端消費高溢價的奢侈品牌而言,確實在專業程度上仍有長足進步空間。
采寫:南都·灣財社 記者陳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