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蘇州園林前,興致很大,看照片,妙不可言,詩情畫意,各種「蘇州園林甲天下」,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讓人恨不得立馬想去。
可去後發現,「看景不如聽景」,地方小摳摳,裏面亂糟糟,人群烏泱泱,不大的園子,都得排著隊走。
花木、山石、建築,處處景致不錯,可也就拍點近景,很難拍全景,很難從整體上體會園林的詩意畫意。
如果和宣傳照上的比,看後略有小失望。雖然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很新鮮,可自己怎麽拍,也拍不出宣傳照的效果。
被照片耽誤了的蘇州園林,到底咋回事?
1.很遺憾地拍不好
很遺憾:不管怎麽拍,也拍不出宣傳片的效果,哪怕大攝影師。
蘇州園林靜謐、詩意、溫婉、精致感,如果想拍出來,哪怕是大攝影師,為了出效果,通常也只會選局部拍。
拍點花木配建築、拍點水榭配曲廊,這些都能拍出效果。
不像去甘肅、新疆、雲南、四川……那種在大山大河前,哪個最普通的手機,都能拍出大片感,和宣傳照差別不大,相當震撼。
2.人多是硬傷
人多,是體驗園林最頭疼的,也是拍照的硬傷。
關鍵,要是做不到身份特殊,在開園前或閉園後進園拍,在拙政園這樣大名園裏,想拍背景沒人,幾乎是不可能。
曾經春節黃金周,拙政園有9000人/小時的井噴。
拙政園一位工作人員說:「一天五萬客流量,簡直窒息! 園林就像是下餃子!」
拙政園這樣名聲在外,大家去蘇州就是奔著園林去的。
可畢竟是私家園林,面積就那麽大,就像去朋友家做客,哪怕是別墅,擁進上千人,體驗感可想而知。
到處是人,體驗感不好,連衛生間都得爆。
蘇州園林裏水多,人一看到水,條件反射,心理作用下,就會比平時更想上廁所。
亂糟糟、管理難,衛生間不夠用,這些都是問題。
近兩年,拙政園開始嚴格限制人流,人流降到3000人/小時。
降了2/3,人的體驗感會好很多,可和最佳體驗感相比,仍是天壤之別。
3.空間小,拍照只能拍局部
逛蘇州園林,很像去別人家做客的感覺,而園林的確以前也都是私宅。
蘇州園林都是明代各種文人士大夫,官場失意,「躲進小樓成一統」,造個園子,自己自嗨。
蘇州園林空間尺度小,蘇州園林最大的拙政園,面積只有4.5萬平方米,相當於6.3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而皇家園林避暑山莊足有564萬平方米,相當於840個標準足球場。
一看數碼,全就清楚了。蘇州園林實在小,小空間拍全景,難度自然大。
既然是私宅,明清時一家子人住,和現在超大遊客相比,人數不同,決定了體驗感完全不同!
私宅一家子大概也就幾十人,能到一百人都不得了。
空間小,那麽多人全一股腦擁進別人家裏,人一多,看什麽都會大打折扣,拍照效果自然自然也會打折扣。
4.元素多,拍出來容易亂
蘇州園林,可以看成大自然的微縮景觀。自然如果比作大樹,那蘇州園林就是小盆景。
造園的四個手法:疊山、理水、建築、植物,都是園林元素,都有特色。
可這些堆在一起,對拍照就不太友好。
雜亂,沒有主題是照片大忌。
這讓蘇州園林的照片,很難拍出效果。
5.如何拍好蘇州園林
1)最與蘇州園林氣質相搭的照片,是陰天,是雨季拍的
那種初春、仲夏,雨季時的園林,有種特殊的味道—— 詩情畫意 。
而艷陽高照的大晴天,適合旅遊,但真正體驗蘇州園林的氣質,就打了折扣。
因為,晴天並不是蘇州園林本身的氣質。
晴天會增加色彩飽和度,而一旦色彩鮮艷,本身蘇州園林的味道,就少了很多。
明快的色彩有張力,而蘇州園林性格是含蓄內斂的,是那種高級灰的水墨畫感。
雨中,所有色彩的飽和度都降低了,這對於蘇州園林來說,氣質剛剛好。
拍黑白照片也適合園林,可以剔除很多雜色,換句話說,就是色彩上遮醜。
2)蘇州園林最適合拍局部,拍微觀
紫藤探出月亮門,芭蕉配著白墻灰瓦,局部拍園林,很容易拍出園林的氛圍感。
南方園林的精致感,立刻顯出。
小橋流水、花木纏繞,小情小景,很有蘇州韻味。
總結
園林是古人向往的一種生活,這裏有山、有水、有植物、有建築。
可蘇州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不同,它的氣質就是那種江南水鄉的「寡淡」感。
不是北方那種大家閨秀,五官大氣的第一眼美女,而是南方小家碧玉,清湯寡水的「雅致」感,屬於耐看型的氣質款。
很多蘇州園林的照片,拍得艷陽高照,色彩對比強烈,看著是好看,但總覺味道不對。
而「不上相」的寡淡感,沒什麽色彩、陰天或雨天,甚至黑白照片,才更符合蘇州園林本身的氣質。
氣質是一個人的靈魂,對園林一樣,園林如人……